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位皇太后是谁?孝端文皇后是什么出身?

历史网 2024-10-14用户投稿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封建社会时期,有一句话叫做“母凭子贵”,不管是平常百姓家,还是达官显贵,甚至是皇家皆是如此。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可不是男孩、女孩都行的,大多单指男孩。现如今是男女平等了,可曾经大多数时间还是男尊女卑的。

  如果一个女子嫁入夫家,给夫家添了男丁,在夫家的地位,就会有所提升,但如果只生了女儿,便会遭到夫家嫌弃,百姓家都是如此,何况是相当重视子嗣传承的皇家呢。但是有一个女子却是例外,她一生无子,可是却尊为大清的第一位皇后,这个人便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孝端文皇后。

  01

  建立大清,得八方臣服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也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之一,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比努尔哈赤小16岁,但二人感情甚好,在皇太极出生之后,更是成了两人的掌中宝,深得父母喜爱。

  皇太极本身就聪明伶俐,对什么事情上手都快,很小的时候便已经可以处理家中日常事务了,年纪稍长一些,皇太极便跟随父兄,习文学武,骑射方面更是有着惊人的天赋,且臂力惊人。

  然后他随父亲征战四方,并协助父亲建立后金,在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交战中,皇太极的决策起了重要作用,是他献计攻打抚顺,并且大获全胜,深得努尔哈赤赏识。

  随后,皇太极多次上战场,赶赴前线,率军作战,屡立战功,在努尔哈赤逝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率军亲自向明朝进攻。

  在对外发动战争的同时,对内还大兴文教,改革教育制度,与土地制度。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国家机构,在治理国家一事上也是多有建树。

  1636年,皇太极正式定国号为大清,他在位的这些年,把汉民由农奴恢复为民户,还给他们自由身,让满汉融为一体,民族问题得到解决。

  在军事上,皇太极也同父亲努尔哈赤一样向外扩张,在军队建设方面也花费了很大心力,从武器到装备,皆配备齐全,大大的增强了军事力量,两次出征朝鲜,迫使朝鲜,称臣纳贡,对于蒙古通过联姻,封赏等各种方式,使得蒙古多部效忠于他。

  直到1643年,一生勤于政事,事必躬亲的皇太极,积劳成疾,猝死,在位了十七年的他,结束了皇帝生涯。

  02

  不情不愿嫁给皇太极

  皇太极这一生娶了十五位妻子,都说他最喜欢的是宸妃海兰珠,甚至在海兰珠产下皇子之时,还大赦天下。但这海兰珠终究只是一个妃子,皇太极的皇后是海兰珠的姑母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德尼琪琪格。

  额尔德尼琪琪格,也被称为哲哲,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蒙古斯的女儿,彼时的她,蛾眉皓齿,举止娴雅,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后金还未建立,皇太极还未成为皇帝,甚至不是贝勒。

  可作为博尔济吉特氏家的女儿,出身自是高贵的,而此时的皇太极却没有什么显赫地位,绝不是哲哲心中的良配人选,哲哲本不愿意嫁给他,但无奈婚姻是父亲安排好的。

  皇太极是父亲千挑万选的,是父亲心中的好儿郎,父亲的命令哲哲只能听从,而且他们成婚之时,婚礼仪式举行的十分隆重,皇太极更是北行三百余里,只为娶她过门,可谓是让她风光至极的嫁了过去。

  03

  凭能力稳坐皇后之位

  在嫁给皇太极之后,皇太极被封为贝勒,努尔哈赤也建立了大金国,地位和身份自然比原来高了许多,哲哲也没有再因为身份地位而不满。

  并且在此之后,皇太极的能力初显,在与明军大战时,萨尔浒之战皇太极大获全胜,声名远扬,作为皇太极的妻子,哲哲更是与有荣焉,她渐渐地意识到了皇太极的优秀,于是她开始为皇太极着想,以她的能力给了皇太极不少的助力。

  哲哲本就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皇室家族出身的女孩子,对于皇权之道,天下局势,都了解的十分清楚,自出生起,虽是女孩,也是背负着家族荣誉的,于是她的所学所得,都能够帮得上皇太极,哲哲并不是一个无才便是德的女子,她是一个能辅佐皇太极,并能帮助皇太极解决问题的贤内助。

  渐渐地,哲哲也得皇太极宠爱,两人虽是相敬如宾,倒也亲近了不少,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便封她为皇后。虽然皇太极还有其他的女人,可哲哲却一直稳坐皇后之位,这和皇太极的宠爱是分不开的。

  可是结婚多年,哲哲一直没有为皇太极生下皇子,只有三个女儿,纵观历史,皇后,若一直无所出,身份地位必然会有所影响,甚至乎连累家族。

  于是,此时科尔沁部落开始着急了,博尔吉特氏又给皇太极送去了两个女人,其中一个便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海兰珠。

  海兰珠在皇太极心中的地位,甚是重要,说她宠冠六宫都不为过,而且皇太极是明目张胆的偏爱于她。可海兰珠再获宠爱,地位也只是一个妃嫔,哪怕海兰珠后来生下皇子,依然没有动摇哲哲的皇后之位。

  虽然后来皇太极给了海兰珠所有的荣宠,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但那又能怎样呢,只要哲哲还在,她就一直是皇后。而且在后来,雍正、乾隆两朝给孝端文皇后追加谥号,可见她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