天下第一姓“李姓”发迹于唐朝 老子为先祖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李姓缘何成为中国第一大姓?这和李唐王朝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唐代,由于皇帝姓李,李姓成为“国姓”,唐太宗李世民着力抬高李姓门第,并对功臣大规模赐姓李,引领唐代“赐姓”之风。由于大唐国力强盛,众多少数民族依附,并以姓李为荣,有的少数民族因酋长获赐姓,整个部落也跟着姓李,导致李姓人口急剧膨胀。

  地位

  皇帝出面,抬高李姓门第

  李姓的大发展,始于唐朝。

  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根深蒂固。隋唐兴起的科举制,给寒门子弟提供了上升的渠道,历代帝王着意打击旧的门阀制度。

  唐朝初年,山东郡姓依旧以崔、卢、王、郑为尊,李渊便着手抬高李氏门第。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马上组织编写《氏族志》。吏部尚书高士廉等人接受任务后,于638年成书,仍以旧的门第观念列声望最高的山东崔氏为第一等。这让李世民很不高兴,他说:“他们早已衰微,却还自负门第,嫁娶多索钱财,弃廉忘耻,不知世人为什么仍看重他们!我平定四海,天下一家,难道你们看不起我的官爵吗?”

  高士廉等人被一番斥责后,终于明白了李世民想建立新士族集团的意思,于是对《氏族志》进行修改,改定以皇族李姓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山东崔氏被降为第三等。按照李世民的意思,崔氏连第三等都排不上的,但看在已把李姓作为第一等的份儿上,就此作罢。

  经修改定稿的《氏族志》,共100卷,列293姓、1651家,所引定的士族等级,造成一个以皇族宗室为首、功臣(包括外戚)和关中士族为重要辅佐、山东和南方士族为次等辅佐的新统治集团。

  至此,李唐王朝以御书国志的形式,确定了李姓至高无上的地位。天下李姓无不以称“陇西李氏”为荣,无不奉老子为祖根。

  赐姓

  赐姓李,是莫大的荣誉

  姓氏,以血缘的名义,显示着一个人的出身。所以宋代定《百家姓》,因为皇帝姓赵,开头就是“赵钱孙李”;民族英雄郑成功被赐姓朱,下属们就更喜欢称他“国姓爷”;千百年后,鲁迅在《阿Q正传》里,提到无名无姓的阿Q,有一次无意中说自己大约姓赵,大家难免肃然起敬些,却被赵太爷骂了句:“你也配!”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姓称“国姓”,最为尊贵,皇帝往往出于褒赏、恩惠、笼络而赐功臣以国姓。对被赐姓者来说,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不少皇帝热衷于此,除了清朝,清代皇帝更喜欢赏个黄马褂或者赐旗籍。

  唐朝皇帝赐姓之风,盛于各朝,自开国皇帝李渊开始,至末期的昭宗李晔,一直绵延不断。被赐为李姓的,既有开国治政的文臣武将,又有中、后期有功于唐的臣属,既有汉族人,也有不少内附的少数民族。唐朝几次内乱,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每次都有人建功立业;由于大唐的国力强盛,更有周边少数民族争相依附。

  大规模赐姓,李姓人口急速膨胀

  据史书记载,唐代被赐为李姓的人有英国公李勣、夷国公李子和等;还有众多依附的少数民族,如靺鞨族酋长李突地稽,被李世民赐姓李;李思摩,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原名阿史那思摩,赐姓李氏;李思恭,本姓拓拔,党项族平夏部首领,以参与镇压黄巢起义之功,被唐僖宗赐姓李。

  据不完全统计,唐朝赐姓涉及国内近10个民族、16个异姓,其中包括汉族异姓和外国异姓,远至今天的越南、朝鲜等国。皇帝御赐国姓,被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唐朝的赐姓对象中,很大一部分为少数民族。他们一旦被赐姓李,就意味着进入了皇室血统,不再受汉人之讥了,因此,内附的少数民族,往往因酋长获姓,整个部族均改从李姓。这种以姓李为荣的做法,大大扩展了李氏宗族,唐朝李姓人数由此得到空前的膨胀。

  李姓之所以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与唐代广泛赐姓密不可分。

  故事

  “鲤”与“李”同音

  唐朝禁食鲤鱼

  唐朝皇帝姓李,而鲤鱼的“鲤”与“李”同音,因此,当时以鲤鱼为鱼中之贵,从皇帝、官吏、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崇尚鲤鱼,竞相喂养红鲤鱼,还繁育出许多新品种。虽然养鲤成风,鲤鱼又是美味佳肴,但人们却不得烹食鲤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鲤”与皇帝的姓同音,食“鲤”就等于食“李”,自然在避讳之列;更因为,自古以来,鲤与龟、鹿、鹤、麟、龙、凤等动物一样带有吉祥的“光环”,民间有关鲤鱼的传说很多,所以李唐王朝认为杀鲤不祥,便把鲤鱼奉上了圣坛,不让百姓随意亵渎。《旧唐书·玄宗纪上》所载史料:唐玄宗曾两次以政府文件形式下诏“禁断天下采捕鲤鱼”。

  相关成语

  绿肥红瘦

  源自李清照词《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西汉名将李广死后,无论是认识还是不认识他的人,都悲痛欲绝。司马迁在《史记》中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他,意思是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凭着花和果实,自能吸引人们在树下走成一条路。用以比喻只要真诚、忠实,就会感动人,为人所敬仰。

  东门黄犬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七月,名相李斯被腰斩。在赴刑场的路上,他百感交集地对儿子说:“我多么想和你再次牵着黄狗一起走出上蔡东门去追狡兔啊,可这哪儿还能办得到呢?”后人用它来表示做官招祸,要想抽身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