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眼中的华人形象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李小龙
不受待见的华裔演员
说起美国,大家脑子里常常蹦出诸如“平等”、“自由”、“民主”啊之类高大上的词儿。近几年白宫网站开放了个什么请愿功能,简直快被全世界的怨民们当做青天大老爷的办事处了,似乎只有美国才能主持天下正义。其实啊,很多事儿你听听就得了。美国的人权现状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拿种族问题举例,黑人平权运动也就发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当年那些种族歧视的人,现在还有一大批人仍然健在,只是他们迫于现在的社会舆论压力而不敢跳出来说出真实想法而已。过去几个月里,在美国就有两起全国轰动的名人批判事件,一个是电视名人,拥有自己连锁饭店和烹饪节目的红人 Paula Deen,一个是NBA洛杉矶快船队的老板Donald Sterling,都因为曾经发表过歧视黑人的言论,被拖到全国新闻媒体面前进行了一场批判大会。在美国,种族歧视这根红线岂止不能触碰,甚至最好五米之内都不要近身。
等下,我说“种族歧视”是红线吗?错了,应该说只有针对黑人的歧视,在美国才是绝对的禁忌。但是针对其他族裔,比如亚裔、拉丁裔、印度裔等,可就没那么严格了,偶尔开开玩笑无伤大雅。而其中,亚裔的环境更是糟糕。
如果你比较一下美国与欧洲的电影,就会发现美国的文化其实是非常保守的,甚至包括对性的态度,美国人也远没有欧洲人那么开放。好莱坞其实是美国最固执、最未开化的地区。你没听错,就是好莱坞,这个不断向全世界输出价值取向的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人权问题最严重的地方。不信你数一数,电影圈里有名的女导演有几位?每年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有多少?在好莱坞电影圈,男性沙文主义就是不能说的秘密。再比如种族问题,好莱坞最热衷的电影大片,以超级英雄电影为例,有几个主角是有色人种?除了威尔·史密斯(黑衣人系列)和哈莉·贝瑞(猫女)等少数几位黑人演员,剩下的超级英雄们一水儿是白人。然而为了避免惹上种族歧视的官司,这些电影中,却往往不忘给英雄搭档一位皮肤带色的助手,钢铁侠的好友是黑人,蝙蝠侠拉来摩根·弗里曼(老牌黑人明星)当配角,你以为这都是随机事件吗?你难道认为这些演员都是根据演技选出来的吗?
除去黑人在好莱坞越来越吃香,拉丁裔也因为地缘上的优势打入了美国主流文化圈; 印度裔面孔也越来越多出现在大小屏幕上,甚至出现了以印度裔为主演的电视节目(《明迪烦事多》)。据笔者观察,在今日好莱坞最不受待见的,当数华裔演员。
从黄柳霜到李小龙
其实早在一百年前,中国人角色就已经出现在美国电影中了,然而却没有华裔演员。这是怎么回事儿?没有华人演员那怎么演?答案很简单,让白人把脸涂成黄色饰演华人。这种最低级的种族歧视行为,在当时却不算什么,甚至时至今日,把脸涂成黑色饰演黑人是绝对的禁忌,然而把脸涂成黄色依然是好莱坞常用的化妆术之一。早期电影中的华人角色大多是为了讽刺嘲笑华人而创作的,而这些形象进一步形成了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两个刻板印象,一个是傅满洲——邪恶聪明的罪犯,另一个就是蝴蝶夫人——富有东方魅力、被白人窥赏的爱情对象。这两个印象深深影响了美国人的思维,甚至延续至所谓种族平等的今天,你以为那些白人富翁为什么那么喜欢找个东方情人?
很多电影学者认为,史上第一位华裔美国影星是出生于1905年的黄柳霜,她也是第一位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的影星。然而她逐渐厌倦了一次又一次出演美国人刻板印象中的东方“坏女人”形象,并且在1935年,好莱坞制片厂宁可找一位白人演员出演根据赛珍珠名作《大地》改编的同名电影,也不愿意将这个角色交给黄柳霜,终于她出走欧洲,并在那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就是早期华人影星的生存状态:不仅要忍受社会上普遍的歧视,甚至需要从白人演员中争取那些本应该属于华人的角色,而这些角色还往往是对华人的误读。黄柳霜在上海旅行时,中国记者曾经非难她,说她出演的那些角色加深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误解。然而笔者认为,多亏了这些华人面孔的出现,以及他们的成功,才或多或少改变了美国人的态度。由华人饰演华人难道不比白人来刻意挖苦华人好得多吗?
