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的宣政殿是什么样的
历史网 2024-07-16用户投稿
宣政殿,是唐代长安城大明宫中的第二大殿,是常朝殿堂,地位仅次于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其北是内朝紫宸殿。宣政殿位于含元殿正北300米,两殿之间有宣政门。据钻探得知,宣政殿殿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40余米。
宣政殿是唐长安大明宫第二大殿。建于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规模与含元殿基本相同。宣政殿是皇帝在大明宫举行中朝常日听政之处。
在大明宫中轴线上距离含元殿北3 开米处为宣政殿此乃朝政大殿,是皇帝上朝听证与众百官商讨国事之地。宣政殿在大明宫中被划归为前朝,其规模小于含元殿。在大殿左右分别由中书省、门下省、御史等官署房舍,是地方官署在皇宫临时听旨和官员在此等待朝见皇帝的地方。宣政殿台基长70米,阔40米,大殿建在高5米左右的石台阶之上,殿宇以木质结构建造,屋顶以复试双层屋檐表现,在屋檐高挑之处配以斗拱造型,将唐代建筑之魂很好地彰显出来,唐代建筑大量使用木料,同时也以木料做出很多令人原叹的建筑造型。飞檐斗拱虽然不是唐代首创,但唐代却是将此类建筑结构发挥壮大, 并扬名世界的一个时期。
宣政殿是唐朝呈帝听证之地,在这里,宣政殿将大唐国威很好地表现出来,展翅前伸的飞檐, 屋脊两端如弯月形的粗大鸱吻,无时无刻不在向天下昭示皇权的尊严。在《唐开元礼记》中, 详细记录了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外国使臣, 朝臣与使臣向皇帝贡献《唐六典》记录了朝贺结束, 举行宴会, 先前在含元殿,后改在宣政殿。
唐长安大明宫第二大殿。建于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位于含元殿正北,相距300米,亦处于龙首原高台之上。考古探测殿址东西长近70米,南北宽40余米,规模与含元殿基本相同。宣政殿是皇帝在大明宫举行中朝常日听政之处。
《唐会要》卷30载,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正月十日,高宗以太子初立,欲大会群臣及命妇于宣政殿。太常博士袁利贞上疏说:“臣以为前殿正寝,非命妇宴会之处,象阙路门,非倡优进御之所,望请命妇会于别殿。”高宗从之,改至麟德殿。故唐代皇帝凡朔望、大册拜、布大政则临御此殿。如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十二月甲子上皇李隆基向肃宗传授国玺,宝应二年(公元763年)七月壬子代宗宣制改元广德,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癸巳德宗病危会群臣宣皇太子即位遗诏,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七月壬子穆宗受尊号“文武孝德皇帝”等,都在此宣政殿举行。
唐代诸帝,亦常在此殿试制举人。如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五月丁亥,肃宗御宣政殿试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大历六年(公元771年)四月丁巳,代宗御宣政殿试制举人,至夕策未成者,令太官给烛;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十月癸卯,德宗御宣政殿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举人。杜甫有《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天门日射黄金傍,春殿晴曛赤羽旗。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鹊亦多时。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为了处理政务的方便,宣政殿东侧日华门外,设有门下省、宏文馆、史馆、待制院、少阳院,西侧的月华门外,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命妇院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