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渔鼓的演唱特色
历史网 2024-12-02用户投稿
沔阳渔鼓唱腔中的哭灵腔、观音腔、道士腔,据传是道情讲唱道教故事的遗存。另外广泛吸收地方“薅草歌”、“打麦号子”等汉族民歌音乐,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改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调。唱腔丰富优美,旋律性强。
沔阳渔鼓以唱为主,说唱相间,说白有散白、韵白之分。散白叙述故事情节,或摹拟人物的声态语气;韵白有叙述及代言两种,讲究抑扬顿挫,伴以简板击节。
唱词有七字句,十字句及由五、五、七、五组成的五七句式三种,四句一番,出番可换韵。也有时夹有三、四字垛句。优美的唱腔、独特的说白,不同的句式,沔阳渔鼓的地方特色显得极为鲜明。渔鼓艺人多用沔阳方言演唱,保持着浓厚的民间乡土气息。
沔阳渔鼓初期的演唱形式是“单口打溜”。“单口打溜”唱词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固定唱词,如《八仙词》、《两头忙》,艺人称之为“呆词”;一种是“浩水”,即即兴创作,见什么唱什么,灵活多变,重在迎合主人心理和逗笑。
沔阳渔鼓演唱者为了携带方便,一般在渔鼓筒两头系上带子,站唱时将渔鼓横挂左腰,左手将渔鼓按稳在胸前,坐唱时将渔鼓横放在左腿上,用左手将渔鼓扶稳敲打。演唱者左手同时握简板,右手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齐击鼓面,发出“通通”的声音,这是道情传统的表演方式。渔鼓伴奏讲究轻重疾缓,伴奏音声有抑扬顿挫之妙。
以轻重缓急不同的拍打,来控制音量与音色变化。渔鼓演唱者左手抱渔鼓筒并持简板,右手轻击渔鼓并兼作表演动作,如此鼓板配合,击节说唱。在唱道情的前奏、间奏及说白停顿处,均可配以拍打渔鼓,以烘托唱腔及演奏过门。拍渔鼓是衡量一个艺人才艺是否娴熟的标准,资历较浅的艺人手指的力量小,只能用手指在渔鼓上撞击,称为“撞指”。
而资深艺人则手指力度大,富有弹性,指头能在鼓面上滚动翻花,这叫“滚指”。演奏指法一般有击、滚、抹、弹四种:击是用四指同时拍击,滚(分单滚和双滚)是用四指连续交替单击,抹是用四指击鼓止音,弹是用四指屈指连续交替击弹。简板又叫剑板、云板、书板、牙板、吉板、夹板、玉板、阴阳板。简板由两根长约65厘米的竹片制成,用左手夹击发音。
沔阳渔鼓有单口唱、对口唱和唱皮影戏三种演唱形式。解放前单口唱的渔鼓艺人大多是沿街乞讨,解放后红白喜事赶酒的艺人也是单口唱。单口表演时,左臂斜抱渔鼓,手执云板(简板),右手拍击筒底皮膜与云板交错应节。
单口唱和皮影戏的唱词都是艺人们即兴演唱的,行话叫“浩水”,也叫打水本子。而对口唱的词大多是由作者编写给艺人唱的,称为“死词”。对口唱主要在舞台上表演。
一男一女,男演员右手拍渔鼓,左手执简板,女演员用竹筷敲碟子对唱,说唱相间。辅以身段动作表演。演唱优美动听、脍炙人口,而且舞台形象十分生动,进一步丰富了沔阳渔鼓的表演效果和艺术感染力,群众喜闻乐见。
唱皮影戏就成了一个戏班子。皮影幔子右方的演唱者称为“上签子”,左方的演唱者称为“下签子”,由上下签子为主唱,后台的武乐师傅拍渔鼓,打击乐、帮腔。
新中国成立后,加用二胡、京胡、扬琴等乐器进行伴奏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