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首部“少儿不宜”影片:主题是想男人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电影《寡妇村》

  原题:《寡妇村》:首部“少儿不宜”影片

  1988年,《寡妇村》在内地上映。习惯了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中国人看到电影镜头上的露脐装和“想男人”的主题立刻就将其列入了“少儿不宜”行列,这也是内地首部被列入“少儿不宜”的电影。

  《寡妇村》,珠江电影制片公司、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1988年联合摄制。

  编剧:陈立洲、王雁

  导演:王进

  摄影:赵晓时

  美术:何群

  作曲:程大兆

  主演:郝嘉陵(婷姐)

  陶泽如(四德)

  梁玉瑾(多妹)

  谢园(阿泰)

  于莉(阿来)

  牛士军(万福)

  简介:影片通过对婷姐与万福、多妹与四德、阿来与阿泰三对青年夫妇在封建婚姻陋习束缚下的生活遭遇,以及他们与命运抗争的生动描写,反映解放前我国闽南某沿海渔村奇特的婚姻风俗,揭示封建婚姻对人性的摧残。

  许多年以前,中国沿海某渔村,因男人们在一次出海捕鱼时全部被强台风卷走而成了寡妇村。寡妇们把子女拉扯大,给他们成了家。但这里的婚俗规定:只有清明、中秋和除夕夜,妻子方能到夫家团聚;成亲不满三年,男女不准同床;结婚三年内,女人不准有孕;结婚三年后,妻子若不生孩子,就要受到耻笑。谁违背了祖训,就得去跳海自尽。1949年,寡妇村某家有三姐妹:婷姐、多妹、阿来,她们父母双亡,相依为命。婷姐和万福结婚十几年,一直没有身孕。好不容易盼到团聚日,偏又碰到月经期,这使原来兴致很高的万福十分恼怒。多妹和四德成亲尚未满三年,每次团聚,两人只能隔帘而坐,彼此连模样都没看清。阿来和阿泰成婚才一年多,两人只好强压情欲,苦熬青春。为给婷姐治病,多妹把家里的黄牛牵到集市上卖,而买牛的正是四德,两人却互不认识。当多妹得知四德是替妻子买牛时,痴望来生也能找到这样的好男人。在又一个夫妻相会的夜晚,结婚已满三年的多妹自从见过“买牛郎”后,讨厌自己的男人,她抓起瓦枕头朝抱她上床的四德头上砸去。阿来夫妻则不顾祖规同了床。就在这一夜,村里所有男人均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这里又成了寡妇村。解放后,多妹得知“买牛郎”就是四德,不禁悲痛欲绝。婷姐因思念万福而投海丧生。阿来怀抱新生的婴儿,和多妹等人到海边遥望,盼望着能与丈夫早日团聚。

  获奖情况:1989年获第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90年获第六届法国蒙特利埃“中国电影节”金熊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