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医钱乙和六味地黄丸的故事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六味地黄丸,此方源于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为小儿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所设,而钱乙先生制作六味地黄丸的初衷原不过是用于治疗小儿的“五迟”之症,但是他远远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以后的日子发扬光大,成为滋阴补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

公元1079年,钱乙,这个“土郎中”的儿子,因为治好当时太子的病,才四十几岁的他,一下子进入了太医的行列,不能不令这些官僚味儿很足的太医们张口结舌。有些人固然佩服他,但更多的人是嫉妒。他们私下议论:“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的说:“钱乙只会用土方,真正的医经怕懂得的不多。”

一日,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赶紧把老师的话记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