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千牛卫到底是什么组织?

历史网 2024-11-22用户投稿

  唐朝的千牛卫到底是什么组织?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千牛卫的“著名”完全仰仗虚拟人物李元芳的形象代言,其实它没有那么牛,工作内容也很乏味。不过作为皇帝的近侍,千牛卫升迁的机会大,但招生名额却很少,所以人们趋之若鹜。

  千牛卫是什么组织

  千牛卫分左、右千牛卫,是唐朝16卫之一,负责皇帝的宿卫、侍从和仪仗。

  唐朝的军队分南北二军,北军驻扎在城北,亦称北衙,南军驻扎在城南,亦称南衙;北军六军是由皇帝直属指挥的御林军,而南军16卫则由外朝统领。

  唐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即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的兵农合一军制。唐朝在全国设立了634个折冲府,士兵们的日常训练和生活由折冲府管理,并定期前往指定地点服役。

  16位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除了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外,其余12卫都是折冲府的上级管理单位。

  从性质上讲,御林军是皇家保镖,外朝结构插不上手,而16卫则是国家军队,领导权归外朝宰相班子或亲王。但是他们在工作内容上却存在交叉,比如千牛卫,其职责就与御林军存在交叉。

  千牛卫的工作内容是啥

  千牛卫的工作内容其实很枯燥,具体来说三项内容宿卫、侍从和仪仗。

  宿卫:即皇宫的值宿警卫,他们跟御林军的职责略有差别,御林军负责外围警卫,人数较多,千牛卫则负责内围的贴身护卫,人数较少。

  侍从:即皇帝的贴身服务员,职能与宦官、宫女有部分交叉,只不过千牛卫的侍从工作不固定,兼有护卫功能。

  仪仗:皇帝上朝、出行时由专门的仪仗队,12卫是仪仗的主力,千牛卫承担部分仪仗职能,差别在于千牛卫始终跟在皇帝左右侧。

  由此可见,千牛卫工作内容虽然与其它部门有交叉,但也有明显差异,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皇帝“如影随形”。

  千牛卫的编制及招生对象

  左右千牛卫各设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二人,从三品;中郎将各二人,正四品下。另各设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上;兵曹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下;胄曹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下。

  千牛卫兵种又分为三种:

  千牛备身各12人,职责“执御刀宿卫侍从”;

  备身左右各12人,职责“执御刀弓箭宿卫侍省”;

  备身100人,职责“掌宿卫侍从,侍列于御座之左右”(不带武器);

  仪仗150人,职责“守戎服器物”。

  左右千牛卫合计人数不足600人。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有资格担任千牛卫的一般是贵族子弟,因此其兵源不大可能出自折冲府,而是来自“五府”或者千牛卫下属的“中郎将府”。

  所谓五府即“一个亲府、二个勋府、二个翊府”,性质等同于折冲府,只不过五府的士兵不是“一般战士”,而是由皇亲国戚、勋臣旧属、朝廷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构成。

  唐高祖李渊就给姨夫隋文帝当过千牛备身,瓦岗寨的李密也担任过太子杨勇的东宫千牛备身。

  千牛卫的历史沿革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见,千牛卫其实没什么神秘的,工作也很无聊,基本上是贵族子弟出仕前的实习期。只是因为他们整天围着皇帝转,显得更尊贵。

  人们对千牛卫的神秘感来自于两点:

  其一,《神探狄仁杰》的鼓吹。

  电视剧至少犯了两个错误,首先中千牛卫并非掌握绝技的武林高手,甚至他们的军事素养都不如府兵,不信你问问李渊和李密就知道了。其次千牛卫不可能去保护狄仁杰,人家是皇帝御用。不过请注意,“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有可能,这里的“检校”就是个“加官”,不是实职。

  其二,千牛卫的名称很古怪。

  人们很难把“千牛”这个词跟官职联系起来,事实上这个职位存在的时期也不长,这两个因素导致人们对它很陌生。

  “千牛”源自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千牛刀”,它是皇帝随身携带的武器,相传名称来自于庄子的《庖丁解牛》,意思是这种刀很锋利,足以宰杀千牛。

  北魏时期,千牛刀从御刀“降级”为皇家侍卫的武器,于是携带这类武器的侍卫就被称为“千牛卫”。西魏和北周时期,千牛卫归左右府统领,隋朝它又划归12卫中的左右骁卫,唐朝时期设立了独立的左右千牛卫。

  唐玄宗时期随着府兵制的名存实亡,唐朝的军队呈现出“内轻外重”(藩镇兵力远超中央),和“南轻北重”(南衙府兵衰微北衙禁军崛起)的特性,作为南衙16卫之一的千牛卫事实上逐渐走向没落。

  因此,“千牛卫”其实牛气冲天的时候并不长。到五代十国之后,千牛卫就成了荣誉职务,元朝以后它被永远“封存”,从此人们对它的印象逐渐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