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民歌的特点
历史网 2024-06-10用户投稿
傣族民歌以优美抒情见长,它的特点是歌词长短不拘,多至野外演唱,旋律悠扬舒缓,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演唱场合及应用范围也灵动和自如,在歌舞活动中演唱的傣族民歌,可以大家载歌载舞,也可一人领唱,多人舞蹈等;在劳动之余的夜间歌唱,多是表达爱情的,它的曲调缠绵委婉,轻声吟唱,在各种传统习俗中或礼神佛活动中,傣族人都离不开歌唱,这种民歌多称调子。同时也有歌唱与朗诵相结合的特点。
形式特点
民歌在形式上比较自由,韵律不很严格,曲调节奏也较灵活,各地唱腔多有不同。根据唱腔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城子山歌、坝子山歌、芒市山歌、瑞丽山歌、鹦鹉歌(以上德宏地区)以及情诗调、甩、索(以上西双版纳及孟连等地)等多种形式。德宏大部分地区曲调鲜明、重音突出,西双版纳一带滑音、装饰音较多。而瑞丽山歌则活泼、爽朗,各有特色。但总的说来,傣族民歌的风格都较为柔和优雅,抒情色彩比较浓厚。
固定唱腔
长篇叙事诗都有固定的唱腔,在西双版纳一带被称为“章哈调”。“章哈调”与其他地区傣族歌手演唱的唱腔有很多共同特点,如旋律和语调密切联系,朗诵性和歌唱性结合紧密,它基本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经常使用滑音、装饰音和颤音,使唱腔柔和抒情。
西双版纳一带的歌手演唱时一般用傣族特有的竹笛(傣语叫“毕”)或近似二胡的“玎”伴奏,孟连一带多用类似三弦的“玎列”伴奏。傣族唱词每句字数不固定,衬词的使用频率高。长诗的押韵方式大体与民歌相同,其主要要求是韵母(包括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声调的高低则无严格规定。总之傣族民歌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应用广泛,是傣族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傣族乐器
悠扬的歌声配合传统的民族器乐,是傣族民歌的一大特色。傣族乐器丰富多彩,常用的就有葫芦丝、象脚鼓、牛皮鼓、芒锣、叮和琴等,它们是人们文娱生活中的良交密友,它们使傣族歌舞更富有鲜明的特色。
打击乐器在傣族乐器中占的比重最大,每项打击乐器又何不同的规格和类型。傣族的打击乐器有;鼓、鋩、镲、韵板、铜钟。鼓有:长、中、短、象脚鼓、抬鼓、挂鼓,短鼓,晚明时期还用过铜鼓。鋩有大中小鋩、排鋩、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