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史(三)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百年战争
自诺曼征服以来,英法两国一直有一种微妙的关系,但这种微妙的关系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中体现的不是特别明显,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微妙的关系逐渐变为冲突,而在中世纪沉睡的英法两国之民族意识,也逐渐地醒来了。这一切全在百年战争中得到了体现。
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是世界上历时最久的战争,长达106年。法国以惨痛的代价获胜,而英国几乎丧失了欧洲大陆上的所有领土,战后也同时促进了两国民族意识的形成,中世纪的黑暗似乎能够看到了曙光。
百年战争的导火索是王位继承权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因为没有直系的继承人了,法国卡佩王朝绝嗣,卡佩家族的一支——瓦卢瓦家族中的菲利普六世继位,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伊莎贝尔因为其女性身份而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但是爱德华仍然想继承欧洲大陆的领土,于是便以查理外甥的身份与菲利普展开了王位继承的争夺。1337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而菲利普则宣布没收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爆发了。
除此之外,两国对一些重要地区的争夺也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佛兰德斯是一座富饶的商业城市,以羊毛贸易为经济支柱,其中的工商业者支持英方,但是佛兰德斯伯爵是一位法国王侯,其管辖之下的贵族也都支持法方。吉约那和加斯科涅两座城市属于英国,这是法国政治统一的障碍。
百年战争历时长,时打时停,我们把它分为四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1337-1360)
佛兰德斯作为商业重镇,当然是英法必争之地。英国首先控制了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之后于1346年控制加来港,1347年攻占加来。1348年由于黑死病肆虐,在瘟疫的威胁之下,双方不得不停战十年。1356年英国攻占了基思和加斯科涅。同年的普瓦捷会战法国惨败,加上国内的巴黎起义和扎克雷起义,法国内外受敌,只得在1360年与法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布勒丁尼和约》割地赔款。
第二阶段(1369-1380)
1364年查理五世继承法国王位,其志不小,准备收复被英国占据的领土。1369年法国在蒙铁尔战役战役中大败英军,英军逐渐败退到沿海地区。双方在1396年签订二十年停战协定,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1415-1424)
1415-1429年期间阿曼雅克和勃艮第两派发生冲突,英国借此挑起战事。1415年,出自兰开斯特家族的英王亨利五世,也就是“疯王”亨利六世的父亲,在阿金库尔一战成名,大败法军,同年又和勃艮第结盟,法王查理六世只得和英国签订了《特鲁瓦条约》,这使得法国几乎失去的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1428年,英国围困奥尔良城,法国危在旦夕,对于法国来说这场战争俨然成为了民族解放运动,这形势急需一位英雄来解救法国人民。
第四阶段(1424-1453)
从遥远的中世纪神话,到今天的动漫同人,奥尔良的少女、法国的民族英雄——贞德,她的故事百年来一直被传颂着。
