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乾隆为何会削去张廷玉的爵位?原因是什么

历史网 2024-11-03用户投稿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张廷玉是清朝非常著名的三朝元老,也是整个大清历史中,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由于刚正不阿的处事风格,一直被称作“官场常青树”。深受皇帝重用,百姓爱戴。

  但是张廷玉晚年的行为,却非常令人费解。不仅频频犯错,还多次找乾隆帝要封赏,担心乾隆帝不承认,还必须要他立下字据才行。

  气的一向文雅的乾隆帝,都忍不住破口大骂。说他是个昏聩糊涂的老匹夫。骂完后还不解气,直接削了张廷玉的爵位。

  为何累世功勋的张廷玉,非要给自己弄的晚节不保的下场呢?十几年后,世人才发现老油条张廷玉的厉害。

  01 因为父亲是主考官而弃考

  张廷玉家世显赫,祖孙三代都是当官的,深受皇帝的青睐。按道理说张廷玉官二代的出身,想要谋个一官半职,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张廷玉不走寻常路。没有依靠家里半点关系,选择了和广大寒门子弟一样参加科举。

  结果第一次考试的总考官,竟然是他父亲张英,年轻气盛的张廷玉为了避嫌,直接选择了弃考。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父亲张英不再担任总考官,张廷玉便再次参加科举,一举夺得进士的名次,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如此清新脱俗的表现,让当时的康熙帝非常欣赏张廷玉。多次民间私访或者游历蒙古,都会把张廷玉带在身边。由此可见康熙对他的信任。那时张廷玉才28岁,算得上是年少有为。

  02 一朝天子一朝臣

  康熙晚年,张廷玉开始选择阵营以求自保。他父亲是雍正的老师,自己又是康熙的宠臣。所以雍正想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张廷玉无疑是最佳人选。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由于张廷玉的站队成功,所以雍正执政时,他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成为雍正的心腹。有时候雍正一天要发十几道圣旨忙不过来,全有张廷玉帮他一手包办。

  君臣暗中下了不少功夫,才替换掉康熙时期的执政大臣。张廷玉作为核心骨干,一度身兼吏部尚书,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多项要职。和后来乾隆时期的权臣和珅非常相似。

  后来在军机处的建立、平准噶尔部方略商定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张廷玉都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雍正晚年病危时,非常感动张廷玉的鞠躬尽瘁。特意为他下了一道遗诏,张廷玉配享太庙。也因此张廷玉成了,整个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03不断索要封赏

  后来乾隆帝继位,对于德高望重的张廷玉还是非常重用的。乾隆帝每次南巡出游,都是留张廷玉在京城,总理所有的事务。还容许他可以不上早朝。

  乾隆十三年(1748年),张廷玉请求告老还乡。但是却被乾隆帝拒绝了。此后张廷玉又多次上述,还不断索要封赏。

  担心乾隆忘记他配享太庙的事,还要乾隆给他写一个保证书。这可把乾隆给气坏了,直接削了他的爵位。张家门楣荣耀了几代,就此陷入低谷。

  为何张廷玉要做出,如此让乾隆帝气的跳脚的事情?难道是真的老糊涂了?其实不然。

  首先张廷玉历经三朝,深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乾隆帝表面非常重用自己,实则一直在扶持满臣鄂尔泰。让鄂尔泰处处和自己争锋相对。以此来限制张家势力。

  张廷玉深知自己作为雍正帝曾经的心腹,迟早会被乾隆帝的心腹取代掉。就像当初自己帮助雍正帝取代康熙帝的心腹一样。还不如自己趁早走,还能以此保全自己。

  其次一件事情的发生,加速了张廷玉告老还乡的急切性。那就是鄂尔泰党的垮台。原本满臣和汉臣相互制衡,是乾隆帝非常满意的局面,结果突然失去了制衡。张廷玉便成了为众矢之地。

  他清楚历代权臣如韩信张居正等,正因为贪恋权力的没有一个好下场。反而像张良范蠡郭子仪之辈,选择功成身退才有了善始善终。

  事实证明张廷玉的做法是对的。虽然他为了放权的“荒唐糊涂”,表面上得罪了乾隆帝,弄得晚节不保的下场。但实际上却打消了乾隆帝所有的顾虑。

  这从张廷玉死后就可以看出来,乾隆帝不仅给他配享了太庙,还恢复了他的爵位。张廷玉的后人基本上都受到了他的萌荫。张廷玉死后45年,张家后人一度官至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等重要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