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做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朱瞻基要废掉她?
历史网 2024-08-21用户投稿
一代贤后胡善祥做错了哪些事情?为什么朱瞻基要废掉她?其实这里面涉及了三角恋还有她本人性格和没有生育子女的自身原因,加之对手孙贵妃也是十分强大,最终导致了她无辜被废。
其实胡善祥才是朱瞻基与孙贵妃之间的第三者
朱瞻基之所以废除原配皇后胡善祥其实还得从他和胡善祥还有孙贵妃的三角恋说起,本来朱瞻基与孙贵妃才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胡善祥实际上是被朱瞻基的祖父明成祖朱棣硬插到二人中间的第三者。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是明仁宗朱高炽与嫡妻张氏所生的嫡长子。据记载在建文元年(1399年)朱瞻基出生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他梦到已经去世快一年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把象征权力的玉圭交到了他的手上,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在朱棣梦醒之后朱瞻基就出生了,朱棣赶过去抱起刚出生的朱瞻基一看,就看刚出生的朱瞻基眉宇之间颇有朱棣的父亲朱元璋的气概,与朱棣也很像,因此朱棣就认为朱瞻基的出生是大明之福,也代表着自己是天命所归,坚定了他决定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大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想法。
靖难之役成功朱棣登基为帝后,在永乐二年(1404年)时朱棣册封朱瞻基的老爹朱高炽为皇太子。由于朱高炽身体肥胖,还腿脚残疾加之体弱多病,因此他的两个兄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都一直图谋太子之位,于是经常构陷他。
而朱棣一直没有改换太子除了对朱高炽比较认可之外,再有就是朱棣十分钟意朱瞻基,颇有隔辈传位的想法。所以朱高炽本身有能力再加上朱瞻基很受宠,因此坚定了朱棣不换太子的想法。
永乐九年(1411年)时,朱棣为了巩固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为了让朱高煦和朱高燧绝了对太子之位的图谋野心,朱棣宣布册封年仅12岁的朱瞻基皇太孙。
因此朱瞻基自幼就深受祖父朱棣的喜爱,他的教育和生活朱棣都会事无巨细的关心过问,而朱瞻基的婚姻大事更要由朱棣把关过问了。
其实在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的前一年也就是永乐八年(1410年)时,他的外婆彭城伯夫人就给他物色了一名未婚妻,也就是后来的孙贵妃、孝恭孙皇后。
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是河南永城县人,永城县有一名主簿名叫孙忠,这个孙忠的母亲与彭城伯夫人两个老太太之间关系很亲密。
孙忠的女儿孙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恭孙皇后自幼就被彭城伯夫人见过,她长得秀丽,还天资聪明,很会来事会说话,很讨彭城伯夫人喜爱,因此彭城伯夫人就对孙家夸下海口,自己去京城和亲家公说说,让孙家大小姐嫁给自己外孙也就是当时的皇长孙朱瞻基。
后来彭城伯夫人果然把这事和自己的女儿太子妃张氏说了,但是由于朱棣很重视朱瞻基,因此他的婚姻不是朱高炽夫妇说了算的。于是张氏和朱高炽入宫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朱棣。