贞德本是一位牧羊少女,受到上帝的召唤和启示,向法王查理七世情愿参战,历经艰辛才获得兵权。于是少女带领军队,解围奥尔良,被人们称为“奥尔良的少女”。1430年贞德在贡比涅战役中被勃艮第公爵俘虏,法国政府欺软怕硬,竟将贞德卖给了英国,1431年英国以“女巫”罪处死贞德。贞德虽然飞向了天堂,但是她的灵魂却鼓舞了法国人民抗击英国的斗志。自1737法国收复巴黎以来,到1453年收复加斯科涅,法国的民族意识也逐渐形成了。
瓦特泰勒起义
瓦特泰勒起义(1381)是发生在百年战争期间的农民起义。中世纪不乏农民起义,但是瓦特泰勒起义规模较大,影响深远,是为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
百年战争期间,战乱频繁,加上黑死病肆虐,人们生活艰难,最严重的是劳动人口的减少。可是英国政府反而加重了人们的负担,通过了《劳动者法案》,强征人头税。罗拉德教派的威克里夫散布人人平等的思想,更为人们反抗压迫提供了理论依据。官逼民反,1381年,在瓦特泰勒的领导下,起义爆发了。起义严重威胁了王权统治,于是国王理查德二世假意安抚民众,在斯密斯菲尔德召见瓦特泰勒及其部分追随者,假意答应了其提出的废除农奴制,减少赋税的要求,随即伦敦市长便偷袭了瓦特泰勒将其杀死,追随者们也树倒猢狲散,起义失败。起义冲击了王权,也加速的农奴制的瓦解。
玫瑰战争
耗时106年的百年战争终于在1453年结束了,然而英格兰大地却没有迎来人们期盼的和平,随之而来的,是以家徽为红玫瑰的兰开斯特家族为首的和以家徽为白玫瑰的约克家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厮杀。在1455-1485这三十年间,王位竟易手七次。据统计,阵亡的男爵及以上的贵族就有六十多人,中小封建主还有骑士等多以千计,士兵大概阵亡了近十万人,但玫瑰战争对平民的伤害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后代。亨利六世和约克公爵都是爱德华三世的孙子,但是自亨利四世以来,英格兰由兰开斯特家族统治,这也是玫瑰战争爆发的原因,即两大家族关于继承权的争夺。
我们把玫瑰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
事情还要从1450年说起。长时间以来,亨利六世的宠臣萨福克公爵都在为他打理朝政,但是这一年,叛乱分子抓住了萨福克,闯入了伦敦城。但是亨利却没有镇压叛党,竟试图安抚,并交出了贪污腐败的财政大臣塞伊勋爵。于是塞伊勋爵及其女婿,还有诺福克公爵三位贵族被暴民处死,亨利逃离伦敦城,英格兰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在亨利的妻子——安茹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Anjou),迅速的平定了叛乱。玛格丽特虽然是一位法国人,但她的确把管理英格兰视为自己的义务,也正是她在领导整个兰开斯特集团。
但约克公爵——查理金雀花,亨利六世的表亲,也把管理英格兰视为自己的义务。打着清君侧的口号,从自己管理的爱尔兰匆匆离开赶往伦敦,他要求议会赋予他权力。但议会却被在亨利的另一表亲——萨默赛特公爵控制,他也有着王位继承权。但是萨默赛特在对法战争中丢掉了鲁昂,弃城而逃,很多战败归来的士兵就是叛乱发生的根源,约克借此弹劾萨默赛特,并要求他接受审判。然而萨默赛特是玛格丽特的宠臣,玛格丽特也通过他来控制朝政,弹劾萨默赛特,就是公然与兰开斯特集团发生冲突。
为了大事化小,亨利以约克解散军队为条件答应了约克的要求,但就在约克解散军队之后,亨利变卦了,萨默赛特并没有被审判,约克被逮捕,并在被迫效忠之后被释放。
1453年,随着加斯科尼失守,百年战争以英国失败而结束,也许是受到了百年战争失败的刺激,很快亨利精神失常,昏迷不醒,约克再次看到了机会。但是玛格丽特产下一子,即爱德华王子,小王子有着无法动摇的继承权。玛格丽特想通过儿子来当摄政太后,可是玛格丽特不仅是一位女性,还是一个法国人,议会自然不会同意小王子早日加冕。就在议会争论不休之时候,约克闯进了议会,再次弹劾萨默赛特,并把他关进了伦敦塔,玛格丽特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约克成为了护国公。
