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叶飞得意之作:一仗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1993年6月22日8时,我在传达室卫兵的床板上傻子似地呆坐着,静候被召见。
得承认,见叶飞,我有一种见其他“大官”不曾有过的诚惶诚恐。
9时整,我怀着敬畏参半的心情同身材不高、一头稀疏白发、行动略显迟缓的老人握手。
老人的手温暖而柔软,老人的笑祥和而亲切。讲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叙事,旁征博引逻辑清晰。10分钟后,我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180度转变,感觉老人不太像一员叱咤风云的战将,而更像一位治学有年的老师。再准确讲,像一位知识渊深可以与之交心畅谈的父辈。
我口讷地说:我从小就看过《红日》,知道孟良崮那一仗打得真了不起,这是您最满意的一仗嘛?
谈及一生中的得意之作,老人显得神采飞扬:噢,孟良崮。我军战法从来都是两翼作战先打弱后打强,这一仗偏偏先打强敌中间突破,给他来一个围棋定式的变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全歼74师,确实是关系华东战场全局的一次重大战斗啊。但要说最满意,不光这一次,抗战期间的郭村、车桥两仗,我打得也不错嘛。打得好与不好,有时不在仗的大小。
从战火硝烟中闯过来的人最愿意侃打仗,老人的话匣一旦打开,便滔滔不绝,似江河千里。
足以证明,任何人都不难接近,你只要找准了入口处,便可以走进他的世界。
老人话锋一转:我这个人既没当过兵,又没上过军事院校,一当就是师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要说常胜将军,那是瞎吹牛,古今中外都没有的。一般指挥员,三仗里边,有两仗能打赢,一仗没有打赢就算不错了。打好了有经验,打不好有教训,认真总结,都是宝贵财富。金门一仗,我就没有打好,麻痹、轻敌、无经验、不懂渡海作战的特点,损失很大!在福建,我就是想再打一次金门嘛,可以立军令状,再打不下,把我的头割去。等呀等,总算等到了1958年8月……
冷静对待自己的光荣,不避讳曾经有过的失利。登时,我只觉得眼前的这位老人更为高大。
1958年8月20日,我接到北京总参电话通知:立即到北戴河。
第二天,我坐飞机到达,直接前往毛主席住处。主席、彭老总,王尚荣,还有林彪,都坐在那里等我多时了。我咕咚咕咚喝干了主席事先给我备好的一杯温茶,就开始汇报炮击金门的准备情况,重点是炮兵的数量、部署和突然猛烈的打法。
毛主席听得很认真,一面听一面看地图,用铅笔做着记号。毛主席指挥作战,一般不代替第一线指挥员做太具体的军事部署,这方面,他完全信任自己的部下会做得很好,他只考虑战略问题,对战局发展趋势进行宏观预测把握,他的战略判断不但比他的敌人而且往往比他的同事都更深一层更远一步。国民党打不过我们原因很多,他指挥员不行是很重要一条,越高级指挥越不行,蒋介石就是典型的瞎干预,凡是他干预的作战几乎全失败。解放战争,我们就喜欢双方两个人出来指挥,我们这边是毛主席,敌人那边是蒋介石。
果然,我汇报完了,主席既没说“行”,也没讲“不行”,却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叶飞,你用那么多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呢?”当时,国民党部队营一级都配设了美军顾问。我回答说:“哎呀,那是一定会打到的呀。”主席又问:“能不能不打到美国人?”我说:“无法避免。”
主席不再问其他问题,也不做什么指示,只说:“叶飞,你们累了,好好休息。”于是散会。我明白,他要做进一步的思考了。
晚饭后,王尚荣拿了一张条子给我看,是林彪写给主席的。林彪这个人滑头,他很会摸主席的心思,他知道毛主席在考虑会不会打到美国人的问题,所以向主席建议:是否可以通过正在华沙同美国人谈判的王炳南大使给美国人透露一点我将炮击金门的信息?我看后大惊,林彪聪明得也太离谱了嘛,告诉美国人不就等于告诉蒋介石了吗,简直莫名其妙!我问王尚荣:“主席把这个条子给我看,有什么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态?”王尚荣笑笑:“主席没说什么,只说拿给你看。”
夜间,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我已经感觉到了将要开始的作战很复杂、很微妙,但我确实找不到既要开炮又不能打到美国人的妙方。掀开窗帘,毛主席房间的灯一直亮着。那个时代,一切相信毛主席,看着那灯光,我方稍稍心安。
第10天继续开会,毛主席不提林彪的条子,一上来就指着我说:“叶飞,那好,就照你的计划打。”又说,“叶飞,你不要回福建了,留在北戴河指挥。”总的印象,毛主席对打这一仗是反复思考,慎之又慎的。经过一夜长考,显然,他对战略、战术问题都想透了。
8月23日,炮击开始。完全是毛主席亲自指挥,前线的一举一动都要向他报告。我留在北戴河,好办也不好办。好办,每天与前线保持通话,一切执行毛主席命令就行了。不好办,稍有差错,就可能发展成为同美国的战争,福建、台湾海峡将变成第二个朝鲜战场,实在担当不起呀。
现在回想,毛主席的战略眼光高深、远大,这个仗到底打出一个什么结果来,他没讲。别说敌人一方根本不晓得,我们自己一方也不完全晓得。不光我不晓得,连彭老总、林彪、许多高级干部都不晓得。彭老总一直是竭力主张用武力打下金门的,他曾多次到厦门检查战备和鹰厦铁路修建情况,我知道他的想法。炮击开始,我当然也盼望毛主席早一点下达登陆金门的命令,当时想得简单,况且打下金门,对我而言,还有一层不同一般的意义嘛。
我的最后一个问题:1958年8月,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是“炮打金门”,而不是“登陆金门”,您以怎样的心情对待之?
老人:长期以来,金门对我来讲,是个心理上的大包袱。能够“炮打金门”,我很高兴。不能实施“登陆金门”,自然遗憾。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今天回过头来看,1949年我们金门失利,坏事也能变成好事。首先,我们得到了教训,知道了渡海作战不同陆地,有特殊性,因此,打海南岛时准备就充分多了,对攻击台湾也没有贸然行事。另外,让蒋介石占着金门,对我们用处很大嘛,毛主席多了一个施展军事、政治、外交斗争艺术的大舞台。
当然,不是说1949年的金门失利反而对了,从军事上看,那是一次惨痛的不可原谅的失败,血的教训必须永远牢记。
再打金门,我完全有把握,特别是海军空军进入福建以后。三年时间,我们把全中国都打下来了,难道还打不下一个小岛?无非牺牲会大一些,可只要想打,那个岛就一定是我们的。实际上,1958年,我们就那么一直把炮打下去,不用登陆,困也把他困死了,逼也把他逼跑了。但这时,毛主席的方针变了,不占金门,把它留给蒋介石,这样对国际政治斗争、对统一中国都有利。
问我想不想攻占金门?曾经非常想,做梦都会想。我在福建工作那么多年,居然没有机会报金门失利的一箭之仇,于心不甘嘛。但后来,了解了毛主席的意图,心也就逐渐放宽了。军事从来都是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如果不通过战争、破坏,用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岂不最好,皆大欢喜?
……
秘书站在门口指表,暗示采访时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