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为何先解决蔡国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从齐桓公登基开始(-685年),到宋国大夫向戌牵头召开弭兵会议(-546年)为止,算是春秋中期。春秋五霸,集中出现在这个时期,因此这一段,也可以称之为叫霸政时期。

  齐桓公要称霸,当务之急,就是要改变“南夷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局面。

  和楚国比起来,北方的戎狄实力弱一些,而他们已经深入华夏腹地,危害却更大一些。所以就先对付戎狄。齐桓公联盟各国,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大致做到了不让戎狄的势力,侵入到黄河以南。

  当然,还要展开对遭到戎狄严重破坏的国家的救援工作。卫国在戎狄的攻击下国土沦丧,齐桓公就派出军队,把卫国的难民保护起来,还提供救援物资。受到类似待遇的还有邢国。据说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国人民和邢国人民都很幸福,所谓“邢迁如归,卫国忘亡”。邢国原来的国土沦丧,只好举国搬家,可是搬家的感觉,就跟回家一样。而卫国人呢,幸福得都忘了自己已经亡过一回国了。

  这都是对齐桓公的称赞,中国人是有把救灾工作搞成庆功会的传统的。当然,比起汶川之后,“主席唤,总理呼,党疼国爱,声声入废墟”的名句,春秋时代的歌颂,就显得太缺乏力度了。

  但是,南方的楚国,就不是这么好对付的了。所以齐国也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到鲁僖公三年(-657年),发生了一件小事。

  齐桓公比较好色,老婆比较多。正式的夫人三位;不是夫人而享受夫人待遇的,六位,这是所谓“如夫人”。后来对人家的小老婆比较客气的称呼,就是如夫人,出处在这里。其余的,我们就不提了。

  这天,齐桓公和夫人当中的一位,蔡国国君的妹妹,史书上叫蔡姬,两个人划船玩。蔡姬比较调皮,在船上老是动,把船搞得摇摇晃晃的。齐桓公一代霸主,可是怕水,给吓得脸色惨白的,说:“你不要动了,不要动了。”

  这个时候我就要问问在座的女同学了。当你一向很拉风的男朋友,忽然为了点小破事就吓坏了,而且你也知道,其实不会有危险,这个时候你是会选择安慰他呢,还是继续吓吓他?

  (上课时百分之九十的概率,女生们会同声说:吓吓他!)

  这就叫人同此心。蔡姬的想法跟现在的女生们是一样的,齐桓公越是害怕,她就越是又是跳又是蹦,搞得齐桓公几乎是魂不附体了。上岸之后,威风回来了,就开始发飙:“你给我回家去,不要你了!”

  就把人家给赶回了蔡国,——但是,没有办理离婚手续。

  这本来也不算是一大事,小两口吵架,女的回娘家了,这就什么呢?但是问题这个蔡国国君脾气也很大,我妹妹这么好,你居然还赶她回来:“行了,妹子,别烦了,哥给你再找一老公。”他就又把妹妹给嫁了。

  这下齐桓公火了:“这没离婚呐!”

  于是第二年一开春,他就纠集了八国联军——齐、鲁、宋、陈、卫、郑、许、曹,正好八国——去打蔡国,那蔡国当然打不过,于是“蔡溃”。但是你想想,齐桓公就为自己这么点家庭纠纷就去打垮了一个国家,是不是也太过份了一点?于是就没有收兵,大军继续南下,一直到了接近楚国边境的召陵。

  去打楚国,《左传》的作者肯定是很高兴的。而我们的古文,表述是很讲究的。齐桓公打蔡国,他说是齐桓公“侵蔡”,下了一个侵略的“侵”;去打楚国,他就说“遂伐楚”,落了一个讨伐的“伐”。这是表明,战争的性质,已经由非正义向正义转变了。

  楚王派了一个使者去见齐桓公,话说得也很阴阳怪气的:“你们齐国离我们楚国很远呐,牛马发情都跑不到一块儿来的,你怎么跑过来啦?”——留下一个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风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走失,一个是发情。齐国走失的牛马,也跑不到我楚国来啊;或者,齐国发情的牛马,也跑不到我楚国来啊。结合前因,解释成发情似乎合适些。

  管仲就站出来了:“你这话说得不对啊,我们不是为了什么发情的事情才来打你的。打你的原因:

  “第一,我们的先君太公,曾经得到过周朝中央政府的授权,你们楚国也在我们的讨伐范围之内;第二,确实就应该打你,你们楚国有罪啊!”

  接下来,管仲说了楚国两条罪。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楚地特产一种香草,叫菁茅,捆好的菁茅就叫包茅。楚国应该给周天子进贡包茅,这是祭祀的时候,过滤酒用的,过滤酒的过程叫“缩酒”。你现在香草不进贡,导致天子的祭祀不规范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

  “昭王南征而不复”,——想当年周昭王南征没有能够回去,就死在你楚国的势力范围以内了,这是你的第二条罪。

  管仲这两条罪,问得是狡猾狡猾的。

  “你那个香草没有进贡!”这算多大事呐?这个问题楚国觉得认错就认错吧,反正认这个错也没后果。

  “昭王南征而不复”,天子死在你这儿了,这绝对是大罪了。可是,周昭王是谁呀?西周的开国天子周武王,武王的儿子成王,成王的儿子康王,康王的儿子,就是这个周昭王了。这还是西周初年的事,跟齐桓公伐楚,之间隔着老几百年了,你来打我,算这个几百年前的旧账干什么呢?