但是1454年亨利却苏醒了,萨默赛特被释放,玛格丽特重新回到权力中心,准备打击约克。约克先发制人,集结军队南下,而玛格丽特派出萨默赛特北上应敌。于是到了1455年,玫瑰战争爆发了。两大集团的军队在圣奥尔本斯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兰开斯特集团有萨默赛特勋爵、白金汉公爵等贵族,约克集团除了约克有沃里克伯爵、索尔兹伯里伯爵等贵族,约克为攻方,兰开斯特为守方,最后兰开斯特战败。萨默赛特被生擒,按照中世纪的规矩,贵族要经过审判才能被处死,但是约克下令立即处死萨默赛特,这显然是玫瑰战争的血腥之处,之后还有很多这样的贵族被这样的处死,比如在这场战斗中的克利福德勋爵和诺森伯兰勋爵,也正是因为这种血腥,使得家族和家族之间的仇恨不断加深,酿成了日后更多的流血牺牲。自此两大集团停战四年。有趣的是萨默赛特为了增加己方的正义性带上了亨利,但是亨利却被俘,威信又降了一等,并成为了约克集团的傀儡。约克再次成为了护国公。
显然,约克的这一行为分裂了整个议会,这体现在征集税收上面,很多非约克集团的贵族都不愿意纳税,同时也说明约克无法完全控制整个议会,约克只能辞去护国公回到北方。此时权力再次被把持在玛格丽特和兰开斯特手中,她再次集结军队,北上亲征进攻约克,并在拉德洛追上了约克,要求约克缴械投降,约克匆忙逃走。不到一年后,沃里克袭击北安普顿,大败王军,玛格丽特逃走。亨利再次被俘,并被沃里克带回伦敦。
约克打着英格兰的旗帜返回伦敦,准备自立为王。在武力胁迫之下,议会同意了约克为王。约克斩草主根心切,急于北上进攻玛格丽特,但是他却低估了玛格丽特的实力。双方在1460年12月于韦克菲尔德展开激战,约克战死,约克集团元气大伤。
新的约克公爵,也就是未来的爱德华四世,急于为父亲报仇。1461年,小约克公在莫蒂默克罗斯大败兰开斯特。但玛格丽特却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中给沃里克予以重创,并且抢回了亨利,重新获得权力。小约克率领军队和沃里克的残部在牛津郡会师,军队开往伦敦。3月小约克在陶顿战役中大败兰开斯特。亨利和玛格丽特逃往苏格兰。小约克被加冕为王,是为爱德华四世。
在韦克菲尔德战役中有这样一幕:约克的儿子,18岁的路特兰伯爵准备逃跑,被新的克利福德伯爵发现,当场杀死,老索尔兹伯里也试图逃跑,被白金汉公爵的私生子当场杀死。在莫蒂默克罗斯中小约克也大量屠杀贵族,其中一位叫欧文都铎(这个人的后代日后将大放异彩)的小贵族被处死,这恰好体现了家族与家族之间的仇恨,在之后这种复仇愈加激烈。
二
小约克被加冕为爱德华四世,英格兰迎来的短暂的和平,这跟造王者——沃里克伯爵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而玫瑰战争的第二阶段,则是以两人的矛盾为线索展开的。
在陶顿战役之后,兰开斯特集团的(新)萨默赛特公爵和珀西爵士诈降爱德华四世,之后与玛格丽特勾结,发动叛乱,沃里克前往镇压,但最后爱德华却赦免了叛乱者,这是爱德华四世前期统治的手段,即化敌为友,凭借这一手段,在其统治的前三年英格兰的局势好转。
爱德华面临着选王后的问题,究竟娶谁为妻呢?沃里克认为和法国联姻或者是和西班牙联姻能实现英格兰的利益最大化,为此他本人甚至前往法国谈判。但是爱德华却选择了伊丽莎白伍德维尔,伊丽莎白是个貌美的寡妇,而且伍德维尔家族作为二流贵族家族,之前是属于兰开斯特集团,在陶顿战役与爱德华为敌,爱德华的这一举措也是化敌为友的一部分。1465年5月,伊丽莎白加冕为后,沃里克却没有出席加冕仪式,爱德华和沃里克之间开始出现矛盾。伍德维尔家族的地位突然显赫起来,这也引发了其他贵族的不满。同年7月,流亡在苏格兰边界亨利六世被抓获送到爱德华处,并被关进伦敦塔中。
为了缓和与沃里克的矛盾,爱德华赏赐给沃里克更多的金钱和土地,但唯独没有给他更多的权力,也并没有真正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1467年,爱德华派沃里克前往法国商讨国事,却在沃里克出行之时,在6月于伦敦城外举办剑术比赛并和勃艮第结盟,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勃艮第公爵,而勃艮第是法国的劲敌,这时路易十一就明白了沃里克其实并没有实权,而沃里克也遭到了十足的羞辱,加剧了沃里克与爱德华以和伍德维尔家族的矛盾。
