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异姓王”的末日:汉高祖刘邦剪除开国功臣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如果想要消弱敌人,壮大自己,最终实现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广结善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起最为广泛的统一战线。刘邦对此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也充分懂得与人分享成果的必要性。为了在政治和军事上争取各位盟友的支持,包括英布在内,他在汉初一共分封了8个诸侯王。刘季登基称帝,也采用了“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联署劝进的形式和程序。刘邦固然称孤道寡,威加海内;各大诸侯王也都跨州连郡,各霸一方,自设官吏,自领军队,享有封国以内行政、经济、军事及司法全权,俨然是一个个国中之国,形成半独立局面。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地位与权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达成一种暂时的弱势平衡。
然而,一切都是烟云。在政治人物心目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天下大定时过境迁后,皇家与异姓诸侯王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就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且日益复杂、尖锐、突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这是由中央集权的发展方向与地方割据的社会现实之间巨大的矛盾和反差所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下面,分别讲述异姓诸王的遭遇与归宿。前文已经详细介绍过的如韩信,讲起来没有多少意思的如无诸,就只简约地说上几句。
根据封立时间的先后,汉初8大异姓诸侯王依次是:
1.韩王信。
汉2年(前205年)11月,刘邦立韩王信为韩王,大致辖治原韩国故地,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韩王信本名韩信,后被封为韩王。为了与同名同姓的兴汉三杰之一楚王韩信相区别,一般习惯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是战国末年韩国国王韩襄王的庶孙,他身材高大,英武伶俐,从小就胸怀大志。陈胜首义、群雄并起后,原山东六国中的楚、燕、齐、赵、魏纷纷宣告复国,唯有韩国仍付阙如,迟迟没有复辟。于是项梁立韩国贵族韩成为韩王,以资号召。韩成引为凭靠的两个主要助手,文的是司徒张良,武的就是太尉韩王信。张良、韩王信一起跟随沛公刘邦由武关进入关中,目睹了轰轰烈烈的秦王朝灰飞烟灭。在刘邦与项羽发生尖锐矛盾的时候,他们都是刘邦坚定的支持者。
韩王信积极参与鼓动汉王乘机“还定三秦”,然后东向以争天下的行动,并屡立战功。项羽杀害韩成、改立郑昌为韩王后,刘邦派韩王信率领一支部队,前去争夺韩地。郑昌不敌韩王信,被迫投降。刘邦就做了个顺风人情,立韩王信做了韩王。其实,这时称他为“韩王信”,才算是名正言顺。韩王信对汉王感恩戴德知恩图报,主动率领韩军配合汉军作战,以部将的身份自居。刘邦对此非常满意,两人合作无间,关系非常亲密。
汉3年(前204年)5月,荥阳吃紧。汉王率陈平、夏侯婴等少量亲信在纪信的掩护下仓皇出逃,命韩王信、魏豹协同大将周苛、枞公留下来坚守。周苛、枞公认为魏王豹叛降不定反复无常,“反国之王,难与守城”,就采取断然措施进行预防,先把他杀了。城破后,韩王信和周苛、枞公一起被楚军俘获。周苛、枞公不屈被杀,韩王信则投降了项羽。不久,他找了个机会逃出楚营,再度归顺汉王。刘邦也不计较,仍以他为韩王。韩王信就以这种比较特殊的方式,跻身大汉开国功臣,并且在寥寥无几的异姓诸王中名列前茅。
天下一统后,“上以韩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心存惮忌,于是下诏把韩王信的食邑改封到太原以北地方,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名义上说是有所借重,让他防备匈奴的侵袭。大家都不傻,韩王信对皇上的心思心知肚明:由富庶的腹心之地改封到边鄙荒寒之所,更要应付匈奴随时随地的军事进攻,他自然不会感到痛快;同时觉得应该预作准备,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他顺水推舟冠冕堂皇地上书说:“国土有着辽阔的边界,匈奴每每入侵;而晋阳到边塞距离遥远,来不及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请求将王国都城改设在马邑(今山西朔县)。”刘邦不疑有它,立予照准。这是汉6年(前201年)春天的故事。
