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与王拱辰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网 2024-08-25用户投稿

  王拱辰(1012-1085年),原名王拱寿,字君贶,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考中状元,出任怀州通判,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反对庆历新政,借故劾逐王益柔、苏舜钦以及范仲淹,为公议所薄,外放治理州郡。嘉祐元年(1056年),拜三司使,出使契丹,因事受到弹劾,累迁定州知州。宋英宗即位,出任大名知府,两任三司使,拜御史中丞,论事强直。宋神宗继位,迁太子少保、宣徽北院使。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应天府,判河阳,迁中太一宫使、宣徽南院使,赐金方团带。极言保甲法之弊端,言辞恳切。宋哲宗即位,加为检校太师,安武军和彰德军节度使。元丰八年(1085年),去世,终年73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懿恪。著有《文集》70卷,今已散佚。

  轶事典故

  诚信状元

  王拱辰自幼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无依无靠的母亲和四个孩子。王拱辰是长子,于是就和母亲一起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王拱辰孝顺母亲,生活俭朴,诚实守信,常受乡里人夸奖。还喜欢读书,而且非常刻苦,经常是天不亮就起床,甚至是半夜醒来也要翻一翻书。通过多年的努力,十几岁就已经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于是就参加了乡试和会试,成绩都很优秀。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到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皇上认真审阅了每一个考生的考卷,发现王拱辰的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文笔流畅,没有人比得上他,于是就把王拱辰定为状元。第三天,皇上把考中前三名的书生都召集到王宫的大殿上,在早朝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们的名单。其他两个书生都赶紧跪下磕头谢恩,王拱辰不但没有谢恩,反而说:“陛下,小生不配当状元,请您把状元判给别人。”金殿上的人都议论纷纷,科举考试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没听说哪个人把到手的状元往外推,这真是天下奇闻。

  皇上听了也很纳闷,就询问原因。王拱辰说:“陛下,我也是十年寒窗苦读,做梦都想中状元。可是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久前我刚好做过,所以被选上状元是侥幸。如果我默不做声当上了状元,我就是个不诚实的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说过谎话。我不想为了当状元,就败坏自己的节操。”

  皇上听了,非常受感动,特别赏识王拱辰的诚实,认定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皇上就说:“此前做过考题,是因为你勤奋,况且从你的文章里可以看出,你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理应选为状元。再说,你敢于说真话,能够诚信做人,这才是一个堂堂状元应该具有的品质,你的诚实比你的才华更可贵。因此,朕一定要选你做状元,你就不要推辞了。”就这样,王拱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诚信状元。他在朝中做官五十五年,以自己诚信正直的品格和惊人的才华,得到百姓和官员们的尊敬。

  庆历党争

  庆历党争,是北宋·仁宗时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仁宗庆历初(1041年)时,官俸兵饷激增,民穷财困,农民起义渐有爆发,又受辽夏威胁,统治阶级部分人士为巩固封建统治,要求有所改革。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整顿政事的主张。枢密副使富弼也上当世之务10余条,及安边13策,大意是“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等事。这些主张并未涉及制度的兴革,但仍遭到章得象等的反对,夏竦又指仲淹、富弼与谏官欧阳修等为朋党,范、富、欧阳等均因此而遭贬逐。称为“庆历党争”。

  在“庆历党争”愈演愈烈之时,御史中丞王拱辰论奏不已。本来,王拱辰和欧阳修是连襟,都是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薛奎的女婿,但是二人行事却不尽相同。欧阳修旗帜鲜明地站在杜衍、富弼、韩琦和范仲淹一边,而王拱辰却有两件事做得不光彩:一件被仁宗斥为“沽名”,另一件则“为公议所薄”。前者即指在对滕宗谅处理的问题上,王拱辰认为“止降一官”处理太轻,“宜施重责”。朝廷开初不听,“王即家居求自贬”,使出要挟手段,以致“乃徙宗谅岳州”。仁宗对王拱辰的态度很反感,“敕拱辰赴台入见”,且批评他们说:“言事官第自举职,勿以朝廷不能听为沮己,而轻去以沽名。”(见《宋史·列传第七十七》)

  史书记载

  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元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

  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塘泺何为者?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仁宗以问拱辰,对曰:&"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拱辰曰:&"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寇石岭关以援贼。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乃作报书曰:&"既交石岭之锋,遂有蓟门之役。&"契丹得报,遂继好如初。帝喜,谓辅臣曰:&"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

  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夏竦除枢密使,拱辰言:&"竦经略西师,无功称而归。今置诸二府,何以厉世?&"因对,极论之。帝未省,遽起,拱辰前引裾,乃纳其说,竦遂罢。又言:&"滕宗谅在庆州,所为不度,而但降秩守虢,惧边臣则效,宜施重责。&"未听,即家居,求自贬。乃徙宗谅岳州,敕拱辰赴台。入见,帝曰:&"言事官第自举职,勿以朝廷未行为沮己,而轻去以沽名。自今有当言者,宜力陈毋避。&"

  僧绍宗以铸佛像惑众,都人竞投金冶中,宫掖亦出赀佐之。拱辰言:&"西师宿边,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诏亟禁之。苏舜钦会宾客于进奏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风其僚鱼周询、刘元瑜举劾之。两人既窜废,同席者俱逐。时杜衍、范促淹为政,多所更张,拱辰之党不便。舜钦、益柔皆仲淹所荐,而舜钦,衍婿也,故因是倾之,由此为公议所薄。

  复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坐举富民郑旭,出知郑州,徙澶、瀛、并三州。数岁还,为学士承旨兼侍读。帝于迩英阁置《太玄经》、蓍草,顾曰:&"朕每阅此。卿亦知其说乎?&"拱辰具以对,且曰:&"愿陛下垂意《六经》,旁采史策,此不足学也。&"

  至和三年,复拜三司使。聘契丹,见其主混同江,设宴垂钓,每得鱼,必酌拱辰酒,亲鼓琵琶以侑饮。谓其相曰:&"此南朝少年状元也,入翰林十五年,故吾厚待之。&"使还,御史赵抃论其辄当非正之礼,&"异时北使援此以请,将何辞拒之?&"湖南转运判官李章、知潭州任颛市死商真珠,事败,具狱上,拱辰悉入珠掖庭。抃并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抃言:&"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官至吏部尚书。

  神宗登极,恩当转仆射,欧阳修以为此宰相官,不应序进,但迁太子少保。熙宁元年,复以北院使召还。王安石参知政事,恶其异己,乘二相有故,出为应天府。八年,入朝,为中太一宫使。

  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上章不已。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哲宗立,徙节彰德,加检校太师。是年薨,年七十四。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懿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