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行迹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莲宗九祖蕅益智旭大师应迹于古吴木渎(苏州木渎镇)。我是从木渎灵岩山来此,有幸参加这次纪念蕅益大师诞辰400周年的胜会,感到非常的欣悦。而灵峰寺古名灵岩寺,愈使我觉得因缘殊胜无比。大师的先祖从汴梁(开封)南渡至古吴,其父母信佛,持大悲咒十年,梦见观音大士送子,时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五月三日亥时,大师诞生,后经过明光宗、熹宗、思宗(崇祯帝)至清世祖顺治十二年(1655)圆寂,应世五十七个春秋,身历二朝五帝。这是一个国土版荡、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苦难时代。

大师生于佛教家庭,七岁时即开始茹素,曾梦感观音大士相召奖劝。至十二岁时,习闻宋明理学,即以继承儒门千古道脉为己任,深究居敬慎独之功,致知格物之要。然不免亦染程朱辟佛之偏见,开荤酒,作文数十篇辟佛,当时可谓神气张扬,自鸣得意。及十七岁偶阅莲宗八祖莲池大师《自知录》(即云谷禅师授袁了凡之《功过格》)与《竹窗随笔》,顿觉昔非,尽焚辟佛之论著。从此不受人惑,下苦功夫,独力追寻儒释心传。经过三年,在《论语》十二章“颜渊问仁章”中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窃疑“天下归仁”之语,苦参力究,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学。此时大师二十弱冠之龄。后与学生谈及此事时,明示儒释入门功夫相同,只是佛门境界愈加深玄微妙。所以特别赞叹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居士,认为他是历境炼得之悟境,自己当时是藉文字解发之悟境。为策发学生,著有《论语点睛》、《中庸直指》、《大学直指》、《孟子择乳》及《周易禅解》。目的是为迷失孔孟心法的儒生“开出世光明(点睛),谈不二心源(直指),饮其醇而存其水(择乳)也”(《四书解序》)。“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周易禅解序》)。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曾明确指出,蕅祖之苦心为“以圆顿教理,释治世语言,俾灵山泗水之心法,彻底显露,了无余蕴”(《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大师二十岁遭丧父之哀,闻《地藏经》中大士昔因,明了菩提从孝道开始。为报父母劬劳深恩,发出世心,效“大觉释迦尊,历劫报亲恩”而决心离俗,一心念佛,尽焚科举应试之窗稿二千余篇。二十三岁听《楞严经》后,于七月三十日殷诚在三宝前发四十八愿,首列三愿即是报父母及众生宏恩。明熹宗天启二年(1612),曾在一月中三次梦见远在广东曹溪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哭恨缘悭,相见太晚。遂由憨翁门人雪岭师剃度,法名智旭,字蕅益,又字素华。出家时,先发三愿:一、未证无生法忍,不收徒众。二、不登高座。三、宁冻饿死,不诵经礼忏及化缘以资身口。大师又发三拌(拌即被轻视或看不起而随意丢弃之义):拌得饿死,拌得冻死,拌与人欺死。终其一生,大师未收剃徒弟,未升高座讲法,未住持过任何法门。大师出家后第二年夏,坐禅于余杭径山,体究功极,身心世界忽皆消殒。因知此身从无始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但是坚固妄想所现之影,念念刹那不住,的确非父母生也。自此,性相二宗,一齐透彻;一切经论,禅宗公案,无不现前。旋自觉悟解发非为圣证,故绝不语一人。久之,则胸次空空如也。这个境界,即是天台“六即”中的“名字位”。

大师一生之行愿皆以在俗时发菩提宏愿为根本,终生力行之。其苦行卓绝,常燃身香、臂香、顶香,刺血结坛持咒、书经、礼忏。以此供养三宝,消除宿愆,回报法界一切众生之大恩。天启四年(1624)正月三日燃臂香、刺舌血《寄母书》中表白自己要向地藏大士、目连尊者那样,以度脱累劫亲恩为尽孝,劝勉母亲:“勿事劳心,惟努力念佛,求出轮回。”待其母病笃,四次刲肱救母。道友惺谷法师病时,大师亦割股救之。赋偈有“爪许薄皮聊奉供,用酬严惮切磋恩。”大师尊重戒律,欲复佛世芳规,又以天台教观匡救禅宗之弊,尤志求五比丘如法住世,令正法重兴。后知此不可得,遂一意求生西方,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而来兴拔。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于有缘下圆顿种而已。

蕅祖一生大致活动的范围约分为江苏吴江松陵,吴县幻住庵,无锡祥符寺,留都南京长干寺、栖霞山,浙江湖州安吉,杭州五云山云栖寺、皋亭山、龙居寺、莲居庵,嘉兴檇李东塔寺、长水冷香堂、营泉寺,嵊县桐柏山金庭西湖寺,普陀山,天台山幽溪寺,石城(即新昌)大佛寺。江西广丰博山。安徽九华山、黄山,歙县天马院、仁义院,休宁县白岳山。福建温陵(泉州)小开元寺、大开元寺,福州、漳州等地。明崇祯四年(1613)始入北天目灵峰山灵岩寺百福院过冬,后入灭于灵峰。

蕅祖寂前口授遗嘱,命阇维后,磨骨和面粉,施于鸟兽鳞介,普结法缘,同生西方。清顺治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午时,趺坐绳床,向西举手而寂。一生注疏内典及杂著共约五十三种、三百余卷行世。顺治十四年(1657)冬,开龛欲如法荼毗,发现肉身不坏,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牙齿俱不坏。因此,门人不忍遵粉骴之愿,奉骨塔于灵峰大殿之右。

纵观祖师一生含辛茹苦,护持圣教,为报四重恩,树立禅、教、律、密、净之正法,匡正儒家宋明理学之弊端,救世之慈心、宏愿、深忍、大行,令见闻者无不兴起。其般若文字悉从彻底悲愿之圆解心中流出。故日本京都沙门光廉比丘在1723年重刊《灵峰宗论》序中说:“余亦尝言,读蕅益《宗论》而不堕血泪者,其人必无菩提心。”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敬仰赞叹蕅祖“言言见谛,语语超宗,如走盘珠,利益无尽”。又赞言“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坯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印光大师又曰:“若论逗机最妙之书,当以《净土十要》为冠。而《弥陀要解》一书。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说此经以来之注,当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于世,现广长舌相,重注此经,当亦不能超出其上。”此言可谓高山仰止,心心相应之语。

蕅益大师致力弘扬净土,被尊为一代宗师,良有以也。明学愧不能文,聊叙数言,以资纪念。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