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说出了后宫的真相?慈禧对珍妃为何由爱生厌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隆裕
戊戌政变这件事情以后,慈禧对珍妃的喜爱变成了厌恶。隆裕认为,这是珍妃胡作非为的结果。如果维新能够不走入邪路,现在风光的绝对就是珍妃,而隆裕绝对是在宫里受气的角色。别人先不说,光绪给隆裕的气就够隆裕心里不舒服的了。
后来,就赶上八国联军,也就有了珍妃之死的一些谣传。甚至很多不明就里的人认为,即便是慈禧把珍妃扔到井里,隆裕也逃脱不了干系。甚至很多人说珍妃之死,隆裕是罪魁祸首,是隆裕在慈禧面前对珍妃进行了诋毁,所以慈禧才有了杀珍妃的念头。其实事情也远远不是人们猜测的那样。
珍妃是自己投井而亡?
当年隆裕也曾经对我爷爷说过珍妃的死。在这件事情上,隆裕非常委屈。隆裕说:“很多人都说是我因为嫉妒而告珍妃的黑状,所以老太后派人把她推到井里去了,我是冤枉的。其实事情是这样的:老太后决定西行。当然西行带不了那么多人,人多了就会成为负担。当时因为我是皇后,同时又是老太后的亲侄女,也比较听话,不会闹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所以要带也只能是带我走,而其他的人就回亲属家回避,妃子们也不例外。可是珍妃由于皇上宠爱,所以非常气盛,不服从老太后的指挥,并当场顶撞了老太后。老太后跟珍妃说,要带你走,就必须带瑾妃走,如果带瑾妃,就必须带瑜妃她们一起走,这样人太多了,就非常危险,也难管理。所以要开这个口子非常难。
珍妃一直缠着老太后,说自己是光绪的妻子,丈夫出门,妻子理应跟着,珍妃生是皇上的人,死是皇上的鬼。老太后气得不成,就说你愿意死就去死吧。当时前边正好有一眼井,于是珍妃就紧走两步,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说那自己就死给老太后看,老太后一看事情不好,马上吩咐崔玉贵去拉住她,结果崔玉贵一个迟疑,珍妃已经跳下去了。老太后为了这个,后来还把崔玉贵逐出宫了。但后来有很多人说是因为我经常告黑状,老太后把她扔进井里去了,这完全是在冤枉我,也冤枉了老太后。当年珍妃差点杀了老太后,老太后都没跟她计较,只是把她打入冷宫,怎么能因为我几句话就杀了她呢?况且我知道老太后根本不喜欢我,我躲她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跑她面前去说珍妃的坏话?”
“老太后西行结束后,还对珍妃进行了悼念,我想就是我死了老太后也未必这么伤心。老太后的悼词是这么写的:上年京师之变,仓促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闱殉难,洵属节烈可嘉,加恩着追赠贵妃,以示褒恤。而皇上也曾经为了这件事情,在西行的时候,都没跟我说过一句正经话。说话的时候,全部是鼻孔朝天在跟我训话一样,想想他在珍妃面前的样子,再看在我面前的样子,好像珍妃才是主子,我倒成了奴才了。回来后,皇上也对珍妃进行了悼念,我想我在这个宫里到底算个什么角色啊?珍妃死了,是值得同情,可她对我的伤害,我就算死了,估计也不会瞑目的。”
当面顶撞慈禧竟还受宠
“很多人说我歹毒,可谁真正见识过我的歹毒呢?在这个宫里,不管是老太后还是皇上,大家一起宠着珍妃。珍妃在这样的宠爱之下,似乎变得无法无天。不单看我不顺眼,有时候连老太后都得看她脸色。老太后这一辈子都看过谁的脸色啊?”
“慈安皇太后去世后,珍妃是唯一一个能让她看脸色的人,连皇上都不能。我是有故事可以说的。当年老太后宫里的太监仗着老太后的威严,根本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连我去拜见老太后,都要给门口那些太监红包,否则他们不给禀报。珍妃和瑾妃就更是如此,不给红包,是绝对见不了老太后的。”
“有一次,珍妃按照惯例去给老太后请安。到了门口,太监们照例向珍妃索要红包。那天珍妃气不顺,脸一沉,大声告诉那些太监们:今天,珍主儿没有银子给你们了。还没等那些太监们反应过来,珍妃连看都没看他们,抬脚直接走了进去。到达老太后的寝宫后,珍妃的气还没消,并且变得越发厉害了。还没等老太后问话,就连珠炮似的向老太后揭发了这些太监们对后宫嫔妃们的勒索和欺诈。并且告诉老太后,说宫里的开支如此之大,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些太监们搞的鬼。珍妃说得慷慨激昂,并且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珍妃对老太后说:请求老祖宗千万不要让这些小人再来肆意妄为,应该制止陈旧的陋俗和规矩,整肃整个宫廷也是需要的。否则这么下去,宫廷内部肯定是开支越来越大。”
“老太后一听觉得非常惊讶。在那个年代谁敢在老太后面前这么说话啊?珍妃是第一个。并不是她有什么一针见血的本事,是因为她岁数太小,仗着老太后宠她,她什么都敢做,什么都不怕。因为她知道,这个皇宫里,甚至整个天下最有威严的两个人都宠她,她还有什么顾及呢?在场的人谁也没想到,老太后是用怎么样的一种语气回答了珍妃这个问题。本来在场的人听到珍妃的话都吓坏了,因为在老太后面前这么说话就是忤逆,而且这么大声音在老太后面前说话的,珍妃是第一人。可老太后脸色都没变一下,拉着珍妃的手说:我的好孩子啊,你别这么生气了。看为这些奴才们气坏了身子,多不值得啊。你先消消气,去去火。然后吩咐人赶紧给珍妃上茶。又对珍妃说:这些不争气的东西,看我怎么狠狠地教训他们,连我的小珍主儿都敢欺负,我是绝对饶不了他们的。来,先喝点茶,回头我再找他们算账!”
