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请问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至今有多久的历史了?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谢谢邀请。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祭祖节日,源自上古时代的春季祭祀活动,最早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最先是寒食节,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战国时期,墓祭之风浓厚,1.秦汉时代,祭扫坟墓风气更盛,到了唐代,人们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追宗的礼节,这种寒食节一直延续到清明。清明到来时,人们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距今已1200多年。清明节被称为踏青节,

2.到了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附属寒食节,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将寒食风俗与踏青相融合。

3.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除了扫墓踏青外,还有植树项目。

4.唐宋时期,寒食节成为隆重的节日,

5.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假日,2009年改为3天。

论唐·杜牧·《清明》

◆原创临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传统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以上的译文读起来非常牵强执拗,意境杂碎不完整。上下很难形成因果,细雨纷纷不是欲断魂的前提。迷乱凄凉也不是找酒喝的原因。从诗的标题及诗的意境中根本没有与鬼魂或魂魄相关。也与悲伤扯不上关系,很显然是后人的笔误而意讹而来,把清明直接与上坟扫墓扯上联系。

笔者认为《清明》是一首描写清明时令节气时山上的景象,通过山路间行人的身受而触发的感觉来表达诗人此时此刻的休闲、轻松自在、忘我淘醉的心情。把诗人的人生追求隐藏在写景寄意中……

笔者认为正确的原文应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浴断云。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路上行人浴断云”比较形象也合乎常理,而“欲断魂”是后人音讹和笔误。浴同欲,云同魂,应当视为后人的笔误,是通假字,也就是错别字。

那么“路上行人浴断云”是什么意思?如何解读呢?古代在清明这个时令节气,雨水特别多,阴雨连绵,空中弥漫着大量水雾。在一般不是很高的山路上就有大量云雾,云层也比较低,一阵阵飘过,在山路上行走的人常常身体“沐浴”在云雾之中,“浴断云”就是身体“沐浴在云雾之中”。“断”应作使动用法,身体使云断开,飘来的云块被身体切断。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是一种常见的语法形式。

 

笔者稽考:南朝·梁简文帝《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宋朝·赵师秀《会景轩》诗:“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明朝·边贡

《出郭将访希准郡伯薄暮而返却寄》诗:“断云低白雁,斜日近青山。”王横《春感用黄仲则韵》之二:“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宋·柳永《迷神引》词:“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由此可见,“路上行人浴断云”,应是作者的原意。当人行走在山路间,细雨纷纷,身体沐浴于云雾而湿身,便觉有点寒意,于是想到了饮酒来驱寒,才有借问酒家,与整首诗的意境浑然一体,吻合贴切,形成合乎常理的因果联系……。诗人通过写景来寄意形成意境,此景此情诗人寄托心中的什么追求呢?当人生处在本应是春天般温暖和勃发之时,偶遇不如意,有如沐浴着寒凉的云,就希望得到解脱。诗人便以借问酒家寻酒驱寒来隐喻寻求解脱。然而牧童的“遥指”……,会意可以解脱但有点遥远,人生的不如意不能一下子就化解,需要诗人的努力前行,美酒在远方。一个“遥”字起到忍住的提示,这才是杜牧《清明》诗的意境……。

从整首诗上会意不出“哀思”之感,仅凭“清明”和“魂”引申出哀思、悲伤有点牵强附会。诗中“欲断魂”更正为“浴断云”后,无法与上坟扫墓扯上联系。还有诗中的“清明时节”并不是指“清明节”,清明时节是指整个时令节气,并非指清明节这一天,这明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时令节气是十五天。

豪爽健朗,语言清新是杜牧的写作风格。豪放派诗人,杜牧的个性反映在他所有诗词作品中。杜牧的诗每当写到失意的时候最后都笔锋一转而“豁然开朗”,顿生达观之情,对未来充满希望。读过杜牧诗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杜牧的个性特征及人生态度与婉约派哀感的李清照完全不同。所以笔者综合诗人的风格和个性特征以及作此诗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证。“魂”是“云”的错别字,“欲”同“浴”早已有记载。

又如,宋之问的《江亭晚望》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第一句从“云”说起,“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欲断魂是非常明显的笔误。实际上云错成魂,正确应为“看山浴断云”。观察水的柔性,云的连续性,看山把云切断过后又如水流一样又汇合到一起。正是:“看水的柔性,看山你怎能把云割断呢?”

再如,杜甫《望岳》,“荡胸生层云”,在泰山上行走的人胸前荡过一层层的云,人也荡浴在云雾中。

因此“路上行人浴断云”,就是路上的行人身体沐浴在云雾之中,使飘来的云被身体割断。所以,《清明》诗中“路上行人欲断魂”正确的原文应为“路上行人浴断云”。

(原创临风CXT67008,2016年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