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的遗嘱:请求薄葬勿为己乱天下法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留下遗嘱,请求薄葬: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天下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妄妾也。”(《旧唐书》)
见之《资治通鉴》的文本,文字略有不同,内容基本一致。
此外,贞观八年,当她“染病危惙”之际,太子建议“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她断然回绝说:“若修福可还,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亦异方之教耳,非惟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这番话,也可看作她主张薄葬的遗嘱。
长孙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嫔于太宗”时,她年方13岁,李世民也才17岁,虽说少不更事,但情深意笃,恩爱逾常。她逝世后,唐太宗悲恸不已,高度评价道:长孙皇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这已是远远超出伉俪情深的范畴了。因此说,贵为唐代“第一夫人”的长孙皇后,是完全有资格、也有条件要求丰殓厚葬的,但她却一再要求俭薄送终。明知可为而偏不为之,难能可贵,令人心折。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逝世,是年十一月,唐太宗遵其遗愿,将她葬于今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公里的九嵕山,并亲自撰文刻石:“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意,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以九嵕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葬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存殁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可以说,唐太宗是忠实地落实了长孙皇后要求薄葬的遗愿。然而后来,也是这位唐太宗,却将九嵕山营造成为周匝60公里、面积30万亩的昭陵,整个工程由贞观十年持续到他逝世的贞观二十三年,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为恢宏壮观的皇家陵园。这显然有悖于长孙皇后的初衷。
每看到这样的故事,总能让人想到当年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谈起的中国历代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看来,对于此,不找到一条“新路”,肯定是不行的。而那种充满朝气的“其兴也勃”的日子,不论到什么时候,总是让人向往和怀念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