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皇后(明英宗朱祁镇儿子)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以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王朱祁钰为
帝(即明代宗景泰景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次年,英宗被释归,为景帝幽禁于南宫。景泰八年正月,景帝病重,不能临朝,石亨见帝疾甚,即与都督张軏
(yuè)、太监曹吉祥等密谋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以邀功赏 。是月十六日夜
,徐有贞、石亨等引军千余潜入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入,掖英宗登辇,自东华门入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

英宗复位后,下于
谦、王文于狱。后又以谋逆罪杀于谦、王文,迫害于谦所荐之文武官员。论复辟功,对石亨、张軏、徐有贞等人分别晋官加爵。二月,废景帝仍为郕王,迁于西内。

世事难料,为巩固自己的权位而煞费苦心的景帝,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不轻,是朝廷上下不曾料到的。大臣们手忙脚乱,因为“储位未定”—接班人还不明确,他们寄希望于皇上霍然痊愈,危机便可以暂时获得缓解。

文武百官天天都到左顺门问安,每次都是太监兴安出来发布消息,时日一多,他不耐烦了,说道:你们都是朝廷股肱耳目,不为社稷考虑,每天徒劳问安有什么用?他的意思是在暗示大臣,应该早日册立皇储。

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召集大臣会议,请求景帝,重新册立沂王朱见深为皇太子,推举内阁大学士商辂起草奏疏。内阁大学士王文、陈循、萧镃对此有异议。王文说:如今只能建议册立皇太子,因为不知道皇上属意于谁?外间传说,他与太监王诚密谋,由太后出面迎取襄王世子为皇储。

陈循知道王文的心思,沉默不言。萧镃说:沂王既然已经退了,不可重新册立,只能提出“早建元良”(尽快册立太子)的请求。都察院左都御史萧维祯举笔说:我请求更改一个字,把“早建元良”改为“早择元良”。

大臣们联名签署的奏折送到景帝的病榻前,得到的批示是:“朕偶有寒疾,十七日当早朝,所请不允。”意思是,我的身体并无大碍,过几天就可以上朝,不必考虑接班人问题。

真的是“偶有寒疾”吗?非也。他十二月二十八日一病不起,连最重要的仪式—正月初一的元旦朝贺,也不得不取消,正月十五的郊外祭祀仪式不能取消,正月十二日,他把武清侯石亨叫到病榻前,命他代行祭祀。

石亨是陕西渭南人,出身将门世家,善骑射,有胆略,手提大刀,
轮舞如飞,而且仪表威武,四方面孔,魁梧身材,美髥及膝。

景帝即位后,接受兵部尚书于谦的推荐,任命石亨为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掌管五军大营,封为武清侯,
授予大将军头衔。他的侄子石彪,也是一员骁勇善战的枭将,能挽强弓,挥舞板斧,因战功,由游击将军升任都督佥事。石亨代表皇帝去郊外祭祀,可见此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同小可。


景帝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铸成大错。石亨虽是一介武夫,却机敏过人,在景帝病榻前,近距离观察,皇上已经病入膏肓—这是其他大臣不可能获得的机密信息。一旦景帝驾崩,拥戴谁继位,何去何从?必须作出抉择,政治投机是没有原则的,完全从自己的私利出发。

他从宫中出来,立即与都督张軏、都察院左都御史杨善、掌管京营的太监曹吉祥一起密谋。他说:皇上病危,拥立皇太子,不如恢复太上皇的帝位。为什么呢?
他说了四个字:“可邀功赏。”这四个字含义颇深,无论拥立谁为皇太子,都属于正常程序,并无“功赏”可言。

恢复太上皇的帝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其出乎太上皇本人意料,必定可以得到大大的“功赏”。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复辟的英宗对他们这些复辟功臣,毫不吝啬的论功行赏了一番。从效果来看,石亨之流的投机是成功的。

张軏、杨善、曹吉祥支持石亨的主张,考虑到恢复太上皇帝位,带有极大的风险,弄得不好将招来杀身之祸,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参与,周密谋划。于是他们去找太常寺卿许彬商量,许彬表示赞同,说:这是不世之功,可惜我老了,帮不上忙,徐有贞善于出谋划策,能出奇招,何不找他商量商量?

石亨、张軏等人连夜赶到副都御史徐有贞家中,徐有贞一听此事,大为欢喜,点拨道:一定要让太上皇知道我们拥戴他的意思。张軏回答:已经暗中把信息送到了。徐有贞叮嘱:必须得到他的赞同,才可以进行。一场宫廷政变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

正月十六日夜,石亨、张軏、曹吉祥对徐有贞说:已经得到太上皇的赞同,下一步该怎么办?徐有贞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悍,《明史》说他“多智数,喜功
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阴阳、方术。他爬上房顶,煞有介事地搞了一下阴阳八卦,说道:时间就在今天晚上,机不可失。

于是,这几个人密谋策划行
动方案。徐有贞退入内室,焚香祈祷上天保佑,与家人诀别:如果事情成功,便是社稷的大好事,不成功便是家族的大灾祸。他虽然号称“多智数”,在众人面前摆
出一副“智多星”模样,毕竟心虚,瞒着皇帝策划宫廷政变,一旦事机泄漏,必将满门抄斩。

