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人物(明朝那些事百度百科)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这个话题,必须要先感慨一句:不是《明朝那些事》写的不用心,而是明朝有太多有值得写的强人。被整部书漏掉的英雄人物,更可以说灿若繁星!

下面要讲的几位,都是在《明朝那些事》中,连名字都没有露过,一生能力荣耀,却足以与书中各类名流媲美!

一:韩宜可(洪武年间)

明朝的言官御史行业,出名的敢骂人,那谁是这行业的明朝祖师爷?却得是一位多次打脸明太祖朱元璋,还把朱元璋“打脸”打到没脾气的牛人:韩宜可!

这位山阴教谕出身的小官,自从就任御史工作,就是火力出名生猛,发现不法行为,别管对方是多牛的功臣勋贵,立刻暴烈开骂。每次都能准确命中对方软肋,叫对方恨得牙痒却不敢还嘴。而且从来只认真理不认人,朱元璋正宠胡惟庸时,他蹿到俩人面前骂胡惟庸,差点被胡惟庸罗织罪名害死,更被朱元璋当场送了个绰号:快口御史。俗称喷子。

后来胡惟庸伏法,朱元璋为补偿受委屈的韩宜可,想把胡惟庸的妻妾财产赏给他。不想又被韩宜可当面骂禽兽不如。朱元璋也一度疑虑,怀疑这满嘴大道理的韩宜可是伪君子,一次突然杀到他家去,却看到了终生难忘的景象:韩家全家都是补丁衣服,吃的是粗米蔬菜,自从当了官都没添新家具。韩宜可更大大咧咧打开钱箱:你不就是想看我有没有贪污嘛!看!

如此花样打脸,也打出了朱元璋对韩宜可的至高评价:清正股肱之臣!自此以后,韩宜可也一度成了朱元璋反贪行动的急先锋,以至于贪官们听到他的名字就哆嗦。却到底触怒了朱元璋,被朱元璋发配到云南临安充军。如此人生磨难,韩宜可照样放轻松,在云南开课教书,没几年竟又成了名震大西南的一代名师。就连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英,得空都来韩宜可的学堂听课,每次都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待到久仰他大名的永乐皇帝朱棣篡位成功,更是给早已作古的韩宜可立庙纪念,“天下第一御史”的名号,此时明王朝举国公认!后来况钟海瑞等明朝清官,也以他为楷模偶像。为什么明朝言官胆子大?瞧瞧这位精神丰碑就知道!

二:欧阳必进(嘉靖年间)

野史戏曲里,奸臣家的小舅子,通常都是拉仇恨的角色,但明朝历史上,有位奸臣家的小舅子,却是个绝对例外:嘉靖年间大奸臣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

这位出身江西名门的大才子,以清正廉洁为己任,因此也常悲催摊上苦差事:给亲姐夫严嵩背锅!

比如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在工部尚书任上贪腐落马后,紧急接班的欧阳必进,就成了苦命背锅侠:钱都叫赵文华糟蹋光,可皇宫大殿还要修,抠门的嘉靖帝又不肯再拨钱。如此要马跑不叫马吃草的混账局面,欧阳必进横下心精打细算,一身数学才华大爆发,硬是保质保量的修好了正阳门与太和殿工程,挽救了严嵩险些提前翻船的政治生命。

在扛完这个大锅后,亲姐夫严嵩又被指卖官鬻爵。焦头烂额的严嵩,再次果断拉欧阳必进扛锅——调任吏部尚书。随后欧阳必进以“量才分任”为原则强力整顿,甚至有人前脚刚给严嵩送过钱,后脚就被欧阳必进撸了乌纱。由此和严嵩彻底翻脸,不到六个月就被迫退休。给姐夫一辈子背锅的欧阳必进,这才没被几年后严嵩倒台株连,得以在家欢度晚年!

但这位“背锅侠”的另一个身份,却更超越历史:中国十六世纪农业科学家。他在担任勋阳巡抚时,正赶上中国中南大地空前牛瘟,老百姓家家牲口死光。忧心民生的欧阳必进,瞬间创意大爆发,终于在湖北十堰完成了空前科技创举:现代拖拉机的前身,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脱离畜力,以绞索滑轮驱动的人力耕地机。

从此以后,这个新型耕地神器,就在南中国大地火热推广,甚至到中华民国时代,还常见湖南广西各地农村使用,甚至还被明末的西方传教士们带出国门,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引发仿制风潮。权力荣耀,只能喧嚣一时,这样的科学贡献,才是不朽!

三:朱童蒙(天启年间)

明末最出名群魔乱舞的团体,当属权阉魏忠贤的团队阉党,但沦为阉党的,就一定是禽兽?一位魏忠贤的亲信“阉党”,却是当时明朝人眼里,足以比肩况钟海瑞的清官——都察院副都御使朱童蒙!

朱童蒙,终生以“数年宦迹清如水”为座右铭的山东大汉,入仕后就赶上辽东战争,别人不敢去前线督战,他扛着弓箭骑着马就出发,杀的满身血污抵达辽阳。名将熊廷弼第一次被诬陷获罪,朱童蒙在天启皇帝面前轻松一句吐槽:我去前线督战,辽东百姓拽着我的马头哭,说辽东生民都是熊廷弼救的。皇上您说熊廷弼是什么罪?果然把熊廷弼的命捞回来。

但待到熊廷弼二度镇守辽东,终被诬陷冤死后,朱童蒙也彻底成了东林党的眼中钉,却更被魏忠贤看中。东林党倒台后,他在魏忠贤力挺下就职延绥巡抚,然后干出一件叫后来崇祯皇帝都受益的大事:在延绥地区力行改革,裁汰老弱残兵,更追回被侵占的军屯土地。终于再造了一支大明国防精锐:榆林精兵!崇祯年间孙传庭吊打李自成的秦军,就是以朱童蒙的这支心血部队为班底!

