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重阳节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有重阳节)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九在《易经》中属于老阳,阴历的九月初九两个老阳重叠,即重阳。从阴阳上区分,这天则为至阳。而至阳之后的天气,阳气逐渐减弱,阴气反而上升。从战国时期人们就以此为时间节点,而作为一个民俗节日纪念。

至于重阳登高这一习俗,则源于东汉时期。当时有个管理市场的小吏叫费长房,他自从跟着悬壶济世的老人学道之后 ,便成了非常有名的术士。有一次他跟他的徒弟桓景说:你们家要有灾难,告诉所有的家人,在九月初九这天身上带个小包,里面放上茱萸,然后登高喝菊花酒,便可无事。桓景的家人照做了,晚上他们赶回家一看,家里的猪羊鸡鸭等牲畜全都死了。自此之后,民间便有了“九九登高辟邪”的传说。

重阳节

节者,结也。古人在无文字之前就发明了结绳记事。顺顺溜溜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必是有事要记住,平平常常的日子里规定了一个节日,必是有事值得纪念。一个民族用最典型的风俗礼习来过自己的节,是提醒同胞不要忘祖。节,是在时间的长绳上打了几个结,叫我们一步一回头,积累过去,创造未来。

一重阳节的来源。

中国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故为重阳。据说,重阳节起源于秋游逃避灾难的风俗。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为什么九月九日要登高,原因文中没有提及。笔者推测那时候社会生产力地下,人民多选择依山傍水而居住。灾祸可能是洪水或者是野兽的侵犯。为了避免这些灾祸而登高避险。随着时间的推移,登高避险的作用渐渐消失了;而秋日登高赏美景,大家聚会娱乐休闲的功能凸现出来了。

二重阳节演变成长寿节

原因大约有三:

(一)东晋时葛洪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二)在中国的数字观念里,“九”是阳数,与“久”谐音,暗含人长长久久的寓意。

(三)重阳节正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旧时民间以菊为长寿花。《太平广记》称:“荆州菊潭,其源旁芳菊被涯澳,其滋液极甘,深谷中有三十余家,不得穿井,仰饮此水,上寿二三百,中寿百余,其七十、八十(岁)者犹以为夭。菊能轻身益气,令人长久,有征。”因此人们称菊花为“长寿花。”

1989年,中国政府将重阳节明确规定为中国的敬老节,法定放假一天。从此重阳节这天,人人有时间敬老爱老。

三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关重阳节最出名的诗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说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每到节日,家人团圆是每个在外工作人的最大心理需求。

四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种成熟文明的缩影。重阳节从开始登高避难的实用价值,演变成敬老节。家人团圆,共度美好时光。这些无不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的沉淀;福禄康宁,骨肉情深已经成为融入中国的血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不但是重阳节,每个传统节日都能反映出中国人顺天应时的生活智慧,思亲还乡的感恩情怀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愿望。每个传统节日的饮食和仪式都具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中华文化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