正因为如此,他考虑得非常周到,事先已经布置张軏,借口边关形势吃紧,派遣军队进入紫禁城,以防万一。掌握大内钥匙的石亨,在半夜四更时分,打开长安门,让军队把守要害部位。

石亨等人乘着夜色前往南宫,天色晦暝之中,张等人有点惶恐疑惑,徐有贞催促他们加快速度,张悄悄问徐有贞:事情能成功吗?徐有贞自己也心虚,还是口出大言:必定成功!一行人马来到南宫,命随行士兵捣毁围墙,进入宫内。

但见太上皇秉烛等候,众人一起俯伏在地,合声喊道:请太上皇登位!士兵把太上皇抬进轿子,这时天色已经微露晨曦,太上皇一一询问石亨等人的职官姓名。
匆匆间,到了东华门,警卫不肯开门,只听得轿子里喊道:我是太上皇!于是大门洞开,一行人马来到奉天门,太上皇在殿上升座,徐有贞带领众人跪拜,口中高
呼:万岁,万万岁!

景帝前几天宣布,十七日早朝会见群臣,因此文武大臣这天凌晨早已来到宫门等候,忽然听到殿内传来万岁的呼噪声,正在惊愕之际,钟鼓声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向大臣们宣布:太上皇帝复位,请入内祝贺!

太上皇对大臣们说:卿等考虑到景泰皇帝有病,迎接朕复位,各位继续任事如故。

躺在病榻上的景帝,听到外面的钟鼓声,询问左右侍从,侍从回答:太上皇复位。景帝连声说:好,好!这“好好”两个字,含义复杂,既可以理解为赞同太上皇复位,也可以理解为无可奈何的叹息,对他而言,这是最坏的消息。

太上皇复位,旧史家把它称为“英宗复辟”或“南宫复辟”,虽然是复辟,英宗不再沿用正统为年号,而是把景泰八年改为天顺元年。“天顺”二字的内在含
义,彰显英宗复辟是顺应天命。徐有贞起草的即位诏书,除了显示皇恩浩荡的大赦,就是强调“攘位幽闭”,一场政治报复不可避免。


英宗复辟的当天,就任命有功之臣徐有贞以原官兼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次日又加上兵部尚书头衔,事实上成为内阁首辅(首相)。“夺门之变”功臣石
亨进封为忠国公,张进封为太平侯,杨善进封为兴济伯,曹吉祥的养子曹钦晋升为都督同知。以后陆续加官晋级的有功官员,达三千人之多。

与此同时,对“攘位幽闭”的政治清算,也在大张旗鼓地进行,英宗和徐有贞们下手毫不留情。首当其冲的就是少保、兵部尚书于谦,以及内阁大学士王文。英宗复位后的第五天,即正月二十二日,就处死于谦、王文,并且抄了他们的家。

当初廷臣会议,请求复立沂王为太子,王文与陈循不敢违背景帝的心意,主张“请择元良”,一时间中外盛传王文与太监王诚等企图召立襄王世子为太子。这就成为王文的罪状。至于于谦,因为结怨于徐有贞、石亨,而遭到报复。

于谦、王文被捕入狱,徐有贞、石亨唆使言官弹劾,并且以“迎襄王世子”的罪状,强迫他们招供。

司法部门苦于缺乏证据,徐有贞说:虽无显迹,意图还是有
的。主持此事的司法官员阿附徐、石之流,居然以“意欲迎襄王世子”定案。王文愤怒之极,目如火炬,据理抗辩。于谦在一旁冷笑道:这是石亨等的意思,辩它作
甚?不论事情有无,彼等一定要置我辈于死地。

果然如此,法司的结论是:以“谋逆”律处以极刑。英宗有点犹豫不忍,说:“于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举(指‘夺门之变’)为无名。”英宗决定,减一等改为斩首,抄家,家属发配边疆。

于谦的死是一幕悲剧。景帝临危授命,于谦力挽狂澜,日夜辛劳,常常在值班室过夜,很少回家,因此颇受景帝宠信。有次他痰疾发作,景帝不仅派遣太监轮番
前往探视,而且亲自上万岁山砍伐竹子,取竹沥送给于谦。《明史·于谦传》对此感叹道:“宠谦太过!”

景帝下台,他自然难逃一死。他死后,家被抄,没有什么
财产,清贫萧然,仅有一房书籍,还有皇帝赏赐的玺书、袍铠、弓剑、冠带之类。都督同知陈逵感念于谦的忠义,收殓遗骸。次年,于谦女婿朱骥把他归葬杭州。

景帝自己的下场也不妙。二月初一,英宗以“皇太后诏谕”的形式宣布:废景泰帝,
仍为王,迁往西内居住。十七日,突然病逝。关于他的死,史无定论,一说病死,一说害死。从种种迹象判断,害死的可能性极大。

英宗对“攘位幽闭”始终不能释怀,是一个原因;害怕景帝东山再起,也来一次复辟,是另一个原因。景帝的祭葬礼仪一如亲王,但谥号是一个贬义字:“戾”,是英宗对他的盖棺论定。他的嫔妃们,英宗赏赐他们上吊自尽,为“戾王”殉葬,一起安葬于西山。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