李小龙的出现,确实给华人在好莱坞乃至全美国争了脸。他不仅打破了传统西方印象中柔弱的东方人形象,而且使香港风格的武打电影以及武术在西方一下子流行起来。可以说时至今日,美国人对中国武术的概念,就是李小龙展示的样子。当年《卧虎藏龙》上映后,很多美国人大呼真是大开眼界,原来人还可以说飞起来就飞起来啊!在国内路人皆知的轻功,美国人却没见识过,他们认识的武功只有李小龙那一种。然而李小龙引起的武打风潮是一把双刃剑,他同时固化了华裔演员的发展道路。李小龙的后继者们,从成龙、李连杰,到杨紫琼、刘玉玲,武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了华裔演员在好莱坞唯一的生存之道。
然而这些所有的华人演员们,即使是电影主角,仍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仍然饰演的是为中国人刻画的人物角色。一个自诩为种族平等的国度,就应该对所有的种族一视同仁。比如一个华裔美国演员曾经感慨,为什么我不能演连环杀人犯?难道中国人就不会有连环杀人犯吗?不是,而是美国人刻板印象中,连环杀人犯都是白人形象。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好莱坞是一个虚伪、未开化、唯利是图的地方。
在“前平权运动”时代,好莱坞肆无忌惮地讽刺少数族裔,加强刻板印象,在“后平权时代”,好莱坞夹起尾巴,宣扬普世价值。票房大片对于推动社会风尚,从来也没有起过多大作用。你知道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多加入中国元素?那仅仅是由于中国的票房市场太诱人而已。
“香蕉人”与文化自轻
艺术电影的作用应该是站在舆论导向的风口浪尖,一方面反思,一方面推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看看美国的艺术电影市场,关于华人的影片少之又少。除了少数几位华裔导演,如王颖、李安曾经拍过描写在美华人生存状态的几部电影,即使是当今活跃在好莱坞的华裔影人,很少有人涉足这一话题。这就是好莱坞对待华裔的态度:一方面商业大片依然延续着对华人的老掉牙的刻板印象,肤浅的添加一些他们眼中的中国元素,借以取悦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没有电影人在拍关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电影,美国人的观念就得不到改变。
但是这事儿你能怪人家美国人吗?你让人在自己的国家,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你当美国人都是白求恩啊?关键问题是,我们自己的电影实在是不给力。印度有他们的宝莱坞,依然以全球第二的产量生产着具有印度特色的电影。日本韩国电影发展迅猛,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电影产业,而且制作水准已经和国际接轨,甚至韩国的电影近年来还频频被好莱坞翻拍(如《老男孩》)。但看看中国电影业,近几年都火了哪些电影呢?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泰�濉罚�就是一部照搬好莱坞类型片的二流制作,笔者看来连《小兵张嘎》都不如;《小时代》听说是一部毫无水准的幻灯片一样的电影,北美总票房才两万美元……中国的电影人们,似乎早已失了文化风骨,没有了思考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唯利是图的风气席卷社会,艺术电影也没有生存空间。种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国际文化形象始终无法提升。
其实说白了,中国人一方面期望美国人高看自己一眼,一方面却自己瞧不起自己。在美的第一代移民,大部分也不具备种族平等的观念。几乎每一个刚到美国的华人都渴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他们所谓的主流社会,特别指代美国白人社会,中国人看不起除了白人外的其他有色人种,甚至瞧不起除了中国人以外的其他亚裔。你对另一个种族的歧视,背后隐藏着你在另一个种族面前的自卑。这才是很多国人渴望融入美国所谓主流白人社会的原因。大家都在吐槽 《变形金刚4》 里面大篇幅的植入广告,可商家又不傻,正是因为中国人对洋文化的迷信,才导致了他们为了在好莱坞大片中短短几秒的镜头一掷千金啊!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美国,美国的广告业——不同于电影——近几年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亚裔面孔,原因很简单,商家们希望利用这些熟悉的面孔吸引越来越有钱的华人消费。
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自轻,更深层的原因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轻。近年来赴美留学工作的新移民多数是理工科出身,本身的文化素养已经比较薄弱,他们的后代,又往往会成为“香蕉人”:外面是黄皮肤,但是中国的文化已经丢失殆尽了。然而反观别的少数族裔,我很少见到不会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即使是第二第三代移民;美国黑人有自己的文化,甚至所用的英语都是一种叫做“非裔美式英语”的变种,有不同于美语的语法和发音。中国移民,却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完全丢失了文化本源,连中国人自己都疏远了自己的文化,你又指望谁来宣传?
中国电影人似乎总是痴迷于通过国际电影节来打响自己的名声,痴迷于国际奖项,这背后同样反映的是对自己文化的轻视。真正纯正的民族文化才对外国人有吸引力。李安的成功,是因为他的电影中带来了东方视角以及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恰恰是好莱坞需要的。《卧虎藏龙》 的成功引来了国内电影人的争相模仿,之后几年古装戏接连不断,说白了,这只能说是没有文化骨气的表现,东施效颦,不得其法。
所以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好莱坞怎样刻画中国人呢? 《变形金刚4》 里李冰冰到底有没有台词,你咋那么在意呢?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一个拥有深远、厚重如醇香古酒般文化的古老国度,要不断地摒弃自身的文化传统呢?如果中国的电影可以发展起来,中国的电影可以更好看,更有深度,那么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自然而然就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