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你知道春节还有哪些风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我们这里,一般大年三十下午,陆陆续续的就开始放炮了。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的八点多。放炮最集中的时段在夜里十二点和早晨的五、六点。天亮了,小孩们就开始给亲戚拜年了,大人们都会给压岁钱的。从初六开始,社火活动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正月十五最热闹,有社火表演、各单位做的彩灯、吃元宵、放孔明灯……)

我曾经编纂过地方志,对关中的民俗有较多的涉猎,现简单介绍西安市长安区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初五持续到来年正月十五,长达40天。

1.吃五豆。腊月初五早饭,将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豇豆等与大米、小米混合,煮食,意寓消除五毒。俗云:“吃了五豆就糊涂。”意为平日辛勤节俭,吃过五豆就会犯糊涂,过年大把花钱。此后,扫房,磨面,缝制新衣,置办年货等,为过年做准备。

2.吃腊八。据《隋书·礼仪志》,“腊”之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新旧交替;二曰“腊者同猎”,田猎获禽兽以祭祖、祭神,“腊”从“肉”部,即以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又传,佛祖释迦牟尼深山清修6载,瘦骨嶙峋,正欲放弃,恰遇一牧羊女,馈之乳糜。食罢,盘膝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故腊八节又称“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将之与“腊日(祭祖敬神,驱鬼避疫之日)”融合,成佛、道合璧之“腊八节”。谚云:“腊八吃得早,地里不长草。”当日早餐,人们吃以大米、小米、麦仁、玉米粒、各种豆类、肉丁、胡萝卜、豆腐、粉条、海带等混煮的粥饭,亦给家畜、家禽喂一些,甚至也给果树、门、墙上抹点,希冀来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3.祭灶。传灶君原为一良善平民,贫困致死,被玉皇大帝敕封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司掌人间社火,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天禀报民间善恶,除夕返回。上天之日,民间为之送行,求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晚,长安人以白面、葱花、芝麻、枣泥等烙圆饼,称“灶爷饦”。长者率子孙设案焚香,祭拜灶爷。祭毕,全家分食,对未还家者予以留存。此后,添新衣,办年货,酿稠酒,购礼品,蒸礼馍,置献恭,写春联,年味渐浓,且多嫁娶。

张、王、李、赵四大姓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4.扫房。谚云:“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尘”“陈”谐音,寓除陈布新。1980年之前,长安农村土坯瓦房、锅连炕居多,用秸秆、柴火做饭,取暖。经过一年烟熏火燎,墙壁黢黑,蛛网弥漫。将屋中桌椅板凳、米面油盐、锅碗瓢盆逐一搬出,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粉刷墙壁,洒扫庭院,是为扫房。2000年之后,城乡房屋多为砖混结构、涂料装饰,均很洁净整齐,然而民间依然保留掸尘荡涤,清理卫生死角习俗。

5.除夕。年三十(小月廿九)日,游子归乡。午餐大米饭,下午贴春联、年画、倒“福”字、门神、灶爷,傍晚上坟接祖宗,敬先人。年夜饭有冷盘、热炒、点心等,一般不能少两样东西,一为火锅,象征红红火火;二为鱼,喻示年年有余。饭讫,全家围坐包饺子,取“更岁交子,多子多福”意。将数枚硬币洗净,包入,第二天吃到者多福,讨个好彩头。后,一家人叙家常,守夜;小孩给长辈拜年,长辈派发压岁钱;举家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子时鸣炮,辞旧迎新。

6.大年初一。人们竞相早起,依次放炮仗,拜神,祭祖,吃饺子,取“一早百早”意。村党支部、村委会敲锣打鼓,挨家给烈军属、革命军人家属拜年。晚辈给族中长辈拜年,讨压岁钱;邻里互贺新禧。不动扫帚,不倒垃圾,水火不出门,否则会招惹扫帚星,致遭灾破财。倘打碎东西,须“呸呸”两声,口念:“碎碎(岁岁)平安”,逐晦纳吉。

7.待客。正月初二至初四为待客日,各家均须约定一天,招待亲戚。届时,新婚女、婿携礼肉、烟、酒、点心,其他亲戚带20个礼馍(10个猪肉大包子,10个菜包或小豆罐)、酒、点心、水果等看望丈人、舅舅、姐姐。早餐4碟凉菜、酒、臊子面,午餐凉菜下酒,主食炒菜、蛋蛋馍。回礼为2个枣花馍、5个蛋蛋馍。2000年以后礼馍已不多见,代之以方便面、八宝粥及米、面、油等。

过年待客与忙后会,长安东、西部习俗略有不同。东部舅不去甥家,姐不去妹家作客;西部(含韦曲)无长幼、大小之分,相互“出门(带礼物走亲戚)”。

8.破五。除夕至初五,民间有诸多规矩和禁忌,如不烧干锅,妇女禁针线,不训斥孩子,不扫地、倒垃圾等。至初五,诸般禁忌均被打破,遂有“破五”之说。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搞卫生,赶“五穷”,迎财神,吃饺子,除谗言等。鞭炮从里往外放,将一切不吉之物轰将出去;送走智、学、文、命、交“五穷”,迎进财神赵公明(或关公),钱财广进;包饺子,捏紧小人嘴,免遭谗言之祸。此后,商铺开张,酒肆迎客,人们下地劳作,一切恢复如常。

9.拜年。初五以后为拜年日,侄子、侄女到姑、姨,姐姐到妹妹家拜年,朋友互拜。礼品:亲戚为酒、点心、挂面、水果等;朋友为烟、酒、茶、点心等。招待同待客。回礼:5个蛋蛋馍。