这年秋天,冒顿单于亲提精骑围攻韩王信。韩王信一面坚守,一面多次派遣使者分头向朝廷求救和向匈奴求和。高祖派援军来解了围,却又听说韩王信私下与匈奴打交道,不由起了疑心,深致不满,就致信责备他说:“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让他作出解释。韩王信本来就对无端徙封甚为不满,又愤恨朝廷在危难之际对自己不体谅不信任,更惧怕祸从天降一朝被诛。他思前想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公开宣布叛汉,投靠了匈奴。他拱手献上马邑,就近与匈奴相勾结,组成步骑联军攻打太原。一时间风云突变,北疆阴云密布,汉匈关系进入战时状态。
汉7年(前200年)冬,刘邦亲征韩王信,汉军著名谋士陈平及名将周勃、樊哙、夏侯婴、灌婴等人扫数从征。樊哙、周勃等分进合击,大败叛军,阵斩韩王信的大将王喜,韩王信逃奔匈奴。韩将曼丘臣、王黄不甘心失败,共同拥立原赵国贵族赵利为王,收集散兵,与韩王信和匈奴切取联系,合谋攻汉。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率领1万余骑兵与王黄等在广武(今山西代县)以南会师,进至晋阳,与汉军发生激战。汉军士气高昂,连战皆捷。敌军退至楼烦(今山西宁武)集结,又被灌婴的车骑部队击败。刘邦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想乘胜前进犁庭扫穴,一劳永逸地解决掉匈奴的威胁,轻敌冒进一意孤行,结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白登山被倾国而出的匈奴骑兵重重包围,情况十分危急。7天之后,采用陈平的计策,才得以脱围出险,汉军主力南归。此后,匈奴对于边地的侵扰更加肆无忌惮,韩王信则让王黄派人游说率重兵留北备边的代相、阳夏侯陈豨叛汉,闹出更大的乱子。刘邦亲身领教了匈奴的实力,被迫采用刘敬等人的建议,以和亲政策代替军事手段,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汉廷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俗话说得好:速效莫求,小利莫争。经过几十年的准备,到了武帝时期,内、外部条件完全成熟,解决匈奴问题的时机便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汉10年(前197年)9月,陈豨勾结匈奴,举兵反叛,刘邦率军征讨。第二年春天,韩王信协同匈奴骑兵一部,入驻参合(今山西阳高),策应陈豨,刘邦派将军柴武前往迎击。柴武在高祖的授意下,让人写了一封情词恳切的信给韩王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劝他反正回头。信中说:“陛下宽仁厚德,诸侯虽有叛逃的,只要迷途知返,总是从宽处理,往往恢复他们原来的爵位待遇,而不加以诛杀,这是大王你所熟知的。刻下大王只不过因为战败逃到胡地,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大罪,希望你能从速自动归顺!”韩王信得信后,反复阅读,思虑再三,绕室彷徨,百感如潮。一方面,他本无叛意,何况天下叛徒的日子通常都不大好过;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看到天下大势和刘邦的心理与作风的变化,对此心存戒惧。于是他修书一封,婉言谢绝。韩王信在这封颇有名气的回信中说:“陛下把我从市井之中提拔出来,终于南面称王,这是我平生的荣幸。不过,荥阳战役,我不能像周苛、枞公那样宁死不屈,反而成了项籍的阶下之囚,这是我的第一桩罪。等到匈奴围攻马邑,我不能坚守,却以城池为礼物向敌人投降,这是我的第二桩罪。而今反过来替匈奴将兵,对抗汉军与将军争战,这是我的第三桩罪。当初文种、范蠡为越国立下大功,没犯下任何一样罪错,依然不免一死一逃;而我在皇上面前,却积有三项大罪,想在汉廷乞活,是不可能的事。当年伍子胥得罪了吴王夫差却不知逃离,终于死在吴国,前车可鉴啊!如今我逃匿在荒山野谷的不毛之地,日夜向蛮夷乞讨过活,倦鸟思归的意愿,好比风痹症患者时刻渴望着站起来、瞎眼的人时刻渴望着重见光明一样强烈。然而,情势不许可啊!”
于是刀兵相见。汉军大胜,“柴将军屠参合,斩韩王信”。
当初,韩王信逃亡匈奴时,因为已经作了一定的准备,还顾得上携家带口,包括王太子在内,尚不算太过狼狈。后来到了颓当城,居然一下子添了两口男丁:王妃产下一子,因地制宜命名为韩颓当;太子妃也产下一子,取名韩婴。文帝14年,韩颓当、韩婴叔侄率领他们的部属投归了大汉。文帝龙颜大悦,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韩颓当以将军的身份跟随太尉周亚夫平叛,“弓高侯功冠诸将”。这是后话。
我对张良与韩王信之间的瓜葛颇感兴趣。可惜遍索史书,所获甚微,还请高明不吝指教。梁某认为,这应该跟大汉立国、刘邦登基后张良耐人寻味的政治态度存在着某种直接的因果关系。