“当时,我惊呆了。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而且也从来没想到过这样的场景会发生在我的身边。但谁知道,这个珍妃在大家从老太后寝宫回来的路上,竟然对我大加责问,说:皇后娘娘,你到老太后这里来也要给太监们红包吗?你为什么要这么纵容他们?我一下子愣住了,她真的是被宠得有些无法无天了。但没办法,谁让老太后和皇上都喜欢她呢?所以我迟疑了一下告诉她:宫里似乎一直是这么来的,我也没想破例。珍妃非常不满,转身走了。”
得罪太监被恶意陷害
有人说正是从这时开始,宫里的太监们对珍妃开始了记恨,凭借着他们惯常的煽风点火的能力,对珍妃恶意陷害,并且时不时地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甚至有人说从那时候开始就有太监开始在宫里挖珍妃井。我觉得这些说法毫无根据。最基本的一点:在皇宫里任何工程,如果不是老太后批准,是绝对不能开工的。别说太监们偷偷挖珍妃井了,就是随便一个什么装饰工程,也都要经过批准手续的。因为那个时候,皇宫里是非常看重风水的。
我还看到过这样的说法,珍妃在买官卖官的时候,有人就是拿这些说法来为珍妃辩解的:珍妃平日里对待太监和宫女们总是很大方,动不动就赏赐他们。所以当宫里一削减用度的时候,珍妃就明显开始吃紧,于是想出了一个买官卖官的主意,把卖得的银两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但如此,还经常从光绪那挪用或者借用部分银两。
这明显是两个不同的说法,而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矛盾的。虽然矛盾,但都是为珍妃开脱的。而为珍妃开脱的同时,恶名就逐渐地加在了慈禧和隆裕的头上。
珍妃颇有心机
为自己谋利益
有这么一件事情。珍妃的老师文廷式,是个落魄文人,经常在各家文人府里一住就是很多天,所以他基本上不用挣什么钱。最后,由于各种关系扯在一起,认识了志锐,也就是珍妃的堂兄,被请到长叙家里做家庭教师。文廷式还是很有文采的,但生性狂放傲物,所以一直也没能有个功名。后来文廷式的父亲去世了,文廷式觉得自己没个功名对不住父亲,于是开始想着考取功名。但三番五次,文廷式总是落榜。
这一年,离开科还有一段日子。光绪去珍妃房间看珍妃,发现珍妃诗兴大发,捧着两张纸在念诗。光绪觉得很好笑:一个还未成年的小女孩,念的全部是成年人的诗,而且还大有忧国忧民的感慨。于是命令珍妃把两张纸拿过来看,觉得不错。就问珍妃是不是珍妃写的。珍妃微微一笑,告诉光绪这是老师文廷式写的。于是光绪就记住了文廷式这个名字。当年科考的主考官正是光绪的老师翁同龢,于是光绪就告诉他这次科考有这么一个人。等到考试结束的时候,翁同龢真的在试卷中发现有这么一个人,就单独把试卷抽了出来,拿给光绪看,光绪觉得很不错,就钦点了一个第一甲第二名的位置给文廷式。就这样,一直与功名无缘的文廷式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但这个人一直有点狂放不羁。在接下来举行的谢师宴上,所有新任的人都必须跪拜老师,这是多年来的规矩。只有文廷式不拜,他只是对各位老师拱手作揖。这让当场很多人不满,甚至主考中的徐桐马上站起来责问文廷式为什么不跪拜。文廷式可不管那个,告诉徐桐:自古以来,拜非稽首。这从古书《说文》中可以查出来,让徐桐自己去查。徐桐一听气坏了,但当着这么多人也不好发作。这时礼部的官员站出来说:“跪拜老师,是清朝的规矩。”但文廷式对礼部官员的表现嗤之以鼻。周围人可坐不住了,纷纷摇头说,此人会搅乱朝廷的。从此之后,很多礼部官员对文廷式非常不满。
同时珍妃讨好人的本事也是非常有看点的。据说当年《红楼梦》由于和珅的喜爱,乾隆爷允许出版,之后皇宫内就把这本书奉为神书。光绪也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可隆裕从来没想到过这本书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也根本没想去看。因为对于她来说,这本书当年绝对是不适合大家闺秀看的那种,家中也从来不会让她看这种书。但珍妃和瑾妃就不一样了,她们的老师是文廷式,所以这本书她们早就看过了,并且烂熟于心。
得知光绪喜欢《红楼梦》后,珍妃和瑾妃就想如何通过光绪的这种爱好达到接近他的目的。最初在光绪大婚的时候,光绪不但不愿意接近隆裕,也不愿意接近珍妃和瑾妃。所以为了能接近光绪,珍妃和瑾妃两人一起下令,为皇上绘一幅大的大观园的图。当然她们自己是画不出来的,于是就私底下找几个画师为她们作画。在画作完成后,交给朝廷内的大臣们帮着题写诗文。然后,珍妃和瑾妃就把这幅画交给了光绪。光绪一看,大为感动,在这个皇宫里,还没有人能迎合自己呢,这是第一次,所以就开始对珍妃刮目相看了。于是,派人把珍妃和瑾妃带到自己宫内,与她们聊天,聊《红楼梦》,聊得特别高兴。由于珍妃能言善道,光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珍妃,当天晚上就宠幸了珍妃。但同样付出了辛苦的瑾妃由于不像珍妃那样能说会道,所以没得到光绪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