但是,如此明末难得的实干人物,却在崇祯皇帝清算掉魏忠贤后倒霉陪绑,顶着“逆案”的污名黯然回家,十年后郁郁而终。连一个朱童蒙都不能用的崇祯帝,注定了十七年后,在亡国的烈火里悲戚戚上吊的结局!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明朝那些事》这部作品,很难界定它到底应当被分到哪一类图书中。与其说它是一部历史科普作品,不如说它是当年明月读史的随笔,换言之,这本书可以看作是“写手当年明月对明朝历史的理解与看法”。因此,这部作品的主观性非常强。

读过此书的朋友会发现,此书中绝大部分都是以宫廷斗争为主,除此之外写战争的篇幅稍多。在描写宫廷斗争的同时,当年明月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明朝二百七十六年中的一些大臣和将领,进行了所谓的“人性分析”。但是,这种主观性很强的写法,必定会导致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史实大相径庭,同时漏掉不少值得书写的历史人物。

题目中问道:《明朝那些事》中,遗漏了哪些值得一写的名人。这太多了,当年明月有太多的明朝名臣名将,或者大奸大恶之人没有涉及,在此仅提名几位:明孝宗年间的大太监李广,此人是明孝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堕落的重要推手;花云,明太祖在夺取天下过程中的重要将领,其他的便不一一列举。

本文重点要说的,是一位被当年明月严重污名化的名臣——张璁。在当年明月的笔下,张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为了借着明世宗的权力上位,不惜推动大礼议事件以投机,并且政治能力极差,只会进行政治斗争。总之,当年明月将张璁彻彻底底地写成了一个小人,奸佞之辈。然而,历史上的张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大臣?

首先来说一说,当年明月定张璁为奸臣的证据——大礼议事件。大礼议事件,简单来说其起因和过程,就是:明世宗本身是兴献王的儿子,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因为明武宗无后,所以下诏由朱厚熜进京继承皇位。然而,大臣们却要求朱厚熜认已经去世的明孝宗为“皇考”,而将自己的亲生父亲尊为“皇叔”。简而言之,就是不让朱厚熜认亲爹。这毫无道理,并且朱元璋的皇明祖训中也并没有相关要求,可以说,让朱厚熜不认亲爹这件事,没有任何依据。张璁作为一介儒生,自然要对这种涉及人伦之事做出价值判断,并且,他的话很有道理。以至于明朝名臣杨一清评价:“张生此议,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可见其说理之透彻,无可辩驳。

从这件事,恰恰可以看出,张璁实际上是一个很有书生意气的人,即使是杨廷和这样权利遮天的大臣,你也不能违反圣人的规定,不能违反人伦。其实这件事,张璁如果是投机者,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出色的辩才,和杨廷和站在同一战线,对付新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这样一来,他不仅能获得职位上的升迁(嘉靖皇帝初来乍到,杨廷和专权),并且可以获得丰厚的政治资源(杨廷和手下的一帮重臣),但他没有这样做,这恰恰证明他不是一个投机者而是一个真理的捍卫者这样的形象。

至于能力,张璁的能力远远不止会参与宫廷斗争,在治国理政方面,张璁绝对不比明朝的名臣张居正,高拱等人差。很多人知道明朝中期,有高拱改革,有张居正改革,但却不知道,张璁的改革,为后来一系列的改革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蓝图。

  • 明朝自弘治年间开始,土地兼并开始变得愈发严重,功勋贵族,朝廷官僚以及明朝的诸多王爷,利用各种非法手段,指民田为官田,对普通百姓的田地进行非法兼并,导致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流民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明世宗即位之初,曾经有意去清理这些被非法侵占的“庄田“,但碍于宦官和官僚的阻挠而不顺利。张璁主政后,坚决清查庄田,并将这项运动有京畿地区向全国推广,由此清查出不少庄田,并将其归还百姓,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 在科举制度方面,张璁进一步卡严了门槛,这有利于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使得官僚队伍的素质有所提升;同时,张璁整顿吏治,提倡勤政爱民,对于贪污受贿的官员,坚决予以重罚。

张璁的改革,使得自明孝宗后期以来积累的社会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对于明王朝的统治,起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作用。可以说,张璁是明朝中后期锐意改革的第一人,并不为过。

然而,《明朝那些事》中,却对张璁的贡献,丝毫没有提及。因此,本文借助回答题目中的问题,为这位明朝为数不多的改革家正个名。

在明朝那些事里杨廷和介绍段落中,有个人名仅仅出现一次
那是在编写《宪宗实录》时,编官邱浚因为偷懒,把任务安排给刚刚进入翰林院不久的新人。
结果邱浚突然发现事情严重性的时候,找到那个新人询问编纂进度,意外的发现对方已经完稿
邱浚过目整稿后大惊失色,被文章所震撼,然后说道,此新人早晚要超越我,而这个年轻的翰林便是杨廷和。
此事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三朝不到,权倾天下的内阁首辅杨廷和。
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对杨廷和刮目相看的邱浚,在明朝乃中国的历史中也是一等一的牛人。
他的思想和理论不亚于明朝大儒王守仁
而他所精不仅仅只有哲学,而是博学,尤其是经济和管理学,他的理念已经超出明清,即使欧洲的商为民本的理念也是在他提出后的200年才首次出现。
他和他的《大学衍义补》,是中国历史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