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妃两个女儿为什么还区别对待?
历史网 2024-11-16用户投稿
令妃两个女儿为什么还区别对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那么,固伦公主和和硕公主之间有何区别么?
皇太极在建立清朝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仿行明制,规定皇帝女儿称“公主”。并规定中宫(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固伦”一次在满语中的意思为“天下、国家、尊贵”,固伦公主是清朝公主的最高等级,而其她妃嫔所生之女封和硕公主。“固伦公主”与“和硕公主”两个封号,实则强调了嫡庶之别,固伦为嫡而和硕为庶。
但,凡事都有例外,并不是一定要由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被册封为固伦公主。如康熙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乾隆皇帝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她们因为自己父皇的喜爱受“固伦”封号。
除了以上列举的两位“固伦公主”外,还有乾隆皇帝“最宠爱”的令妃所生的七公主也因为十分受乾隆喜爱,被封为“固伦和静公主”。但,不知为何和静公主的妹妹却没有像她一样的好运,同为令妃所出,九公主只得了一个和硕公主名位,比起自己的姐姐来一个天一个地。
七公主与九公主二人一母同胞,品级却不同,难道这之中有什么皇族密辛吗?
幸运的七公主
乾隆二十一年,这一年对于令妃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她为乾隆皇帝诞下了一个小公主,虽然是个女儿,但对令妃来说却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令妃所生的第一个孩子,在乾隆众多女儿中排行老七,是为七公主。
虽说七公主出生时,令妃还没有被封为贵妃,但这时的令妃还很年轻,深得乾隆皇帝的宠爱,而七公主又是令妃的第一个孩子,爱屋及乌又或者是爱乌及屋,总之乾隆对她们母女十分的喜爱。
在七公主还在襁褓中时,乾隆便为她安排好了婚事,额驸是超勇亲王的孙子拉旺多尔济,博尔济吉特氏,其祖父为康熙朝额驸超勇亲王策凌,配享太庙,其父亲为札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札布。无论是拉旺多尔济自己,还是他的祖辈、父辈,都对清朝都做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乾隆早早就为七公主定下了这样一份好亲事,足见其受宠之高。
乾隆三十五年,年仅14的七公主下嫁拉旺多尔济,乾隆破例将她封为固伦和静公主。之所以说是破例,因为当时的令妃并不是皇后,而是离皇后还有一步之遥的皇贵妃。而在清朝皇室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其他妃嫔无论是谁,所生之女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
在和静公主下嫁后的第二年,拉旺多尔济便被封为亲王,也就是说,七公主的额驸拉旺多尔济其实是早定的王位继承人,额驸的身份尊贵,只有将七公主被封为固伦公主,二者方“般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乾隆我只有表现出对七公主的宠爱,才能让七公主在夫家过得更好。
没遇上好时机的九公主
乾隆二十三年,七公主出生两年后,令妃又为乾隆诞下咯一位小公主,这是令妃所生的第二个女儿,在乾隆诸多女儿中排行老九。九公主的诞生同样也给令妃带来了好运,在九公主诞生的第二年,令妃便晋升为贵妃,成为后宫仅次于皇后那拉氏、纯贵妃苏氏的第三人。
不过,九公主在待遇方面却远不如自己的姐姐七公主,她只被封为和硕和恪公主。
不过也不难理解,毕竟九公主出生时,他的母妃已经不止她一个女儿了,他前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不是自己母妃的第一个孩子,又不是一个皇子,在自己的父皇或是母妃的眼中,九公主也变得没那么珍贵,只能说她没能赶上好时候。
乾隆三十七年,和恪公主以和硕公主的身份下嫁给大学士兆惠之子扎兰泰。
兆惠是清朝紫光阁位列第二的名将,其平定了准噶尔之乱,又荡平了大小和卓之乱,可以说是乾隆朝的大功臣。只是兆惠去世的比较早,走的时候自己的儿子扎兰泰只有8岁,在兆惠的赐奠仪式上,乾隆留下自己身上的荷包,表示结亲之意,当时的和恪公主只有7岁,后来,札兰泰袭父爵封一等武毅谋勇公。
不同的品级,相似的结局
两个女儿对于乾隆和令妃来说,意义不同、感情不同,自然的陪伴也不同、所封地位亦不同。但无论是七公主还是九公主而言,她们都接受了。
从乾隆的角度来说,因为父女一场,最后也只是过客,虽说二人都嫁给王公大臣,但是七公主嫁的是札萨克和硕亲王拉旺多尔济,是亲王爵,既然嫁给亲王,自然封固伦和静公主。反观九公主,相比起七公主嫁的只是一等武毅谋勇公札兰泰,是公爵,因此封和硕,亦算是合情合理,又符合祖制。
从令妃的角度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乾隆的妃子,无论是七公主还是九公主,她们只是一个固宠工具,乾隆宠爱她们中的哪一个,自己便跟着宠爱哪个总是没错的。
七公主和九公主二人有如此大的差异,或许今天我们也只能解释为乾隆更加喜爱七公主吧。虽说二人在品级、婚姻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她们的命运却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年纪轻轻便去世了,固伦和静公主(七公主)于乾隆四十年去世,去世的时候还只有20岁。和硕和恪公主(九公主)也于乾隆四十五年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年仅23岁。
或许这也是大多数清朝公主的命运吧,哪怕如固伦和孝公主(乾隆第十女/十公主)那般受宠,最终也落得一个孤独而终的悲惨结局,更何况七公主、九公主。她们英年早逝的原因,无非过于娇贵、柔弱,成亲后若日子顺遂,夫妻恩爱,或许不止于此,若夫妻不睦,却又无法从婚姻的枷锁里逃脱,终日抑郁,又岂能长久?但,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下的婚姻,又有几人能日子日子顺遂,夫妻恩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