  而且周昭王怎么死的?他可不是我们楚国人杀死的。那是因为……他坐的船是泰坦尼克号,在汉水上沉了,他就淹死了。虽然传说船上是我们楚国人做了点手脚,那个船上没钉钉子,是用胶粘起来的,结果船到江心,风浪一打就散架了,但是你也没证据啊?所以楚国使者回答得也很干脆:“这事儿,你到水边问去吧!”(“君其问诸水滨!”)

  其实真想问罪的话,楚国有大得多的罪名可以问,就是“汉阳诸姬,楚实尽之”。什么意思?想当年,周天子在汉水的北岸(山南为阳水北为阳,汉阳就是汉水的北岸)封建了一批姬姓国家,现在这些国家,好多都给楚国吞并了。这就是你的罪。

  这个罪管仲不敢问,一问,楚国就不好搪塞了。“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哈,恩,是我干的,现在要把这些国家再吐出来,肯定不可能,要打咱们就打。

  这个时候齐国不敢楚国打,以当时楚国的扩张势头之猛,虽然是八国联军,但打起来仍是胜负难料,而且齐军开到召陵,补给线拖得很长,更是非常吃亏;当然楚国也不怎么敢跟齐国打,他也知道,这么一场大仗打下来,不管谁胜谁负,获胜的一方也只能是惨胜,对谁都没有好处。

  所以最终,大家都叫嚣了一通。齐国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我们齐国人很多,谁能挡得住,什么城攻不下来?楚国说:我们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拿方城山做城墙,拿汉水做护城河,你人再多,没地儿用去。

  大家都叫嚣了一通,但是谁都没敢打。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算是稍稍遏止住了楚国北上扩张的势头。

  这一段,是《左传》名篇,以文学性强而著称。研究历史的人,则当然觉得看问题不能这么简单。一般认为,齐桓公南下伐楚,是精心策划好的一次军事行动。

  首先,之前几年齐国已经通过一系列军事、外交活动,把本来已经屈服于楚国的郑国,给争取回来了;其次,齐桓公刚刚和楚国眼皮子底下的两个小国,江国和黄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就明摆着是在建立攻楚的桥头堡。

  至于“蔡姬荡舟”的事,很可能只是借口而已。攻打楚国,本来就是非先打蔡国不可的。为什么?这就牵涉到另外一起著名的八卦事件。

  大概在齐桓公伐楚之前二十多年(-684年),陈国国君的小女儿出嫁到息国。《左传》上称她为息妫(音归),这也就是著名的息夫人。

  从陈国到息国,要从蔡国经过。而当时的蔡国国君,蔡哀侯姬献舞也不是外人,他老婆就是息夫人的姐姐。结果,这位蔡哀侯一见自己的小姨子,他就真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左传》就写了两个字:“弗宾。”你的举动,压根就不是对待客人的礼节啊。

  蔡哀侯到底干了什么?不知道。总之,后果很严重,息国国君听说了这事,大发雷霆。然而,他决定要报复。

  但是他报复的办法,却实在是愚不可及。息国国君派人去找楚文王寻求帮助:“你派军队来讨伐我,我向蔡国求救。蔡国跟我是连襟,他一定会来救我的,他一来,我们一起打它。”

  楚国正琢磨着怎么北上扩张呢,这送上门来的行货,还有不要的么?蔡哀侯也果然上当,他兴兴头头的亲自率兵来救息国,却被早就埋伏好的楚军打了个以逸待劳,成了楚军的俘虏。

  明白了前因后果之后,你说蔡哀侯心里挂火不挂火?我来帮你的,你居然这么阴我!于是他就去找楚文王:“大王,您知道息国为什么要请您来抓我么?这是这么这么这么回事,他老婆实在太漂亮了!”

  于是楚王就去跟息国国君打招呼:“听说你老婆挺漂亮的啊,带出来给我看下!”一看,很好,我要了,恩,你这息国呀,我也要了。

  于是,息夫人就变成了楚文王的夫人,——我们前面提到过,楚国的令尹领着一帮子快乐男生要泡的那位文夫人,就是她;息国也亡了。而蔡国呢?楚国没灭蔡国,留着,给我把门。

  从此,蔡国一直是追随楚国的,算是楚国的仆从国。那么要除帮凶,必然要攻蔡;从地理位置上说,蔡在今天的河南上蔡,是这楚地的门户,要攻楚,也必须先解决蔡国的问题。齐桓公伐楚的一百五十年后,吴楚大战,吴军最终能够攻入楚国的郢都,也一样是先取道蔡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