2.赵王张耳。

汉4年(前203年)11月,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第二年秋天,张耳病死,他的儿子张敖袭封为赵王。张耳的故事已见前述,这里单表张敖。

提起此马来头大,几乎占尽了人世间的便宜:张敖是赵王的儿子,高祖的女婿,惠帝的大舅子,鲁元公主的丈夫。他性格懦弱,为人谦恭,对现实十分满足,对大汉王朝也异常忠诚。即便如此,他还是失去了封国,而且险些性命不保。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汉7年(前200年)12月,刘邦北征匈奴,铩羽南归,憋了一肚子的气。途经赵国时,张敖没日没夜地亲自侍候皇上兼岳丈,又将随从人马上上下下都打点照顾得非常周到,表现得十分恭谨有礼。高祖却左右看他不顺眼,极为狂躁倨傲,动辄跳起脚来破口大骂,用词之肮脏下流,令人不堪入耳。张敖脾气好,倒还没什么;赵相贯高、赵午等人却忍无可忍,实在看不过眼了。贯高、赵午本是张耳的门客,长期追随张氏,两人都60多岁了,平时为人都颇有豪气。他们愤怒地说:“皇上欺人太甚!我们赵王过于孱弱!”就对张敖进言:“天下豪杰并起,有才能者先居帝位。现在大王对皇上那般恭敬,而皇上对你却缺乏最起码的礼貌,请允许我们替大王把他干掉!”张敖听了,大惊失色,用牙齿将手指咬出血来,说:“你们怎么可以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呢!先父亡了国,全靠皇上的力量才得以恢复,德泽流被子孙,这是何等的恩德啊!希望你们以后再不要这样说话!”贯高、赵午表面上应承,私下却召集十余名亲信商议说:“这实在是我们的错误。我们赵王是忠厚长者,不肯背德。但我等却不能接受任何人的侮辱!如今皇帝侮辱我们赵王,所以想干掉他,谁叫他那么不管不顾地辱骂我们大王呢?老子让他骂个够!我们自行其是,如果事情成功,就归功于大王;万一失败,就由我们自己独立承担好了!”随后,这一小撮密谋分子开始分头准备。

第二年,高祖在东垣(今河北石家庄)击败韩王信余党后班师回朝,再度经过赵国。贯高等人认为时机到了,便将刺客预先埋伏在专为高祖歇宿准备的柏人(今河北柏乡)行辕的厕所里面的夹墙中,准备在刘邦睡觉或如厕时伺机行刺。

据说帝王都有异秉,尤其是开国皇帝。刘邦到了柏人,天色向晚,准备留宿。忽然间心有所动,眼皮直跳,便问道:“这地方县名是什么?”侍从告诉他:“柏人。”高祖自言自语道:“柏人柏人,受迫于人!”于是临时决定不作停留,扬长而去。人算不如天算,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案于是流产。

隔年,贯高的仇家探知了他的阴谋,如获至宝,马上予以举报。高祖当即下令逮捕赵王张敖及贯高等密谋分子。赵午等十余人见事情败露,很是沮丧,争先恐后要抹脖子。只有主犯贯高依然冷静,他怒骂道:“谁让你们这样做的?不要忘了根本!天地良心,大王确实没有参与谋反,他是无辜的!却也遭到逮捕。你们都死了,谁为我们赵王洗冤白谤!”众人清醒过来,不再冲动。于是自愿要求坐进胶封密闭的囚车,与张敖一起到京师长安接受审判。刘邦只想把张敖拿掉,不想弄得节外生枝复杂化,于是下诏:赵王的臣子与宾客有未获允许擅自随从一起去京师的,一律灭族!没想到这一招居然失灵了,赵相贯高与宾客孟舒等十余人都自己剃掉头发,用铁链锁住颈项,以赵王家奴的身份随同进京。

贯高对亲自审讯他的廷尉说:“一切都是我谋划的,赵王确实不知情。”狱吏动刑,拷打鞭笞不下数千,又用烧红的铁条去灼烫,直至全身血肉模糊体无完肤,贯高始终咬紧牙关,不再说别的话。铁石心肠的吕后破例好几次为女婿辩解,她说:“张敖娶了我们的女儿,人又老实,应该不会有异心!”刘邦怒气冲冲地斥骂道:“妇人之见!要是张敖夺了天下,她还怕没有女人!难道就缺少你女儿一个不成?”不予理会。

