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南宋官员、目录学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网 2024-08-22用户投稿

  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人。南宋官员、历史学家、目录学家、诗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之后。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登进士第,授华阳县主簿,未就任,于丹棱龙鹄山读书,至绍兴十二年(1142年)方才赴任。其后历官州县及朝廷史职,宋孝宗朝仕至同修国史,终高、孝二朝,始终未受重用。淳熙十一年(1184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后逝世,享年七十岁。累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简”。

  人物生平

  读书岩下

  李焘为唐宗室曹王之后,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 。年甫冠,愤金雠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

  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登进士第,调成都府华阳县主簿,拟嘉州军事推官。他没有赴任,而是在龙鹤山巽岩读书。

  绍兴十二年(1142年),赴华阳主簿任,李焘仕途不畅。李心传谈到李焘仕途遭遇时,说出其中的原因:秦桧当权,“尝遣人谕意,欲得焘一通问,即召用之,(李)焘恶其误国擅权,迄不与,坐此偃蹇州县,垂三十年”。

  绍兴十七年(1147年),李焘丁父忧,离职服丧。

  整肃地方

  绍兴二十年(1150年),李焘服丧完毕,再调雅州军事推官。在雅州任上,他反对郡守一类用私情背公法的人;总领财赋,反对加重百姓的负担,名臣张浚称他有台谏之风。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李焘改授宣教郎,知成都府双流县,他勤于政事,及时审理案件,颇有政绩。知荣州时,治水有成效。

  隆兴二年(1164年),李焘任潼川府路转运判官,弹劾有劣迹的守令四人。当地的州县横征暴敛,李焘选官置局,括一道财赋,列其名色,使有无相补,酌三年中数为准,遍示官吏,更定名为《科约》。后来他至江西,也是按照《科约》规定的办法,整理一路财赋。

  入朝谏言

  乾道三年(1167年),李焘被召赴行在,八月时入对,陈上宋太祖故事,希望宋孝宗效法,并请求增置谏官,允许六察言事。又说,自军兴三十年以来,四川赋税一钱,“折变百之”,希望从此不要再增多。他主张严格简汰蜀兵,禁止大将扩招虚籍、培植部曲。

  乾道八年(1172年),出知泸州。当时王学(即荆公学派,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学术派别)盛行,唯独李焘博极古籍,慨然以史自任。于有宋一代的典故,尤其悉力研究,他仿照司马光《资治通鉴》,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

  淳熙三年(1176年),李焘进《四系录》,记女真、契丹起灭事,意在希望孝宗不要忘记边患。孝宗读后说:“朕可一日忘此虏哉!”

  淳熙十年(1183),召对延和殿,读《陆贽奏议》,李焘又摘录唐朝李贽言论中适合南宋情况的数十事,劝孝宗力行;指出人主要修人事,不要相信所谓的天应,说:“功业见乎变通。人事既修,天应自至。”

  李焘长于吏治,关心民情。洪遵、周必大等屡荐,终未获大用。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李焘举荐尤袤、刘清之等十人堪任史官。

  致仕及病逝

  淳熙十一年(1184年)春,李焘上章告老,宋孝宗优诏不许,还多次询问他的病情。给事中宇文价传达了孝宗的旨意,李焘说:“臣子留恋朝廷,不是又老又病,怎忍心请求告老还乡。”于是又向宇文价询问时事,勉励他尽忠尽职。李焘又听说四川乞求减少酒课税额,还亲自写劄子勉促孝宗实行。

  同年,孝宗准其以敷文阁学士致仕。不久后,李焘逝世,享年七十岁,追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临终前遗言:“臣年七十,死不为夭,所恨报国缺然。”累赠太师、温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