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谨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网 2024-08-29用户投稿

  唐太宗为了纪念一同打天下的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的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张公谨是唐朝名将,在玄武门之变与平定东突厥时立了大功,深受李世民重用与信任,得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旧部,为何能获得李世民的大力信任

  一,投靠唐朝

  张公谨早年投靠王世充,担任洧州长史。武德元年(618年),张公谨和洧州刺史崔枢献城投靠唐朝,因此被唐朝任命为邹州别驾,后来他升任右武候长史。

  二,参与玄武门之变

  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旧唐书·列传十八)

  徐世(ji)与尉迟敬德发现张公谨很有才能,于是将他推荐给秦王李世民,使他得以进入秦王府效力。李世民与哥哥太子李建成不和,双方为了储君之位,争斗激烈。李世民于是询问张公谨应对之法,他的回答很有用,因此李世民对他越来越信任。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想要讨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于是派人烧龟甲占卜此事吉凶。恰好张公谨这时前来拜见李世民,于是将龟甲扔掉进谏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犹豫不决的事情,现在事情并无疑难,为什么还要占卜呢!如果占卜的结果不吉,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李世民听了,便下定了除掉李建成的决心。

  六月初四(7月2日),李世民命张公谨、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准备动手。李建成与李元吉到达玄武门,张公谨等人于是发动突袭,将二人斩杀。太子府与齐王府的人得知主人被杀,十分气愤,于是联合起来攻打玄武门。张公谨于是以寡敌众,死守玄武门,阻挡住了敌军的进攻。事后李世民封张公谨为左武候将军、定远郡公。

  三,对抗突厥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封张公谨为代州都督。张公谨镇守代州,一方面兴办屯田,一方面派人刺探东突厥虚实。张公谨多次讨论时政得失,向李世民进谏,都获得采纳。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想要讨伐东突厥,便任命李靖为主帅,命张公谨从旁协助。

  张公谨向李世民劝谏说:“其一,颉利可汗昏庸残暴,亲近小人,残害忠良;其二,同罗、仆骨、回纥、延陀等突厥别部自立,图谋反对颉利;其三,突利、拓设、欲谷设等突厥贵族与颉利不和,矛盾重重;其四,塞北突降大雪,突厥粮草不足;其五颉利亲近与信任外族,这些外族反复无常,大唐官军一到,这些人必然在突厥作乱;其六,塞北汉人众多,如果官军到达,他们一定会积极响应。”李世民采纳。贞观四年(630年),张公谨随李靖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自此东突厥灭亡,漠北之地尽皆归属大唐。李世民大喜,亲自派人慰劳,封张公谨为邹国公。

  四,太宗哀思

  张公谨担任襄州都督,任内勤政爱民,很有政绩。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在襄州病逝,李世民听了十分悲痛,想要亲自前去为他发丧。有关部门于是上奏称:依据《阴阳书》,辰时的日子不能哭泣,很被习俗所忌讳。李世民说:“我们君臣的情义如同父子,情感发自内心,何用避讳不吉呢。”于是李世民亲自前往吊唁张公谨,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

  总的来说张公谨足智多谋,因此得到尉迟敬德等李世民亲信的赏识,得以接近李世民。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时行事果断,为李世民成功夺取帝位立了大功,因此更得李世民信任,得以镇守一方,独当一面。张公谨又在唐灭东突厥之战立了大功,不愧大唐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