朱棣一听说是亲家母彭城伯夫人推荐的女孩,也就给了面子,于是就下旨命人把孙氏接入皇宫中抚育,这样也可先与朱瞻基培养感情。
就这样当时都是11岁的孙氏和朱瞻基就绑定在了一起,由于孙氏很乖巧很会说话办事,入宫之后也很得朱高炽夫妇喜爱,朱瞻基更是对她倾心不已,可以说当时朱瞻基已经认定了孙氏就是自己未来的妻子了。
不过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时事情却发生了意外,原来朱棣只是把孙氏当作备胎人选抚育在宫中,并没有真想让她当孙媳妇儿。这一年朱瞻基已经年满18岁,朱棣决定为他举行大婚,但是新娘子还得从全国海选,孙氏只是因服侍朱瞻基年久日深,可以直接进入决赛圈成为候选人之一。
礼部官员通过全国层层筛选,终于按照朱棣的要求选择了一些很贤惠的女孩成为候选人,其中就包括了来自山东济宁的美女胡善祥。
胡善祥家族世居山东济宁任城县,其家族几代人都是当地的普通人家没有出过当官的人。胡善祥家中有七个姐妹和两个哥哥,她在姐妹中排行第三。她的大姐胡善围算是胡家出过身份最高的人,胡善围很有才华和姿色,在少年时期就被选入朱元璋时期的宫廷女官,并且由于胡善围能言善道颇有能力,还获得了朱元璋赏识,其父胡荣因此获得锦衣卫世袭百户之职。
山东人自古以来民风就是淳朴厚道,胡善祥就是典型的山东人性格,淳朴耿直,忠厚善良,史料中称其为容貌秀美,但不妩媚,行为举止端庄厚重,对待父母极为孝顺。因此胡善祥在当地颇有贤惠孝顺的美名。
人品好,长得美,再加上大姐胡善围是宫廷女官,因此礼部官员在给朱瞻基挑选太孙妃候选人时就选中了胡善祥。后来经过层层选拔,胡善祥和孙氏就成了终极的两名候选人,而礼部官员在综合对比之后,向朱棣上报胡善祥最终成了皇太孙妃人选。
朱棣通过对胡善祥的考察,也认可了礼部的推荐,因此这一年朱棣下旨昭告天下为皇太孙朱瞻基举行大婚,册封胡善祥为皇太孙妃。
不过朱棣也是考虑到毕竟孙氏入宫与朱瞻基一同生活了七年,也不能让她没名没分,于是同时册封孙氏为皇太孙嫔,就这样朱瞻基与胡善祥和孙氏同时结了婚。只是可惜的是孙氏没能如愿以偿成为朱瞻基的嫡妻,女主人是后来的第三者比她还小两岁年仅16岁的胡善祥。
自身有缺点,加上对手太强,最终导致了胡善祥被废
虽然孙氏没能成为朱瞻基的嫡妻应该是最失落的人,但是她很聪明,她没有把失落和不满表现出来,因为朱棣的圣旨一下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越是把不满表达出来,反而会失去朱瞻基的喜爱,所以孙氏一直隐忍下来。
孙氏不仅没有表现出失落和不满,反而还安慰朱瞻基,要他善待胡善祥,并且她也能对胡善祥表现出侍妾对嫡妻的礼数和尊崇。
本来没有醋海翻腾,很平静的结了婚,朱瞻基一下子娶了两个好女人,他应该坐享齐人之福了,可是随着朱棣和朱高炽前后脚去世,朱瞻基一下子就成了大明皇帝,身份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事情也就跟着改变起来。
26岁的朱瞻基继位成为皇帝,当了皇帝自然就得册封皇后,那他的嫡妻胡善祥也就顺理成章成为皇后,不过青梅竹马的孙氏也没有被朱瞻基忘记,朱瞻基特意册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
但是朱瞻基却在册封孙氏为贵妃时打破了传统的宫廷礼制,按照传统的宫廷礼制只有册封皇后时才会授予金册和金印,除了皇后之外后宫任何妃嫔册封时都不会得到金册和金印。可是孙氏是朱瞻基青梅竹马的恋人,朱瞻基十分钟爱她,因此在册封她为贵妃时,朱瞻基特意请得了母亲张氏批准,授予了孙氏金册和金印,也就是说孙氏虽然名为贵妃,实际的册封典礼等同于皇后。
朱瞻基此举也为后世宫廷妃嫔开创了一个新的职位那就是皇贵妃,而朱瞻基能为孙氏打破传统宫廷礼制,也可看出他对孙氏的偏爱。这也使得孙氏明白自己在朱瞻基心目中的位置上同样很重要,也为日后孙氏上位奠定了基础。
虽然胡善祥成为皇后之后颇为贤惠,她不仅能孝顺婆婆张氏,还能在宫廷中以身作则的提倡勤俭之风,使得宫廷风气十分正派,颇有一代贤后的风范。但是朱瞻基继位不久,胡善祥的危机也就出现了。