廷尉把贯高的口供和审讯情形汇报给皇帝。高祖感慨地说:“再怎么着,这贯高也算是个难得的壮士了!看有没谁平时与他要好的,可以借私交去探听一下。”中大夫泄公说:“我和贯高是乡党,平素很了解他。这人在赵国一向以讲究节义、不受侵辱、说话算数著称。”刘季便派泄公持节去贯高栖身的竹床前探问。贯高抬头看了好半天,说:“这不是泄公吗?”泄公说:“是。”于是慰问贯高的伤情,见面仍像平日一样欢洽,贯高的情绪也逐渐好了起来。泄公趁势套问说:“赵王真的是否知道你们的谋反计划?”贯高叹了一口气,回答说:“别人不知道,老朋友你难道还不了解我吗?以人之常情,谁能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儿?现在我的三族都被定成死罪,难道我爱赵王会胜过自己的亲人吗?实在是因为赵王确实不知情啊!那些勾当都是我们自个儿擅自干的。”又详细述说了当初谋反的因由和赵王不曾与闻的真实情形。泄公入朝将这次谈话的实情一五一十报告给了高祖。这次刘邦终于相信了,宣布赦免张敖;但仍然废黜王位,降封他为宣平侯;另遣宠姬戚夫人所生爱子代王如意为新科赵王,又一家异姓封国收归刘氏。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张敖虎口余生仍然安享尊荣,已经喜出望外了。张敖安享了十余年清福,在高后6年(前182年)去世。

高祖欣赏贯高的为人,便派泄公去知会他说:“张王已经没事了。”同时赦免贯高。贯高兴奋地问道:“我们大王真的已经放出去了?”泄公回答:“我的话你还不相信吗?千真万确。”又告诉他:“皇上非常看重足下,已经特予赦免,很可能还要予以重用呢,先给老兄道喜了!”贯高却说:“我年过花甲,被打得遍体鳞伤,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开脱我们赵王的罪责。现在目的已经达到,我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死而无憾了。况且,我作为人臣而背负谋害君主的罪名,又有什么脸面去事奉皇上呢?即使皇上开恩不予追究,难道我心中就不感到惭愧吗!”话音刚落,他就掐断自己的颈动脉自杀了。贯高一时间名动天下。

高祖非常赏识贯高,对他慷慨自杀十分惋惜。他爱屋及乌,于是召见了以家奴身份陪同张敖进京的宾客们。经过交谈,发现这些人除了忠于节义外,还都颇具才干,超过了朝廷的不少大臣。刘邦大喜过望,当即分别任命田叔、孟舒等人为郡守、诸侯国相,予以重用。及至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时期,张敖宾客的子孙中很多人做到二千石以上的高官。

3.淮南王英布。

汉元年(前206年)2月,项羽曾在戏下封英布为九江王,名列18诸侯王之一。汉3年12月,英布在随何的游说下叛楚归汉。汉4年(前203年)7月,刘邦改封他为淮南王,辖治淮南,都六(今安徽六安)。

平心而论,淮南王英布最初还是过了好几年威福自恣逍遥快活的神仙般的日子。但这一切,止于汉11年(前196年)。

这年春天,吕后诛杀韩信,英布开始感到不安。夏天,当彭越的肉酱送达淮南时,英布正在兴高采烈地打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心中不是滋味,“哇”的一声,吐得一塌糊涂。他知道自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朝廷的下一个目标,也不甘心祸从天降坐以待毙,便着手布置部下,集结军队,并关注临近郡县的动向和警报,以便及时作出应变反应。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要来的早晚会来。只是这次稍微显得特别一点的是,起因居然是一桩桃色事件。

英布有个宠姬生病,前去就医,医家正好跟淮南国中大夫贲赫对门而居。一段时间内,宠姬经常光顾医家,引起了贲赫的注意。这厮是个不甘寂寞的溜须拍马胁肩谄笑之徒,他认为这倒是打通内线接近大王追求进步的好机会,不可错过,便装做偶然相遇的样子与宠姬搭上话,然后大献殷勤,馈赠给她许多珍宝,并在医家置酒陪饮畅谈。宠姬大为开心,回来侍候英布时,顺便谈到那位善解人意的中大夫,着实夸了他几句。没想到英布却起了疑心,追问道:“他那么好,你是怎么知道的?”女人觉得没有隐瞒的必要,就把交往的情形照实告诉了淮南王。但英布却由此断定他们之间肯定存在不可告人的关系,把宠姬关押起来。偷鸡不成蚀把米,贲赫得到消息后很是后怕,便称病不出。英布见状以为他心里有鬼,打算拘捕他。贲赫感觉很冤枉,也非常愤怒,就扬言你不仁我不义,要向朝廷告变,并乘传车赶往长安。英布获知后派人追赶,贲赫已经走远,没能追上。

