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影响欧洲工业革命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拉斯洛·帕拉克维茨收藏的蓝釉堆塑人物纹陶盆
《东风西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欧洲瓷器展》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所展的176件欧洲古瓷是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孙建伟夫妇二人的捐赠,这是夫妇俩20余年的精心收藏。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先生。
欧洲贵族喜好中国瓷
记者:欧洲精美瓷器学于中国瓷器,几百年前欧洲人学习的动力来自何方?
帕拉克维茨:16世纪之初,当中国百姓用简单的“馒头窑”就可以烧造出几个带釉的饭碗时,欧洲人却用铁制、陶制的盘子吃饭,只有贵族才享用得起银制的餐具。葡萄牙人最早告诉公众,这世界上可以有另外的饮食器具——1602年和1604年,各有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圣亚戈号”和“圣卡塔琳娜号”被荷兰人所俘获,船上来自中国的千余件瓷器被拍卖,由此激起了欧洲瓷器热,英国和法国国王也成为了买主。
对于仍使用铁制品、陶制品的欧洲人来说,中国瓷器的轻巧、美丽、干净和实用,非常令人惊诧,这种东西在欧洲各国是上流社会才可享用的高档品,只有富裕的上层人士能支付得起。正是因为中国瓷器的昂贵,很多欧洲国家开始仿造中国瓷器。除实用器皿外,中国瓷器雅致精湛的格调也受到欧洲上层的欢迎,法国的“罗可可”创作鉴赏之风便受中国风格的影响。进而,十八世纪下半叶起,在欧洲制造的瓷器中,有了复制、仿制或参考中国瓷的做法,中国元素直接浸入欧洲的工艺创作。
从仿制到创造辉煌
记者:欧洲人对中国瓷从最初的仿制,到逐渐加入本土元素。欧洲仿制到创新的路径很值得我们借鉴,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帕拉克维茨:欧洲许多工厂一开始仿制中国瓷器最流行的图案,但到此并不止步,还各自尝试研发属于他们自己的釉料及样式,分别创造出镀金装饰、转印丝网印刷等等,同时在瓷器绘画方面也注意融入大型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逐步结合欧洲的文化和传统生产出有欧洲风格,不同形状,不同图案,不同颜色的欧洲瓷器产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功能也在拓展,包括照明、书写工具和家具等等。
这一仿造、结合、创新和自成一体的瓷器工业成为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欧洲最为重要的工业之一,也为当时的欧洲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形成了辉煌的瓷器艺术。
中国瓷影响欧洲贸易发展
记者:您为什么一直专注18世纪对东西方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的瓷器收藏?
帕拉克维茨:20多年来我一直在收藏有关这段历史的瓷器工艺品。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竟然在短短一个世纪中,对于整个欧洲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中国瓷器促进欧洲经济发展的历史,让我深深地着迷,可是当今世界各国的许多人都不了解——如果没有中国瓷器出口到欧洲,欧洲多国的瓷器就不可能发展到如今这样的水准。西方瓷器发展史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300多年前欧洲各国仿造中国瓷器,再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欧洲瓷器工业发展史,同时带动了欧洲工业革命。从中国和欧洲古时瓷器贸易中,我们分明看到双赢的局面所带来的是不可预期的发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