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年俗(正月十五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童年琐忆——腊月二十三

清水

童年琐忆——腊月二十三

腊八一过,到除夕过大年,那可真是一眨眼的功夫。可小时候,却总觉得这又是一场遥远的、难熬的等待。只是到了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时,这幕进展拖沓的过年大戏,才又迎来一个小高潮。

“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觉得好多中国传统节日的重心都在晚上。元宵节如此、中秋节如此,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也是如此。

其实,那时候,我对父亲供奉给灶爷的油灯香烛、点化的坐骑灶马一点兴趣都没有。我垂涎欲滴的母亲烙的又黄又软、飘来阵阵清香十二个灶饼。这些东西,等灶王爷享用完毕,就基本归我了。就算是他老人家的名儿,我小人家的肚儿吧!我更感兴趣的是母亲要给灶王爷供一块胶糖,好粘住他的嘴,让他老人家上天去不要多话,要说,也只能说“甜言蜜语”。哈哈!难道说灶王爷也和我们小孩子一样爱吃糖、爱多嘴多舌吗?

现在想起来,灶王爷应该是天庭下派的最基层干部,而且是最早享受年休假、最早使行年终述职制度的干部。想这厮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恶劣,生活待遇也不高,提拔升职也无份,默默无闻,无怨无悔,还真和当下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有不少共同之处呢!灶君老爷,一介小神,相貌黝黑;朝中既无后台,又无红包“攻关”,可能连“主管领导”都尊颜难见,哪有什么机会朝瑾玉帝?再说天下灶王爷成万上亿,一齐上天,玉帝纵有神仙分身之术,也接见过不过来啊!大不了发表个电视讲话,说灶君们辛苦了,明年继续勤奋工作、认真维稳云云罢了。哪有什么机会打小报告呢?胶糖粘嘴,纯属画蛇添足、多余之举!

从人们对灶君的态度,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神仙的纠结之情。又敬畏、又戏弄,什么爱恨情仇、尊贱褒贬全在其中。不信,你看被人们顶礼膜拜的庙堂之上面目狰狞的龙王,再看社火队伍中被人们忽啦啦舞得突噜噜转的龙灯!再说,“打发”两个字也不含尊贵之意,倒处处透出轻视、敷衍之心。如“打发”帐主子、“打发”叫化子;稍微尊贵些,但仍然透着“男尊女卑”的如:“打发”姑娘出嫁、“打发”媳妇回娘家等等。对灶君这位神仙,也用“打发”一词,真是“神道”沦落啊!

在我的家乡,人们祭鬼,一副盘馍馍十个;敬神,是十二个。包括灶饼子,也要烙够十二个。看起来,神鬼之间,也就两个馒头的差距。可他们与活人的距离,又岂止霄壤!

初一早上早起放鞭炮,晚辈给长辈拜年讨红包,初一大人不出门,小孩子在村里挨家挨户拜年讨吃的东西。初一讲话只拣吉利的话讲。不拿利器物品。不向门外丢东西,扫地向门里面扫。从外面回来带菜、柴、鱼等吉祥物品回家。初二女婿带一家人上岳母娘家拜年。初三初四随便走动拜年。有所谓:初一儿,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的说法。

三十到初五一般都是家里人去老人家聚会或去哥姐那里,不过现在大多数都去饭店吃饭,吃饭各自回家少了过去一大家老小在一起浓浓的年味儿,就是聚在一起大多也是低头族。初五以后就员亲朋好友三三两两的聚餐偶尔搞个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