贲赫赶到京都,上书言变,说英布谋反已有迹可寻,建议朝廷先下手为强,趁他尚未来得及发兵的间隙先予捕杀。高祖看后,与相国萧何商议。萧相国毕竟老成持重天良未泯,英布跟他又不比韩信,没有任何私交,不用投鼠忌器,担心帝后疑忌。于是他说:“英布应该不会如此,恐怕是仇家诬告他。请先拘捕贲赫,再派人前往淮南暗中查明究竟,这样做比较稳妥。”高祖点头同意。

再说英布。他见贲赫畏罪潜逃,又上书言变,担心他已经将自己的应变布置向朝廷和盘托出;又加上皇帝派人前来查验定案,天使像苍蝇一样四处嗡嗡,而自己并不是一颗无缝的鸡蛋。他索性把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先杀了贲赫全家,然后举兵造反。消息传到长安,刘邦马上释放并抚慰贲赫,任命他为将军,参予平叛。

高祖召集诸将问道:“英布反了,大家看该怎么办?”众人异口同声地嚷道:“这小子真不地道,居然干出这种事!赶快发兵镇压,抓住这小子活埋了他!”刘邦皱了皱眉头,没有吭声。 在高级将领中,汝阴侯兼太仆夏侯婴算是比较冷静而有心计的一个,他与皇室的关系也十分亲近密切。夏侯婴特意找到曾与英布共过事的前楚国令尹薛公,向他讨教。薛公说:“英布当然该造反。”滕公反问说:“皇上割地封王,待他不薄,他有什么道理一定要造反呢?”薛公回答道:“皇上前不久杀了彭越,再早些还杀了韩信,他们三人,功劳地位,可谓是三位一体。韩、彭惨死,前车可鉴,英布担心下一个轮到他,不反才怪。”夏侯婴将这些话转告高祖,并向他推荐薛公见识过人,可备顾问。于是刘邦召见薛公,向他问计。薛公说:“英布造反,毫不奇怪。他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如果他采用上策,事情就会很麻烦,崤山以东将不再归汉朝所有;采用中策,胜负难料;倘若他采用下策,那么就会很快完蛋,陛下尽可高枕无忧。”

高祖很感兴趣,问:“什么是他的上策?”薛公回答:“东取吴,西取楚,兼并齐鲁,传檄燕赵,固守根本,那么起码崤山以东将不再属于陛下。”

“什么是他的中策呢?”

“东取吴,西取楚,夺占韩魏,掌握敖仓的储粮,塞断成皋的孔道,则胜负尚在未定之天。”

“什么是他的下策?”

“东取吴,西取下蔡,将辎重兵力置于越地,自己回到长沙,那么英布败亡可期,汉朝就没事了。”

刘邦又问:“那你估计他会采用哪种计策呢?”

薛公胸有成竹地回答:“必使下策无疑。”

高祖暗暗松了一口气,再问:“为什么他会舍弃上策、中策而采用下策呢?”

薛公笑着说:“英布其人,本是个骊山的刑余之徒,夤缘时会单凭血气之勇,终于爬到淮南王的高位。从他的作为看,从来只是贪求一己富贵,又只顾眼前利益,一向没有远大的志向和谋略,更缺乏为老百姓打算的政治头脑。像他这种人,必然会选择下策。”

高祖满意地说:“你说得很对,受教了!”随即赏赐给薛公一千户食邑。

英布当然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为部将打气说:“皇上老了,讨厌兵事,肯定不会自来。各位大将中,真正厉害让我佩服的,只有韩信,再就是彭越;现在他们都死了,其他人都不值得担心。”他没料到,在吕后的策划和坚持下,刘邦终于改变让太子代行天讨的初衷,依然带兵亲征。

起兵之初,英布锐不可当,势如破竹。他击杀荆王刘贾,赶跑楚王刘交,扩张很快,占领了大片地方。然而,果然一如薛公之所料,他采用了下策,在战略指导和进军方向上犯了根本性错误,所以高祖统帅的汉军主力一到,很快就攻防异势,形势逆转。

