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什么样的(壮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壮族是一个人口组成极其多元化的民族。
壮族的文化特质较为模糊,这是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造成的。
或许一些人知道,壮族名称的产生时间是1965年。
在此以前,壮族都被称作僮人。原来,民国时期流行的“五族共和”观念,意味着社会只承认满、汉、蒙、回、藏五个民族,其余少数民族均不被承认。因此,广西的桂系军阀政权一直都称当地的土人为僮人、苗人或瑶人。
僮人在古代文献中,也可以写作獞、 撞人、僮、仲等,这些都是一类人。
僮人是分散于广西各地的。根据《明史》对广西土司分布的记载:
广西僮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以巢穴, 三十六源踞其腹心,其散布于桂林、柳州、庆远、平乐诸郡县者,所在蔓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
因此,虽然都被官方称作僮人,但是不同地区的人群有各自的文化特性,这是由于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活经历所致。
1952年,费孝通先生在广西进行民族调查时,发现僮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民族认同,很多都是各个支系的认同:
有些人认同自己是僮人;有些人虽然认为自己跟苗人、瑶人不同,但并不认为自己是僮人;还有些人认为自己就是汉人,只不过不说汉语。
于是,这些人口被统一识别为僮族和壮族。在壮族内部,就这样呈现出了多元的文化构成。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壮族那些事儿。(约400字,阅读需2分)
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近两千万的人口,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云贵及周边地区,生活着一群有着自己特殊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族群,旧称僮(zhuàng)族。壮族这个名字,是根据原来的读音,在建国后统一命名的。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但是并不限于此地,周边其他省份都有分布。
我们知道,壮族的内部,分为无数的小的分支,这就是古代所称的“百越”。
至今在壮族,除了“布壮”之外,还有“布傣”、“布侬”、“布饶”、“布土”、“布曼”、“布央”、“布雅伊”、“布越”、“布沙”等等称号。这里的“布”,在壮语中就是人的意思。这些名字,其实就是各个群类的人。
即便是在交通条件改善很多的现在,壮族里面不同的“布族”还是一块一块的分布着。由此而知,在我国漫长的古代,这里就是一块一块的民族分散而独立的居住着。
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广西这样的密集块状民族聚居区,和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广西位于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山地、丘陵占广西面积的近一半,当地人称:地无三尺平。山脉交错,给人们的交流造成阻碍,人们就生活在山间的小平地,河流沿岸地带,当地人称坝子的小块地上。
不仅交通不便,外出不易,古代的汉人也很难进入这里,从春秋时期,人们就知道这里生活着百越,然而直到清代改土归流,才正式将这里纳入中央王权的管辖范围。其实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这里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治状态,一个部落有一个部落的首领,一个区域有一个区域的土官。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情,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才有了壮族这个拥有丰富地方文化的独特民族。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作为一个壮族人,如果大家都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壮族的前途是渺茫的。
首先,壮族是一个经过多次民族融合之后形成的民族(汉族也是如此)。曾经,在中国南方,有西瓯、骆越为代表的百越,既然说“百越”,那一定是很多的“越”,不是一个纯血统民族,其实就是各个非常分散的部落,有的用龙图腾,有的用蛇图腾,有的用牛图腾,有的用蛙图腾,等等。
后来,各民族之间交流多,人口迁移,壮族学汉族,汉族逃难融入到壮族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也互相学习,经过多次民族融合,大家形成了类似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在识别时,根据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家庭意愿等多种因素统一划分分为壮族。
注意,是“类似”,而不是一样,因为广西山多,老虎出没,各村寨分散,很长时间才串一次门,所以风俗习惯不可能一样。
第二,壮族是一个以文化结合的民族,不是以血缘(汉族也是如此)。我国在划分为民族时,各项指标都是文化性质的,不是看血缘,所以在中国没有血缘形成的民族,不像犹太人那样。比如,壮族人去北京定居,风俗习惯都改了,基本会被划分为汉族;北京人到壮族地区定居,风俗习惯和周围人一样,基本会被划分为壮族。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壮族的文化主要是稻作文化。壮族在中国最早驯化了野生稻,以生产水稻为主,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稻作文化。现在的壮族的文化特色是农民在稻作生产时形成的。
比如,和农业生产有关的动物成了远古部落的图腾,青蛙,牛,蛇;为了稻谷丰收而产生了各种祭祀礼仪、节日习惯、歌舞;为了保存稻谷而做的糯米饭、米粉、糍粑,还有酿酒;为了祭祀,把糯米饭做成五色,把粽子做成超大个;绣球里面是放稻谷的;壮锦是为了重大节日做成衣服穿的,或者做成被套;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很多壮族民间故事;农业劳动时形成了很多山歌,刘三姐的山歌几乎句句讲农,什么开花节节高?什么结籽半中腰?
第四,壮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同时又是家国意识很强、能征善战的民族。壮族人再穷,他家的土鸡、糯米一般不卖,就为了有东西招待客人。壮族人关心国家大事,也参与国家大事,抗击法军、太平天国、国民革命、百色起义、援助越南、自卫反击等等,在历史上发挥重大作用。
第五,壮族是一个有特色的民族。什么是民族特色?民族特色就是大部分民族没有的东西。我国发展几千年,民族融合了几千年,汉族、壮族、瑶族等的民族特色不再单纯是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样子,都互相借鉴、互相影响。
中国的特色,大家耳熟能详,如京剧、太极、功夫等;壮族的民族特色,大家同样耳熟能详,如山歌、绣球、壮锦、五色糯米饭、大粽子、各种节日等,但是为什么有人认为那不是民族特色?为什么有人认为壮族完全汉化了呢?是因为传统的东西离大家远去,
不在生活中,只在舞台上,不在大街小巷,只在旅游景区,不独壮族如此,不独汉族如此,全中国都如此。
第六,世界在变,壮族跟着变。说“汉化”“壮化”“西化”只会让人不舒服,因为我们实际是在近代化、现代化。根源是我们的经济基础变了,我们主要的生产方式从稻作生产,转变到家庭手工业,再到大工业,再到互联网经济、金融经济。远离了乡村,渐渐少过乡村的节日;靠近了互联网,渐渐过网络节日(购物节)。但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并没有变。北京人到广西生活,广西人到北京生活,生活的形式可能一样,但是风俗习惯、言行举止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一定不会一样。
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各民族都迎来了巨大的考验。壮族何去何从,我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