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网 2024-11-28用户投稿
李世民,出生于武功别馆,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即是被逼无奈,也是蓄谋已久。这事还得从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前的那一段时间说起。当时的李世民显然已经在帝位上坐了九年之久了,但有一件事一直让他耿耿于怀,于是他找到了当时负责编撰《高祖、太宗实录》的史官。
当然,李世民想干嘛这些史官很清楚,于是劝谏说您虽然当了皇帝,但这种先河是不能开的,不然后世一旦效仿,那么史书还有人会相信吗?
李世民虽然身为皇帝,但并不代表他什么事都能随心所欲,在这件事上就吃了瘪,但他并没有死心,于是直接找到了监修国史的房玄龄坚持要看。
而房玄龄是什么人,李世民一开口,他就知道了对方的目的,于是立刻召集人手临时修改了《高祖、太宗实录》部分内容交给了李世民。
不过这次房玄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李世民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还举例当年周公杀管叔、蔡叔而使周室安定替自己辩解他这样做也是为了造福百姓。
房玄龄听后才彻底明白了李世民的目的,于是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高祖、太宗实录》中对李渊、李建成、李元吉各种不堪的描述。
这段李世民坚持要查阅史料的相关记录,也成为了后世质疑他篡改史书的证据之一。而我们从这段历史中又能看出什么呢?
时间回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当尉迟敬德满身鲜血地来到李渊面前时,李渊已经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太子和齐王已经不可能赶来救自己了,于是宣布了李世民政变的合法性。
李渊这样做正是李世民最希望看到的结局,毕竟此前没多久杨广杀兄弑父的悲剧所有人都还历历在目,如果自己再来一次,大家会怎么看自己?这或许才是李世民最关心的。
于是就有了李世民在李渊面前的那一出父慈子孝的剧本,这事如果就这么看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但如果推敲一下细节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作为帝王,玄武门内外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李渊怎么可能不知道,他自然是知道的,那为什么他什么反应都没有?
我们再把视角放到《高祖、太宗实录》中对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那不堪的描述上。相比《实录》有被篡改的嫌疑,那么成书于“玄武门之变”前《大唐创业起居注》是不是可信度就要高尚很多。
此书是由李渊起兵时专掌文翰的温大雅所著,所以可信度还是很高的。根据此书的描述,李世民当时劝李渊起兵,而李渊则说至少要等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晋阳后才能起兵。
李渊之所以这么说无疑就是要确保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安全,但又何尝不是李渊考虑事情更为周全。
事实上,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晋阳后的表现确实为后来李渊起事起到积极作用。从这点可以看出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算能力确实不怎么样,但也不至于像《实录》中说得那么不堪,而且退一步说,如果李建成真的那么不堪,魏征这种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怎么可能一开始就跟着李建成干。
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确实是李唐创业成功的头号功臣,李渊给他的封号更是多到一行字都写不下,可以说是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
可问题却出在他是老二,上面还有个哥哥李建成,按照法理,李建成成为太子没有任何问题,李渊也是这么做的。
不过李渊在立李建成为太子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这个当爹的能容那个功劳震天的老二,老二或许也能看在老爹的面子上不弄出什么幺蛾子。
但李渊肯定会在自己还活着时帮李建成即位铺平道路,这就像朱元璋为朱允炆铺平道路,是一个道理。
可惜这一切都是李渊站在李建成的立场上考虑的,他并没有考虑李世民,他没有考虑到如果自己把李世民的羽翼全部剪除后,李建成会不会对李世民不利。
李渊不考虑,不代表李世民不会考虑,于是就有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可以说李世民发动政变是为了保命,是被逼无奈。
李世民在李唐创业阶段的辉煌历史想必大家都了解,这里就不赘述了,于是他就有了一个特权“自置官署权”,于是乎在洛阳就有了一个和长安差别不大甚至比长安还豪华的朝廷班底。
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天策府十八学士”、尉迟敬德、程知节为首的“八百勇士”,试问有这样一个豪华的阵容,谁又能没点想法呢?
而且就算李世民真的没有什么想法,这些人也不可能允许他没有什么想法。毕竟这些人跟着李世民的目的要么一展心中治国安邦的抱负要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如果李世民只是一个王爷,那么这一切都将是泡影。
不过凡事都有个导火索,而点燃这群人的导火索就是唐初的刘文静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渊开始对李世民的羽翼动手了。
李世民有着大唐第一功臣的头衔,就算李渊想动他也得有个合理的理由,但作为高祖的儿子不能错,那么错的就只能是他手底下的那群人。
“他日,高祖呼太宗小名谓裴寂等:‘此儿点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 ——《旧唐书·卷六十四·列传第十四》
翻译一下就是我儿子当年多么英雄豪杰的一个人,在外面这段时间,都被这群人给带坏了。于是房玄龄、杜如晦被驱逐回家,武德五年四月,刘黑闼第一次被击败后,李世民的兵权也被李渊剥夺,交给了李元吉。没多久,更是借着抗击突厥的名义,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和各种军务头衔也被划归李建成账下。
从这也能看出李世民是被逼无奈,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世民和手底下这群人意识到了危机,开始有了其他想法,毕竟没有谁在意识到危机时会选择束手就擒。
时间回到“玄武门之变”的一个月之前,太史令傅奕就跑去跟李渊打小报告说他夜观天象发现李世民要造反,这事在《旧唐书》中是有记载的。
我们都知道夜观天象这种事怎么听怎么不靠谱,唯一的解释就是李世民的谋划走漏了风声。所以这事也可以佐证李世民是有所谋划的。
而且“玄武门之变”当天负责守备玄武门的守将常何看似属于太子党,实则是李世民安插的暗子,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建成在当天才会如此放松警惕。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经过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考证过的。
既然常何是一枚暗子,那么也就说明李世民是早有准备的,并非临时起意。除此之外,李世民曾争取过李绩、李靖等实际掌握军权的人物,虽然没有得到他们的支持,但也得到了他们中立的答复,还给自己安排好了回洛阳准备内战的退路,种种迹象都能证明李世民是早有预谋的。
最后就是“玄武门之变”当天关于李渊的种种不合理,他为什么没有反应?因为他没办法反应,“玄武门之变”看似是李世民针对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一次兄弟相争,实则李渊也在李世民的计划当中。
因为只有这样想,才能解释为何李渊没有反应。因为李世民在发动政变的同时就已经控制住了李渊。这一切是临时起意,随意安排一下就能实现的吗?
这就像隔壁大明朝的靖难之役,朱棣看上去简简单单就攻进了南京城,实际上是多少年的谋划,买通了多少重臣、宦官才得以实现的。
其实,不管李世民是不是被逼无奈,和他是否蓄谋已久并不冲突。因为就像上面说过的,他李老二的身份以及手底下那群人都不允许他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就算他真没有,手底下的那群人都会推着他向前走,搜易即是被逼无奈,也必须蓄谋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