两军对垒时,远远望去,英布的部队十分精锐整齐,行军布阵宛如当年纵横天下让刘季吃尽苦头的项羽军队,令高祖心中既畏惮又厌恶。他在阵前质问英布:“你何苦要造反?”英布直通通地回答:“也想弄个皇帝当当而已!”双方交战,英布先胜后败,终于全军崩溃,不可收拾,他仅率百余人逃亡江南,高祖派别将继续穷追。穷途末路之际,长沙王吴臣派人来诱骗英布,假称想和他一起逃到南越去。英布不明白“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的道理,对大舅子的话深信不疑,跟随吴臣的使者来到番阳(今江西波阳),结果在农舍中被人轻易结果。头颅行万里,被送往长安报捷请赏。

汉12年(前195年)10月,刘邦立3岁的小儿子刘长为淮南王。

4.楚王韩信。

汉4年(前203年)2月,刘邦曾立韩信为齐王。汉5年(前202年)正月,改封楚王,辖治淮北,都下邳(今江苏邳州)。

汉元年(前206年)4月,韩信弃楚投汉。开始担任连敖,后经夏侯婴推荐,升任治粟都尉。7月,在萧何的极力举荐下,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成为汉军统帅。策划还定三秦成功实现后,韩信奉命开辟北方战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表现出极为出色的军事天才。汉5年(前202年)12月,指挥垓下会战,一举歼灭不可一世的项羽统帅的楚军主力部队,为灭楚兴汉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兴汉三杰之一。

汉6年(前201年)12月,刘邦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削去韩信的楚王爵位,降封他为淮阴侯,从此伴食京师,无所事事,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汉11年(前196年)正月,再次因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遭到吕后胁迫的丞相兼老友萧何骗到长乐宫诱杀,并被夷灭三族,上演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极为丑恶残酷的一幕。

汉6年(前201年)正月,刘邦将楚国一分为二:立胞弟刘交为楚王,立堂兄刘贾为荆王。荆王刘贾被率军反叛的淮南王英布击杀后,汉12年(前195年)10月,刘邦改荆国为吴国,立侄子刘濞为吴王。

5.梁王彭越。

汉5年(前202年)正月,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大致辖治原魏国故地,都定陶(今山东定陶)。

彭越是昌邑(今山东巨野)人,渔民出身,当过强盗。秦二世3年(前207年)冬巨鹿之战如火如荼时,他才拉起一支千余人的小部队,就地转战。楚汉战争前夕,彭越所部发展到万余人马,漫无依归。汉元年(前206年)6月,他接受齐王田荣授予的将军印玺,协助田氏平定三齐。次年冬南下助齐攻楚,但被项羽击败。4月,归顺汉王刘邦,被任为魏相国,获封建成侯。此后,部属发展到3万的彭越长期在梁地流动作战,对楚军的后勤补给和后方基地造成了巨大破坏,多次迫使项羽分兵回击梁地,大大减缓了刘邦在荥阳、成皋一线正面战场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汉4年(前203年)秋,彭越再次攻占梁地20余座城池,并切断了楚军粮道,有力配合了其他方面汉军的作战。汉5年(前202年)11月,彭越率部与刘邦、韩信、英布、刘贾及周殷等在垓下会合,围歼楚军主力,迫使霸王别姬,自刎乌江。

受封梁王后,彭越过了几年春风得意的好日子。然而好景不长。

汉10年(前198年)9月,陈豨反叛,刘邦率军亲征。到了邯郸后,感到兵力不足,就征召彭越领梁军参战。彭越已经安富尊荣丧失斗志,他重复了英布当年的错误,称病未往,派手下将领带了一些人马前去邯郸见高祖听命。刘邦大怒,派人前去斥责。彭越这下子才知道天威莫测,有些害怕了,想亲自朝见皇帝,当面谢罪。部将扈辄说:“当初不去,受到斥责才去,去后就会被擒,于事无补。依我看,不如干脆发兵反了拉倒!”彭越不听,依然称病,敷衍塞责。

当时,梁国太仆有罪,彭越正要处分他。此人乘隙逃往长安,控告梁王彭越与扈辄合谋造反。刘邦派人突然逮捕彭越,将他囚禁在洛阳。彭越因为没有任何异图,所以毫无准备,束手就擒。三司会审后,审讯结果是:“已有谋反迹象,按律该斩。”刘邦也不过为己甚,宽大为怀,将彭越予以赦免,削去王号,贬为庶人,派人押送到蜀郡青衣(今四川临邛)监视居住。彭越纵有过错,也无非是没有亲自领军从征,这跟当年英布的问题,实在是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他之所以如此迅捷地遭受到这么严厉的处罚而无可奈何别无选择,是因为天下已定,世间已无楚霸王。 彭越满腹委屈,含悲忍泪往前走。他实在好彩,又实在太不长眼,居然在途经郑县(今陕西华县)时,恰巧碰上了从长安前往洛阳的吕后。失国的王爷像个孩子似的痛哭流涕,向这个普天之下最有权势的女人诉说自己的冤屈。他并无奢望,只是请求皇后帮助说情,让高祖改变成命,允许自己回老家昌邑终老。

