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诸侯先后两次讨伐董卓 最后都为什么都失败了

历史网 2024-08-22用户投稿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其实有两次,为何两次都失败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董卓乱政时,关东诸侯曾有两次起兵讨伐董卓,第一次讨伐董卓的发起人不是曹操,而是东郡太守桥瑁。

  《三国志 武帝纪》注引《英雄记》: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东郡太守桥瑁假作京城三公的文书传到各个州郡,陈说董卓的罪恶与逼迫,希望发动义兵,解救国难,一时之间,关东诸侯群起而讨伐董卓。

  参与第一次讨伐董卓的关东诸侯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

  讨伐董卓的一共是十三路诸侯,三国演义说是十八路诸侯,那是虚构的,真实的历史上就只有十三路诸侯,其中长沙太守孙坚是依附于后将军袁术的。

  在关东诸侯与董卓一共打了三仗,在北路,董卓大败河内太守王匡,一战几乎消灭了王匡的精锐部队;在中路,曹操被董卓手下的中郎将徐荣打得全军桥梁,曹操本人差一点阵亡,幸亏曹洪把马让给了曹操;在南路,孙坚首先被徐荣打败,然后孙坚打败了吕布与胡轸的联军,最后孙坚又打败了亲自断后的董卓,还打败了断后的吕布,杀进了洛阳。

  虽然孙坚取得了胜利,但在战略上来看,关东联军并没有打败董卓,董卓安全地带着自己的主力军队、汉献帝以及数百万洛阳居民迁到了长安,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十三路诸侯联合起来打不过董卓呢?

  董卓

  1、兵力原因

  来比较一下董卓与关东联军的兵力情况,董卓最初带到京城的军队是三千人,后来兼并了何进、袁绍、何苗、曹操、丁原、袁术的军队,控制了京城所有的禁军,根据后来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就收拢了十余万军队来看,董卓控制的军队总数量应该是十多万人。

  《三国志 董卓传》:用贾诩策,遂将其众而西,所在收兵,比至长安,众十馀万。

  那么十三路关东诸侯联军有多少兵力呢?先说曹操,曹操在卫兹的协助下,在陈留一共招了五千人,当时的曹操还不是朝廷命官,利用家财就能招五千人,那么朝廷任命的太守、刺史、州牧手中的兵力都不会少于五千人,就算每路诸侯带了五千人,那十三路诸侯一共有65000人。

  关东诸侯的兵力合起来其实不如董卓,兵力不足也是关东诸侯不敢讨伐董卓的原因,他们只敢响应,而不敢真枪真刀地与董卓打仗。

  2、十三路诸侯是乌合之众,不团结。

  虽然关东诸侯看起来很多,有十三路之多,但实际上真正与董卓军队作战的只有三路诸侯,分别是:河内太守王匡、奋武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其他的诸侯因为私心都在保存实力、作壁上观。

  道理很简单,跟董卓作战是要消耗自己的实力的,曹操散尽家财招了五千人,仅仅一场战斗就全军覆没,这是实实在在的损失,看到曹操的失败,其他诸侯更不愿意与董卓交战了,为此曹操还专门对其他诸侯说了一翻话。

  曹操说:我们义军是诛杀叛乱的,现各路兵马都已会合,诸位还在疑虑什么呢?如果董卓先前获知函谷关以东起兵的消息,倚仗天子的威势,占据洛阳一带的险要地方,派兵东进控制天下,尽管他的行动是不道义的,对我们来说仍然是很大的忧患。如今他烧毁宫殿,挟持天子西迁,天下惊恐,百姓不知依靠什么人,这正是天意要使他灭亡的契机。一战就能安定天下,机会不可失去。

  曹操

  但是其他诸侯并没有响应曹操,不仅没有响应,其他诸侯反而在窝里斗,兖州刺史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不和,刘岱杀死了桥瑁,让王肱出任东郡太守,渤海太守袁绍盯着冀州牧韩馥的地盘,一心想要吞并冀州,河内太守王匡杀死自己的妹夫胡母班,胡母班的家人则与曹操联合杀死王匡。

  内部的极度不团结,再加上各路诸侯都怀着私心,导致声势大,实际讨伐行为少,并没有对董卓造成任何实际的威胁。

  3、关东联军战斗力不如董卓军队。

  董卓手下的军队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董卓自己带来的凉州兵,这支军队常年在西北边陲之地与胡人作战,战斗力较强,东汉与羌人、氐人朝廷了上面的战争,西部边界一直就是时叛进降,所以凉州兵的战斗力强。

  另一支是京城的禁卫军,也就是北军五校(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这是汉朝直辖的精锐中央军,但凡有重要作战需求,北军五校都是主力,比如平定黄巾军的战斗,东汉主力就是北军五校,其战斗力超强,不亚于凉州兵。

  相对而言,十三路诸侯所带的兵都是地方的郡县兵,这些军队缺少锻炼与实战,同样也缺少装备,很多都是临时招来的,比如曹操手下五千人全部是从陈留郡临时招来的,然后稍微训练一下就投入战场了,缺少作战经验和装备,战斗力明显不如凉州兵与北军五校,打不过也是正常的。

  其实讨伐董卓还有第二次,这一次是代理车骑将军朱儁与徐州刺史陶谦发起的,朱儁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平定黄巾军的三大功臣之一,他本来在董卓进入京城后归属董卓,董卓迁都长安后,留朱儁守洛阳。

  朱儁

  朱儁害怕董卓伤害自己,于是弃官逃到了荆州,董卓又派出杨懿为河南尹,驻守洛阳,朱儁则率军回到洛阳赶走了杨懿,然后朱儁驻守在河南中牟县,并且再次传信给各个州郡,召请军队讨伐董卓。

  第二次讨伐董卓是由朱儁发起的,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关东诸侯大多数都没有来,徐州刺史陶谦派来了三千精兵,但是陶谦本人没有来,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来,但是这一次,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还不如第一次,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这一次。

  陶谦上表奏朱儁代理车骑将军,领导关东联军对抗董卓,董卓听说后,派出校尉李傕与郭汜率领数万人到河南对付朱儁,双方发生战争,朱儁被击败,到了第二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与郭汜在贾诩的劝说下,集结董卓旧部杀向长安,在路上聚集了十多万人,最终攻破了长安城,打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控制了汉献帝,这是后话了。

  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形势图

  李傕与郭汜控制朝廷后,用皇帝的命令召朱儁入朝担任太仆,朱儁无奈,只得听从命令,放弃了手中的兵权,回到了长安,第二次反对董卓的联军也失败了,那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兵力较少。

  朱儁留守洛阳最多不过数千兵力,陶谦给了三千精兵,再加上其他州郡的兵力,朱儁手中最多只有一万余人,而李傕与郭汜手中至少有数万人,朱儁在兵力处于弱势,打不过是正常的。

  2、战斗力不如凉州兵与京城禁军。

  朱儁虽然是名将,但是手中的兵太少,将领也少,战斗力也不如凉州兵,朱儁的兵是各个州郡拼凑起来的杂牌军,本来战斗力就不强,又是临时拼凑的,各部队之间缺少默契,而李傕与郭汜手中的军队是凉州兵与北军五校的混合体,战斗力强,而且兵多将广,朱儁打不过李傕、郭汜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