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马周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网 2024-10-31用户投稿

  唐朝历二十二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唐朝,有一个堪称最会“卖弄”的人,他比诸葛亮还难请,甚至是让唐太宗心甘情愿的一连请了他4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诸葛亮难请,指的是三顾茅庐,说的是汉末时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作为一方势力的领袖人物,刘备愿意放下身段去招募一个不知深浅的隐士,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而刘备的用心也维他赢得了一位强力的谋士。这个故事一直以来都被人传颂,这个成语也被用来表示一位主子对自己的部下的诚心。

  然而,唐朝一位叫马周的人物,他竟然是让唐太宗整整请了4次的人物。那么,这个比诸葛亮还难请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马周,字宾王,是清河茌平人。在他年少时便成为了孤儿,因此他家境贫寒,但是他很喜好学习,尤其精通《诗》、《传》。但是,却由于贫困失意而放浪不羁,导致了他不为州里尊敬。

  马周的内心是有着济世之才的,然而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以及他自身有些怪异的性格,因此周围的人很少有瞧得起他的。等到了武德初年,马周当上了邻郡的一名文职人员。但是,这份官职与想象中差距相当大,根本无法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马周觉得这是大材小用,便整日里闷闷不乐,以酒度日。后来,他因为喝酒而不务正业,遭到了刺史达奚茹责骂,因此马周越发有不得志的感觉,于是便离职了。

  后来,马周一路辗转,去到了一个名为常何的官员那里做门客。这个常何虽有诸多功劳,但却是一个武夫,没有文学涵养,因此马周在他的手下得到了一个相当好的机会,并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据《旧唐书-卷七十四》记载: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何答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每与臣言,未尝不以忠孝为意&"。

  在贞观五年时,太宗令百官谈论朝政得失,而常何哪里懂得这些事情呢,于是便让马周帮忙,而马周便为常何陈述合乎时宜的事二十多件,事事符合旨意。而太宗自然是怀疑常何有这样的才能,便询问常何,常何回答说:&"这不是臣所能写出的,是家客马周草拟的。他每次和臣谈论,无不以忠孝为宗旨。&"于是,惊喜的太宗当天便召见了马周。在马周尚未接受他的召见到达期间,皇上竟然着急的四次派人催促。待到马周拜见后,太宗和他谈论得非常高兴,便令他在门下省值班侍奉。

  之后,马周授任监察御史,奉命出使符合旨意。而常何因为举荐得当,赐帛三百匹。对于马周的谏言,太宗全都采纳了,不久马周又授任侍御史,加朝散大夫。

  据《旧唐书-卷七十四》记载:十五年,迁治书侍御史,兼知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王为皇太子,拜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马周一路升迁,深得太宗的信任,并且还多次向太宗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以及延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时的玄学家袁天罡评价马周说:马侍御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应该是富贵不可言状。近古以来君臣间道义互相契合的,少有像公这样的。公面色赤红,命门颜色暗淡,耳后骨没有隆起,耳朵没有根,只恐怕不是长寿之人。

  没想到的是袁天罡说的竟然成真了。马周身患消渴病,连皇帝都十分的关心,还让人寻求优胜之地为马周修建住宅。有著名医生以及宦官使者,前往探视的接连不断,常常令尚食把膳食送给马周。甚至,太宗还亲自为他调药,皇太子亲临问病。这也可以看出他们对马周的重视程度。

  之后,马周逝世,终年四十八岁。亲自为他送葬,还伏在丧仪上大哭,追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马周死后,太宗还效仿汉武帝,广招方士进宫作法,为了招来马周的魂魄。马周生前有随机应变的才能,他善于陈述奏进,深识事理,因此她所陈述的事情没有不切中要害的。太宗曾经说:“我对马周,一会看不到便要思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