吕后一脸奸笑,满口答应,当即让彭越随自己回返洛阳,彭越乐滋滋地听从了。谁知吕后一回到洛阳就变了脸色,极力劝说刘邦斩草除根,立即处死彭越,免除后患。刘邦经过长考后,终于点了头。可怜的彭越当天晚上临睡前看着窗外澄澈的月光,想起总算可以回到故乡了,心头得到莫大的安慰。他很感激吕后。

吕后派人告发彭越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处以灭族,刘邦照准。汉11年(前196年)3月,彭越以莫须有的“谋反”罪被杀,枭首示众,并夷灭三族。其肢体更被剁成肉酱分送各家诸侯,以资炯戒。

彭越惨死后,梁国大夫栾布从齐国公干回来,要求收葬彭越的头颅,几乎被刘邦烹死。栾布表示愿进一言,死而无憾。得到准许后,他说:“当初皇上受困于彭城,又在荥阳、成皋之间屡战屡败;而项王却不得西进,只是因为彭越在梁地游击,拖住了他的后腿。当时,彭越向楚则汉败,投汉则楚亡,他的表现,对得起陛下!垓下会战,项王败死,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如今天下早已大定,彭越接受符节,荣叨王封,就像陛下的帝业一样,也想传给子孙后代。而陛下仅仅因为向梁国征一次兵,彭越因病没能如你的意,就疑心以为他要造反;未见到任何稍具说服力的证据,便以苛细小事刻意吹求把人家整得这样惨绝人寰,没有天理啊!我担心功臣会人人自危。现在彭越已经死了,我活下去也没多少意思,要杀要剐,陛下听便吧!”栾布说得有条有理,高祖又一向欣赏辩士和硬汉,就赦免了他,并任命他为都尉。文帝时,栾布“为燕相,至将军”。他的座右铭是:“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无非也就是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快意恩仇的意思。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发动七国之乱,栾布担任汉廷将军,“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

汉11年(前196年)3月,刘邦立儿子刘恢为梁王。

6.燕王臧荼。

臧荼属于项羽戏下旧封的孑遗,原封燕王。汉5年(前202年)正月,刘邦再次封臧荼为燕王,大致辖治原燕国故地及辽东地盘,都蓟(今北京大兴)。7月,臧荼举兵反叛,高祖领兵镇压。9月,臧荼战败被俘,刘邦改立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

卢绾是刘季的小同乡,两人同年同月同日出生,从小就是很要好的玩伴,长大后一起读书,关系更为亲密,在乡党中传为佳话。刘邦起兵丰沛时,卢绾就是核心成员之一。入汉中后升任将军,经常随侍汉王左右。楚汉战争时期,跟随刘邦东击项羽,积功升至武官的最高职衔–太尉。项羽败死后,临江王共尉不肯降汉,卢绾与刘贾率军击灭共尉。史称:“(卢绾)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绾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据说,高祖对这位老朋友的宠幸亲信程度,只有他的幼弟刘交有得一比。天下平定后,论功行赏,异姓诸侯王共有7人。高祖当时就想封卢绾为王,却因群臣不满而作罢。在功臣榜中排名第3显得非驴非马不伦不类的宣平侯张敖的位置,很可能本是卢绾的。燕王臧荼谋反被擒后,刘邦抓住这个机会,改立随军征讨的老伙计卢绾为燕王,终于实现夙愿。随后的几年,君臣怡怡,平安无事。

汉11年(前196年)秋,代相陈豨反叛,高祖率军亲征,进驻邯郸。卢绾率燕军从东北方向攻击叛军,配合汉军主力作战。两面夹攻难以应付,陈豨派王黄向匈奴求救。当时,卢绾也派张胜出使匈奴,声言陈豨兵败在即,试图让匈奴保持局外中立,不要介入战事。张胜到达匈奴后,见到逃亡到这里的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臧衍煽惑说,燕王所以器重张胜,是因为他熟悉匈奴事务;而燕国之所以能多年以来平安无事,是因为诸侯纷纷起兵反汉、兵连祸结的缘故;如果陈豨失败,唇亡齿寒,下一步就会轮到燕国倒霉;卢绾如果出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包括张胜在内,都将丧失前途,成为阶下之囚;当今上算,燕国不如放陈豨一马,让他去与汉廷对抗,同时与匈奴交好,可保无虞。张胜被这一大篇说辞忽悠,居然违背使命,反过来鼓动匈奴救援陈豨。

