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由来的故事(关于除夕夜的传说)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大年”和“除夕”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说起它们的来历,有则神奇的传说。
1、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妖兽,庞头大面,耸耳长鼻,足有两三头大象那么大,力气大得惊人,法力无边。这家伙每年农历腊日三十,跑到凡间践踏庄稼,吞吃人兽。它来时呼风唤雨,天地昏暗,闹得天下人心惶惶,诸家不安。
2、老百姓找土地告状,土地又找庙王汇报,庙王再找灶王爷算帐。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专管凡间事的,在每年腊月二十三回天庭汇报一次下界情况。人们为了过上安宁日子,这年刚腊月,就商量着一同送了好多礼物给灶王爷,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句好话,早些把夕除掉。这天,灶王爷带着礼物驾祥云来到南天门,径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宫中叫道:“臣灶王参见!”玉皇大帝是个长眠不醒的天君,全没理会。灶王又高叫一声,可玉皇大帝仍在梦里应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为何擅离职守,跑到天上,还不知罪?”灶王爷回禀道:“陛下,臣是来报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这才消了睡意,忙问:“下界怎么样?灶王爷参道:好倒好,不过……”,玉皇大帝听他言语吞吐,追问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将夕的形象,厉害以及祸害人的经过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然后又将礼物呈上说:“这是老百姓托我送给陛下的,求你大发慈悲,急速除夕”。
3、玉皇大帝见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怜念,又见大家馈赠厚礼,更感盛情难却,即下旨身边的神农氏去除夕。神农氏考虑到自己年老体弱,恐有不便,但这是御旨,岂能违抗?万般无奈之下,叫来了他的八个儿子,将除夕之事细说一番,儿子们听了,七个哑然无应,独有那个叫“年”的儿子,最聪明,胆量又大,勇敢机智,当看父亲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说:“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所以人称他为“大年”。
4、大年虽然慷慨答应,但神农氏总是放心不下,遂传来灶王爷叮嘱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凶多吉少,为难之际,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说完拿出一条红绫带和一支火枪,交给大年说:“这是祖传的两件法宝,”红绫带能刺伤夕的眼睛,火枪喷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烧死。
5、灶王爷带着大年驾着祥云,来到了下界,他们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要挂红绫于大门上,只有一个财主偏偏不不挂。腊月三十,夕来了,走了许多村庄,见家家门上悬挂红绫,不敢近身,当路过财主家门口时,见没挂红绫,就闯了进去,眨眼,把财主全家吃个精光。这时,大年和灶王爷赶来了,夕见事情不妙,大发淫威,张开血盆大口,朝大年扑来。大年往后一闪,取出火枪一按,火光射在夕身上。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爷将红绫一甩,刺瞎了它的双眼,夕疼痛难忍,一命归了西天。
从此,天下人过上了安宁的幸福日子,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命为“大年”,腊月三十定为“除夕”成为民间的节日风俗。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是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汉族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