胡善祥为人老实直爽,忠厚善良,她不善于察言观色,更不会妩媚顺从朱瞻基。平日里朱瞻基喜好游玩,尤其爱玩蟋蟀,胡善祥对于朱瞻基游玩的行为经常是直言规劝。
像胡善祥这样直言规劝,最初朱瞻基可能还会觉得她说得对,说得有道理,但是久而久之胡善祥不会来事,说话直,还不会取悦和顺从朱瞻基,这都逐渐引起了朱瞻基的厌恶。
最关键的是胡善祥还生不出儿子,古人可是十分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尤其是皇帝更是注重儿子的生育。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后只生育了两个女儿既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而且胡善祥身体还不太好,再加上她说话耿直,不会顺从朱瞻基,这也使得朱瞻基对她敬而远之,因此也就越难生出儿子来。
虽然同样孙氏当时也没有生育儿子,只生育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但是孙氏比胡善祥会察言观色,会懂得顺从讨好朱瞻基,两人感情基础还深厚,因此朱瞻基就经常与孙氏在一起而冷落胡善祥。
孙氏也是看准了朱瞻基与胡善祥之间微妙的变化,她抓住机会,更加努力地讨好顺从朱瞻基,彻底使得朱瞻基整天和她黏在一起,而胡善祥越发受冷落,自然孙氏也就会抢先一步更容易受孕。
而且幸运的是在宣德二年(1427年)孙氏抢先一步为朱瞻基生育了长子朱祁镇,而随着长子朱祁镇的出生,朱瞻基就开始有了想废掉胡善祥的想法,毕竟太子的生母必须是皇后,而胡善祥始终生不出儿子,朱瞻基要是立朱祁镇为太子,那么胡善祥就得给孙氏让出皇后之位。
朱瞻基这头有了废后的想法,孙氏那头也没闲着,她积极的拉拢一些朝臣,这些朝臣也在朝中劝说朱瞻基自古以来母以子贵,朱祁镇即为皇长子,其生母孙氏也理应成为皇后。
这样也就越发坚定了朱瞻基的废后想法,于是朱瞻基就直接召集群臣商议废后的事宜。皇后是一国之母,废除皇后必须得先和朝臣商议,然后再昭告天下,明确皇后的过错行为才能让天下人信服。
但是胡善祥除了没生儿子之外,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况且不生儿子也不是她所能控制的,因此当朱瞻基提出废后的想法之后立刻遭到了夏原吉等朝中重臣的反对,这些反对的朝臣都认为胡善祥没有明显的过错,如果无故废除皇后之位会有损朱瞻基的名声。
可是朱瞻基已经决意废掉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因此他驳回了这些反对废后的朝臣意见,并决定以不能生育皇子且多病为由废除胡善祥的皇后之位。
不过朱瞻基还是有些心虚,他为了显得自己废后更加合理,特意让人去翻阅史料寻找前朝的废后案例。注意啊,但凡皇帝想办坏事,他们去找历史案例,只要找出历朝历代哪位皇帝这么干过,那么自己做了就不算开先河,而是效仿先人。
最后一些迎合朱瞻基的朝臣们就给他找到了北宋仁宗赵祯废除原配妻子郭皇后的案例。实际上宋仁宗与郭皇后的情况根本与朱瞻基和胡善祥完全不同,郭皇后生性嫉妒凶悍,不能生育还嫉妒其他妃嫔生育,经常暗害一些被宋仁宗宠幸过的妃嫔。
后来宋仁宗想宠幸一名妃嫔时,郭皇后打翻了醋坛子,直接闯进屋里想打这名即将受宠的妃嫔,结果一个失误连宋仁宗也打了一顿,宋仁宗当场挨了郭皇后一记耳光。因此忍无可忍的宋仁宗才决定废后,但是宋仁宗为了顾及颜面没有提自己被打的事,只对外称郭皇后不能生子且多病才被废掉。所以宋仁宗与郭皇后的事和朱瞻基与胡善祥完全不同,只不过是朱瞻基为了废后找的借口。
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以胡善祥无子且体弱多病为由让胡善祥主动辞去皇后之位,没有人知道胡善祥接到这道旨意之后心情如何,但是她很平静的遵照朱瞻基的旨意主动辞去了皇后之位。估计胡善祥当时应该是明白朱瞻基心里已经没有她了,所以哀莫大于心死才会如此平静。