卢绾听线人汇报了张胜的奇怪做法后,不能不引起怀疑。他以为张胜私下与匈奴勾搭,有了异心,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将张胜灭族。不久,张胜回到燕国,面陈一切后,卢绾明白过来,并确认他做得不错。于是他找了一只替罪羊顶杠,开脱并厚赏了张胜。此后,卢绾就对朝廷阳奉阴违,一方面与匈奴保持良好关系,一方面暗中支助陈豨并派范齐与他切取联系,想在自己与汉廷之间保留一块隔离地带,以策安全。

汉12年(前195年)10月,陈豨兵败被杀。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卢绾与他私通款曲的秘密也被泄露出来,令高祖大为震怒。不过,刘邦起先还只是半信半疑,他宣召卢绾入朝对质。卢绾心里有鬼,称病不来。刘邦便派辟阳侯审食其(也是卢绾的同乡好友)和御史大夫赵尧前往燕国促请迎接,顺便进行调查取证。卢绾更为恐惧,闭门躲藏起来,不见天使。他对左右亲信说:“不姓刘的王国,独剩下我与长沙王两家了。去年春天,朝廷将韩信灭族;夏天,又将彭越剁成肉酱,这都是吕后的主意。现在皇上有病,凡事都是吕后作主。吕后这个女人,心狠手辣,就爱跟异姓诸王和各位大功臣过不去,巴不得把他们全都杀了才称心!”于是继续称病,拒不应召。

卢绾的部下见情势不妙,纷纷躲藏起来,这些话也传到了辟阳侯的耳朵。审食其一行回到京师,据实汇报,刘邦更加恼怒。这时,又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得知被奏准灭族的张胜其实并没死,而是逃亡到匈奴,替燕王卢绾充当联系代表。于是高祖终于得出结论:“卢绾果然他妈的也敢辜负老子!”随即派大将樊哙统领汉军征讨燕国。燕王卢绾特地把全部宫人和家属转移到长城脚下,用数千亲信骑兵进行保护,期待皇上病愈时,自动入朝请罪。战事刚刚展开,高祖就驾崩了。卢绾听到消息后死了心,便率领部属逃入匈奴,匈奴冒顿单于封他为东胡卢王。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跟韩王信一样,卢绾在匈奴其实过得很不开心。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且不说,还一直被蛮夷侵凌掠夺,他时时刻刻都在盼望着能够重睹汉官威仪。在这种郁郁寡欢自怨自艾的情绪笼罩下,只过了一年多,卢绾就一命呜呼。

高后时期,卢绾的妻子逃出匈奴,降归汉朝,回到久别的长安。不巧吕后生病,不能接见,便让她居住在仍然保留艺术的当年卢绾在京师的旧官邸,预备病愈后再设宴接风。不料吕后竟然病逝,两人咫尺天涯,不得会面。卢绾的妻子不久也因病去世。

景帝时期,卢绾的孙子卢他之以匈奴东胡王的身份归降大汉。景帝大喜,封他为亚谷侯。

汉12年(前195年)2月,刘邦立儿子刘建为燕王。

7.长沙王吴芮。

项羽在戏下封吴芮为衡山王。汉5年(前202年)2月,刘邦改封他为长沙王,辖治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等郡,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几个月后,吴芮病逝,其子吴臣袭封为长沙王。吴氏共传国号5世,至文帝时,方因无嗣国除。在汉初翦除异姓王的既定国策下,长沙王吴氏居然得以苟延数世,最后无疾而终,堪称是一个难得的异数。这主要是因为长沙王地偏势弱,又一向对朝廷惟命是从,可以利用它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没有欲加之罪大动干戈的必要。

8.闽粤王无诸。

汉5年(前202年)2月,刘邦立无诸为闽粤王,辖治八闽之地,都冶(今福建闽侯)。诏书说:“故粤王亡诸(即无诸和摇)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率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姓驺氏。闽粤王的传承情态与长沙王相近,而且更为久远。直到武帝时期,才废除封国改置郡县,收归中央直接统治。

高祖末年,天下姓刘的既定方针大体实现。然而,是否就此平安无事天下太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