之后,沃里克开始勾结爱德华的弟弟克拉伦斯公爵,并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一想法遭到了爱德华的否决。之后,沃里克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在沃里克的暗中支持下,英格兰北方发生了叛乱,爱德华给沃里克写信以求援助,但沃里克却立刻把女儿嫁给了克拉伦斯,爱德华随即寄出第二封信,要求沃里克前往诺丁汉向自己谢罪,但沃里克却招募军队前往肯特郡,再从伦敦北上。北有叛军,南有沃里克,诺丁汉又没有足够的军队,7月,爱德华被夹击俘获,关入米德兰城堡。随即沃里克开始血洗伍德维尔家族,大量的贵族被处决。
显然这是一种叛国行为,虽然沃里克俘获了国王,但却没有做好取而代之的准备,最后他和克拉伦斯竟然释放了爱德华并重新向其效忠,而且爱德华居然赦免了他俩。
1470年,沃里克策划了肯特郡叛乱,被爱德华发现后逃往法国,并与流亡的玛格丽特勾结。二人集结的军队在德文郡海岸登陆,爱德华措手不及,逃往佛兰德斯,而伊丽莎白躲进西敏寺避难。沃里克扶持亨利六世。1471年,爱德华卷土重来,在约克郡登陆,逮捕亨利,随即,于3月北上讨伐沃里克,双方于巴尼特激战。沃里克的军队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在大雾天气下,沃里克的军队开始自相残杀,损失惨重,沃里克也被杀死。
之后,爱德华开始肃清部分贵族。亨利六世的官方死亡报告显示是因抑郁而死,但据说在亨利的后脑发现了血迹。
自此第二阶段结束
三
1483年,爱德华四世驾崩,他的儿子继承王位,是为爱德华五世,但是他还没有被正式加冕,就在四个月后被谋杀了。
爱德华四世的弟弟,同样有继承权的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曾经镇压了北部的叛乱,击退苏格兰人,是一名出色的战士,被爱德华内定为护国公,辅佐12岁之前的爱德华五世。
国王驾崩后,国家暂时由伦敦的咨议会管理,黑斯廷斯男爵在里面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理查德的盟友,黑斯廷斯被授意确保理查德的护国公地位,但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的伍德维尔家族从中阻挠,黑斯廷斯的提议被否决。
于是理查德和其另一盟友白金汉公爵假意和小国王的舅舅里佛斯伍德维尔合作,却趁机抓获了他,小国王被理查德控制,并被囚禁在伦敦塔中。
咨议会规定小国王7周即可亲政。理查德在这段时间内排除异己,先是给里佛斯强加了叛国罪,然后为了防止伍德维尔家族利用小国王的弟弟——小理查德,重新掌权,便控制了小理查德。白金汉认为黑斯廷斯私通伍德维尔家族,理查德也半信半疑,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处死了黑斯廷斯。之后理查德闯入西敏寺,迫使大主教交出躲在里面的小理查德,并把他也关进了伦敦塔。随即处死了里佛斯,并散布了“爱德华四世和伊丽莎白的婚约无效,两个孩子都无权继承英格兰王位”。并迫使咨议会肯定了这一点。最后,理查德加冕为王,是为理查德三世。伦敦塔中的爱德华五世和小理查德很快就被谋杀了。
随着两个孩子的死去,金雀花家族的子嗣只剩下理查德三世了,他面临着绝嗣的危险。
连年的战乱和权力的变更迫使贵族们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1485年,亨利都铎在法国和约克降军的支持下,在博斯沃斯原野之战杀死了理查德三世,建立了都铎王朝。
参考文献: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阎兆祥《英国史》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张奎武《英美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