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情深的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清朝的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的祖孙关系在历代封建帝王家庭中可以说是最为亲密、而又最为独特的一种。

  清朝规定,皇子、皇女出生后,均由乳母、保姆喂养和服侍,与亲生额娘分居两处,平日见不到面。为了免遭天花的传染,玄烨2岁左右,就被送往紫禁城外北长街路东的一座宅府(雍正继位后改为福佑寺)养育。由于不住在宫中,与生母佟佳氏更是没机会见面;而此时,皇父福临正处在与爱妃董鄂氏的热恋期间,幼小的玄烨得不到父爱,已是意料之中。出过天花后,具有免疫力的玄烨,重返皇宫。本该享受父母之爱,盼来的却是双亲先后离世。玄烨晚年曾回忆儿时的情景:世祖章皇帝(顺治帝福临)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然而,来自祖母——孝庄太后的爱,弥补了他弱小心灵的感情空白,祖母也成为他生活中最可依赖的亲人。作为祖母,孝庄太后可称得上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她不仅关怀、爱护孙儿,而且更注重教育、培养。她的所为一方面是骨肉亲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更是孝庄太后作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祖母关心疼爱孙儿,本是情理之中、天经地义之事。但孝庄太后对孙儿的爱,却有着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玄烨还在呀呀学步的时候,祖母对他的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就有了严格规定,并进行训练培养。常言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祖母的严格教育下,玄烨从小站坐有相。继位后,无论与大臣议论政事,或与文臣谈史论书,还是与家人闲暇聊天,他都身体直立,举止得当。除此之外,祖母更注重他品行、志趣的培养。一次,6岁的玄烨向顺治皇帝请安后,认真地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效仿父皇,勤勉治国。少年的玄烨,能有如此的雄心抱负,与祖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由于祖母的言传身教,玄烨自幼便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玄烨7岁的时候,在祖母指导下,开始学习儒家典籍,诵读经书。读书已成为玄烨童年生活的主要内容。每天早晨洗漱后,吃过早饭,便捧起书本,边看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虚心求教,即使是身边的太监、奴仆,他也不另眼相看。一次早饭后,玄烨立即捧起一本厚厚的典籍,聚精会神地读起来。到了午饭时间,保姆站在玄烨身边,连叫了数次,他居然岿然不动,仍沉浸在书中。保姆被迫去拿他手里的书,趁他吃饭的时候,又把书藏起来,让他多休息一会儿。见此情景,孝庄太后既高兴,又心疼,她抚摸着孙儿的头,用责怪的口气说:哪有像你这样的人,贵为天子,却像书生赶考一样片读呢?

  正是幼时养成的这些良好习惯和素养,伴随康熙皇帝一生,在他长达62年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玄烨继位后,祖母以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和超人的智慧,鼎立相助,全力扶持孙儿。先是清除螯拜集团,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继而平定三藩之乱;随后,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复了台湾。至此,清朝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 对此,康熙皇帝多次谈到:自少时失去双亲,在祖母身边30余年,祖母的抚育培养与谆谆教诲,才有我今天的成绩:没有祖母,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祖母恩情,一生报答不尽:康熙皇帝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把所有对长辈、父母的亲情和孝敬,一并回报祖母——孝庄太后。

  康熙皇帝对祖母的孝敬,主要体现在“期尽孝养,朝夕侍奉”的行动中,并贯穿其一生。虽日理万机,但每日给祖母清安,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修课。他常常“亲旨慈宁问起居”,“晨昏敬睹慈颜豫”。每当外出,他也时刻惦念着祖母:即使在南巡途中扑得鲜鱼或在围猎时获取野珍,他也会以最快速度,第一时间恭进祖母。

  由于晚年的孝庄患有皮肤病,康熙皇帝先后6次亲自陪同祖母到温泉洗浴。一路上他精心照料,无微不至;他不仪关心祖母的饮食起居,而且每次行至道路颠簸时,他都下马,亲手为祖母“扶辇整辕”,“随驾步行”;道路危险处,他亲自踏验,确保无误后,才清祖母过去。有时,利用中途休息时间,他骑马亲阅道路,以确保祖母在路途的安全。在康熙皇帝精心照料和温泉浴的治疗下,孝庄的病情明显好转,一年内曾两次远行便是例证。

  孝庄自幼信仰佛教,到佛教圣地——五台山礼佛,是她多年的夙愿。为此,康熙皇帝特颁发币金,修缮五台LU庙宇,并修整了从京城去五台山的道路、桥梁:但终因山路崎岖险峻,孝庄太后未能上五台山礼佛,由孙儿代为行礼:虽然孝庄的愿望未能圆满实现,但一路上备感孙儿的体贴孝顺,遗憾中又多了些许欣慰。随着年龄增长,年事已高的孝庄身体每况愈下。祖母病重期间,康熙皇帝顶着呼啸的北风,亲自步行到天坛。他跪在坛前,泪如雨下,仰望苍穹.乞求上天,以减少自己的寿命为代价,换取祖母生命的延续。此时,康熙皇帝年仅34岁。这是何等的至爱亲情。虽然康熙皇帝的诚心没能感动上苍,祖母还是离他而去了。但康熙皇帝对长辈的这份孝敬,却由衷地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