胡善祥被辞职仅半个月之后,朱瞻基就下旨册封朱祁镇为皇太子,并册封孙氏为皇后。孙氏在接到册封圣旨时还假意推辞说:“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这意思就是说胡善祥病好之后自然会生育皇子,她的儿子怎敢先皇后之子而成为太子。
虽然孙氏的话说得很虚伪,不过朱瞻基很受用,他还很感动,认为孙氏如此贤惠识大体,这个皇后没有选错。
由于胡善祥没有过错且风评还不错却被废掉了皇后之位,因此民间都对她被废十分同情和怜悯。而在朱瞻基晚年对于废掉胡善祥的皇后之位颇为后悔,他在废掉胡善祥之后也意识到了其颇为贤惠,因此朱瞻基在晚年对朝臣们说起废后之事时,经常自责是自己年少轻狂。
胡善祥被废之后在长安宫出家修道,法号静慈仙师。由于胡善祥对待婆婆张氏极为孝顺,张氏曾非常反对朱瞻基废后,但是朱瞻基当时执意废后,没有听进母亲张氏的话。在胡善祥被废之后,张氏对她极为关照和疼爱。
后来张氏还经常邀请胡善祥到自己的寝宫中开导安慰她,而胡善祥虽然被废,但是对张氏始终是一如既往地孝顺,两人关系十分亲密如母女一般。
而且每次宫廷宴会时,张氏都会带着胡善祥出席,并且每次宴会上张氏都会指名让胡善祥坐在孙氏之上,这样一来宫廷上下也就都知道胡善祥虽然被废,却依然深受太后喜爱,因此对她还是尊崇无比。
至于孙氏则因此威望受损,她也时常为此闷闷不乐,不过由于张氏格外疼爱胡善祥,她也只能是无可奈何。
此后的胡善祥一直在张氏的疼爱和关照之下一直独居于长安宫修道,一直到朱瞻基去世后胡善祥也没有还俗。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七年(1442年)张氏去世,胡善祥悲痛万分,她这个前儿媳依然以子女之礼为张氏守孝。
正统八年(1443年)十一月份,在张氏去世一年之后,胡善祥因悲痛张氏过度去世,终年41岁。朱祁镇在胡善祥去世后,只给她上号静慈仙师,以嫔级之礼下葬。
在胡善祥去世十九年后也就是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孙氏去世,至此朱瞻基、孙氏、胡善祥三人的这段三角恋就彻底结束了。
在孙氏去世一年之后,也就是胡善祥去世二十年时,明英宗朱祁镇的嫡妻钱皇后怜悯同情胡善祥,恳求朱祁镇给胡善祥追谥皇后封号。
朱祁镇是一个经历非常丰富的皇帝,他早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执意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遭遇了土木堡之变,明朝军队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部俘虏。在朱祁镇被俘后,他的母亲孙氏主持大局,听取了重臣于谦的建议,改为册立吴贤妃之子郕王朱祁钰为帝,并组织大明军队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一年多以后瓦剌部释放了俘虏朱祁镇,由于朱祁钰已经继位为帝,因此释放回来的朱祁镇很尴尬,只得成为太上皇,被弟弟朱祁钰软禁起来。之后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二次复位成功,因此历经了俘虏、软禁之后的朱祁镇心地变得颇为软弱,对任何事物都抱以同情的心态去看,包括对胡善祥也是如此,朱祁镇早就想重新追封胡善祥,只是当时碍于生母孙氏在世而已。
再加上钱皇后是朱祁镇的结发妻子,在朱祁镇被俘虏期间钱皇后极为担忧,日夜跪拜神明为朱祁镇祈福,结果跪瘸了一条腿,哭瞎了一只眼睛,所以朱祁镇在二次复位之后对钱皇后极为敬重,钱皇后但有所请,朱祁镇无不应允。
因此在这些因素之下,胡善祥就在去世二十年后被朱祁镇下旨追封为静慈章皇后,并按照皇后规格给她修建了陵寝,这也算是让胡善祥在天之灵多了一些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