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丽华的一生是什么样?她为何能成为皇后?
历史网 2024-08-19用户投稿
阴丽华,东汉光烈皇后,东汉第二任皇后。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千古名言出自刘秀之口。
未发迹之前的刘秀,籍籍无名。路过新野时,对貌若天仙的阴丽华心驰神往。回到长安后,见到执金吾出行的空前盛况,更是羡慕有加,于是有了那样的赞叹。
刘秀的眼光的确独到。后来的阴丽华,谦和礼让,心胸宽广,懂得进退取舍。她不但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牢牢占据着刘秀的心,赢得了千古传诵的爱情佳话。还宠而不骄,约束外戚,全力辅佐刘秀治理新生政权,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那么,阴丽华为何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她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名门闺秀嫁给有志少年,饱尝战乱离别之苦。
阴丽华是南阳郡新野人,名门之后。《后汉书》载:“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阴丽华的先祖是春秋时期的一代名相管仲,后来被封为阴地大夫,才改姓阴。经过几代人的发展,阴家已富甲一方,成为望族。
阴丽华姿色秀美,有着让人过目不忘的绝世容颜。因此,路过新野的刘秀在看到阴丽华后,才会念念不忘,“闻后美,心悦之”。
诗仙李白也曾盛赞阴丽华的倾城之美:“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终于在更始元年6月,刘秀抱得美人归。
阴丽华的哥哥阴识欣赏刘秀的才华,将妹妹许配于他。要知道,此时的刘秀,正处于人生低谷。不但哥哥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所杀,自己还得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以换取刘玄的信任。此时能娶到阴丽华,无疑是对刘秀极大的慰藉。
但两人新婚不过几个月,刘秀就被刘玄派往河北招兵买马。为保证阴丽华的安全,刘秀不得不将她送回娘家。不曾想,这一别竟达数年,当两人再次重逢时,早已物是人非。
二、有志少年君临天下,大家闺秀礼让后位。
当阴丽华和刘秀再次相遇时,时光已在两人的相互思念中一晃三年。此时的刘秀经过南征北讨,终于在河北称帝。虽然此时,他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不得已又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女儿郭圣通,并且生下皇长子刘疆。但还是迫不及待地遣人,将阴丽华接回自己的身边。
建武二年,立后之事被提上了议程。刘秀认为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欲崇以尊位”,但阴丽华却百般推辞不受,坚持让刘秀赐封郭圣通为后。
阴丽华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虽然她是刘秀的发妻,虽然她和刘秀彼此真心相爱,没有掺杂任何的政治因素。但政权新立,此时的刘秀内外交困,远没到高枕无忧的地步,各地还存多支实力强劲的割据势力。更何况郭圣通拥有刘氏后裔的显赫身份,其家族在助刘秀的称帝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阴丽华虽也算一方豪门望族,但一来无子嗣,二来政治资源匮乏。
于是,知进退的阴丽华以发妻的身份,主动让贤,将皇后之位让给了郭圣通,自己屈身为妾。这种做法,有力地稳定了刘秀的新生政权,也彰显了阴丽华的大智慧和包容之心。
建武二年6月,郭圣通被册立为皇后,其子刘疆被立为太子,而阴丽华仍为贵人。
三、贤良贵人圣宠优渥,位居中宫终成贤后。
阴丽华让出后位后,刘秀对她的宠爱与日俱增。每次出征,都将阴丽华带在身边。即便阴丽华身怀六甲,刘秀不惜降低行军速度,也要带她从军。
建武四年5月,阴丽华诞下皇子刘阳。
由于刘秀对阴丽华的极度宠爱,郭圣通“数怀怨怼”,经常将不满情绪发泄到其他嫔妃或宫女身上,对这些无辜之人百般凌辱。
后来的一件事,终于让刘秀下定决心重立阴丽华为后。
建武九年,富甲一方的阴家被盗贼盯上,阴丽华的母弟为此被杀。刘秀获知消息后异常悲痛,下诏说:“贵人有母仪之美,因固辞列于媵妾,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愍伤于怀。”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刘秀又提出阴丽华本该为后,并且对于没来得及封荫她的弟兄而耿耿于怀。
同时,阴丽华的儿子刘阳从小备受刘秀喜爱,认为其像圣君尧,并曾说刘阳是吴季子,用吴季子推辞皇位暗示,刘阳具备继承皇位的实力。
终于,在建武17年,刘秀废黜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封阴丽华为后,两年后,将刘阳立为太子,并改名为刘庄,也就是后来的汉明帝。但刘秀并未对郭圣通母子赶尽杀绝,反而赐封她为中山王太后,居北宫,刘疆改封为东海王。这其中必定和阴丽华对刘秀的劝谏有关,正是阴丽华的善良大度,郭圣通母子及其家族才得以保全并仍然显赫无比。
身居后位的阴丽华,“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尤其是在约束外戚上,做得特别恰当,“卒不为宗亲求位”。
当刘秀准备增加其哥哥阴识的封地时,阴识主动辞让,“臣幸托属掖庭,赏赐丰衍,如复加爵邑,不可以示天下。”阴丽华有个弟弟名叫阴兴,刘秀也准备封赐他,“置印绶於前,阴兴固辞”。
正是由于阴丽华的示范表率作用,阴家从未出现像王莽一样的外戚之患。
中元二年,刘秀驾崩,30岁的刘庄即位,阴丽华成为皇太后。在阴丽华的影响下,刘庄不但立了贤良淑德的马贵人为皇后,还一直善待郭家人,并由此开创了被后世史家誉为“建武、永平之政”的清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