10.送灯。正月初六至初十为送灯日。娘家第一年给新婚女送大灯(具体见本编第一章第三节社会习俗之婚嫁礼俗),以后舅舅逐年给外甥、外甥女送耍灯,故有“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之说。常见的耍灯有火毂辘、盆盆灯及虎、羊、猴、鸡、马等属相灯,搭配灯蜡、麻花,直至外甥、外甥女12周岁完灯后不再送。外甥家招待一顿饭,一般为酒、菜、馍。2000年后兴起塑料玩具灯笼,干电池照明、驱动,声、光、电巧妙结合,其色泽鲜艳,造型别致,安全环保,很快风靡。

11.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年”等,但闹元宵并非始于正月十五。在长安,待客、拜年一连几天,人们对吃、喝已经兴味索然,兴趣转到玩耍、热闹方面。破五之后,多个村寨陆续开始表演社火,至元宵节前后达到高潮。其中著名的如杨庄街道侯官寨村“牛老爷”社火、杜曲街道寺坡村“添碟子”、灵沼街道冯村社火、细柳街道“吉羊保长社火”、兴隆街道里杜村锣鼓、引镇街道张寨沟村“趄火(背芯子)”等等。正月十四、十五日晚,家家门口悬挂宫灯,小孩打上各式耍灯,出出进进玩碰灯;有的村寨摆灯山,绵延数里,煞是壮观;区政府有时组织放焰火、猜灯谜,将娱乐活动推向高潮。元宵节正日,早餐饺子,午餐米饭,晚餐元宵;全家团聚,不走亲访友,不外出干活。节毕,陆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坐标:山西南部的一座小县城

我们大年初一在自己家过年,大年初二去外婆家过年,初三,初四…去亲戚家拜年过年。以前小的时候,大年初一在奶奶家整个大家族一起过年。

家里大扫除

在家乡,距离过年前一个月或半个月的时候,家家户户会大扫除,门窗死角、墙体、天花板等等所有平常打扫不到的地方都会清扫一遍。

办年货

接着妈妈会买很多坚果啊,蜜饯啊(比如黑加仑,葡萄干,蓝莓干…),糖果啊,水果啊放在家里,因为我们喜欢吃水果,所以妈妈过年的时候经常会买一整箱一整箱的水果。从我有了记忆开始,过年大家就是其乐融融,十分和谐的时候,大人们也不会问你的成绩单,我们随便怎么玩也不会有人束缚我们。

买新衣服

过年要买新衣服,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要穿最新的,包括内衣和袜子,小时候还要买新秋裤和秋衣。现在我家还是这样的习俗,过年要从里到外都穿新的。

提前制作过年食材

大人们会提前做好过年要吃的食物,大概也是提前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来做吧,一做就是好几天,好几个人一起来做,大人们在过年前会非常忙碌,我喜欢在这个时候凑到一边看着或者吃点什么。我们这边有:广米扣肉豆瓣扣肉排骨扣碗蜜枣红薯晋糕肉冻冻花馍栆馍炸山药炸红薯炸豆腐干炸肉丸子炸萝卜丸子,还有一个我至今都不能理解的 每家每户都准备的菜:炸带鱼。我不知道这个习俗是为什么来的,但是我们这边每年过年,每家每户都会吃带鱼,而且基本只在过年这几天吃。

外婆和外公每年做这些吃食,完成大概需要十天半个月左右,做好了就会给我们送过来,我们从过年开始吃,吃到元宵节都吃不完。

对联、窗花、福字、门神图、喜庆话

在过年前,家家户户都会买对联,在除夕那天把对联贴上,还有人家会自己用毛笔写对联,我们家过年不贴窗花,有些人家会买很多喜庆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从前奶奶家是个四合院,有两扇高高大大的漆着黑漆的木门,过年的时候,会买两张门神贴在两扇大门上,进了大门有一扇粉刷的很白的照壁,会买一张大大的福字,贴在照壁上,四合院的墙上还会贴着“吉祥如意”“平平安安”类似的吉祥话。

外婆家也是四合院,院子其中的一面是一个窑洞,过年的时候,外公外婆会买毛主席的画像贴在窑洞的墙上,我每次看到的时候,都有一种敬畏的感觉。

挂灯笼

过年前还会买两只红红的灯笼挂在门楼上,一到晚上就会把灯笼亮起,很有过年的气氛。

吃饺子、馄饨

妈妈还会准备饺馅儿,腊月三十会包饺子,大年初一早上也会包饺子,除夕夜和初一早上都吃饺子,大年初一的饺子里还会包上几个硬币,谁吃中了,就会感觉自己这一年运气都很好,哈哈哈,妈妈会包很多硬币在里面,尽可能让我们每个人都吃到。外婆家包馄饨,馄饨是那种圆圆的馄饨,代表着团团圆圆。

压岁钱

过年还要发压岁钱啊,爸爸妈妈有时候会把压岁钱压在我的枕头下面,大年初一一觉醒来,发现枕头下面有钱,嘿嘿嘿;有时候会包一个新年快乐的红包。大年初一去拜年,也都会给压岁钱,初二初三…去亲戚家,都会给压岁钱,都是崭新的新钱。

除夕团圆

除夕夜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一起看春晚,不是春晚好不好看,可能是我们家的仪式感吧,有时候大家觉得春晚太无聊,我们就一起玩手机,抢红包,或者离开客厅,各玩各的,但除夕夜总有一会时间,是属于我们四个人一起看会春晚聊会天的。

大年初一,在吃饭前,我们会把每份菜供给祖先,跪拜祖先。

每年大年初一,我们会去照一张全家福。

想到的暂时就是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