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铁齿铜牙”咬了谁:终身没得罪过和珅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风呼啸,大清国摊上大事了:初三,太上皇乾隆驾崩;初四,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巨贪和珅被褫夺官爵;初八,和珅失去自由,十八日,和珅被数尺白绫吊死在监狱里。这充分印证了《好了歌》里的那句话:“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由此又生出另一句俗语:“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那么,和珅的死,纪晓岚是不是幕后下套的黑手?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老纪和和大人的明争暗斗可从未消停过。当然,也不能不提及另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所以要说到刘墉,是因为需要比较。把纪晓岚杵在刘墉身边,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他的“铁齿铜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纪晓岚斗过和珅吗?

纪晓岚斗过和珅吗?窃以为斗不起来,老纪与和珅的关系,大概属于有意识的若即若离。

一是不屑。他们真正开始共事的时间,大约是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这一年十一月,和珅出任国史馆副总裁,纪晓岚则是《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共同主持编修工作。而在这之前,和珅一直担任御前侍卫,中间有着文武之别、满汉之分以及年龄悬殊等三条鸿沟。其时,纪晓岚已经是52岁的饱学鸿儒了,和珅才26岁。

二是不惧。纪晓岚的圣眷恩宠丝毫不输于和珅,除了受到亲家获罪牵连而有过一次谪戍乌鲁木齐的经历外,其他时间基本都在皇帝身边。乾隆评价他“学问素优,予以外任,转恐不能尽其所长”,所以要留他;嘉庆评价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所以要用他。

另外,在与和珅共事的二十余年间,纪晓岚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门生故吏遍天下,举手投足都能影响士林,和珅哪里敢招惹纪晓岚呢?

三是无利害冲突。纪晓岚以其风流的性格、儒雅的气质与人交往,融合通达,极少得罪人,他是不会公然得罪和珅的。且纪晓岚终其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主持科举和编修。

正史有刘墉得罪和珅的记录

刘墉的情形也与纪晓岚类似,如刘墉比和珅年长31岁,刘墉的老爹是一代名臣刘统勋,家世显赫。一般情况下,和珅也不会轻易去招惹刘墉。刘墉在性格上比纪晓岚刚直一些,所以正史上倒是真有“刘罗锅”死磕和珅的记录。如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钱沣参劾山东巡抚国泰,这国泰是和珅的死党。刘墉奉旨查办国泰案,坚决支持钱沣一查到底的建议,最终扳倒国泰,彻底得罪了和珅。

和珅到底死于谁手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谁受益谁就有嫌疑,嘉庆皇帝难脱干系。但嘉庆有没有帮手呢?总不能随随便便砍和珅的头吧?总得有人先炮打和珅的司令部,皇帝才能找到借口拍板决策。这个先开炮的人是谁呢?种种迹象表明,刘墉倒是有可能。

首先,刘墉跟和珅是政敌,一个刚正廉洁,一个巨贪大腐。

其次,从乾隆四十六年开始,刘墉基本干的都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吏部尚书的差事,专搞官员风纪和人事考选任免,而和珅柄权,他动真格的就会遇到巨大阻力,其间出现种种矛盾冲突在所难免。

其三,首劾和珅不法状的人,是给事中王念孙,这人是刘墉的老部下,刘墉做都察院左御史的时候,二人之间似有师生之谊,性格也颇为相似。另外,王念孙是纪晓岚的门生,而纪晓岚又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生,这层关系也不能被忽略。

其四,嘉庆跟纪晓岚、刘墉之间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嘉庆皇帝尊敬纪晓岚,但绝不会跟他讨论军政大事,刘墉则不同,他有丰富的经验。嘉庆七年(1802年),嘉庆驾幸热河,居然命刘墉留京主持朝政。也就是说,嘉庆对和珅的不满情绪,可能有意无意地表现或直接透露给刘墉。

联系起来看,如果不是嘉庆授意刘墉要法办和珅,如果不是刘墉借乾隆驾崩之机再授意王念孙弹劾和珅,就很难理解王念孙的胆量从何而来了。乾隆在世的时候,他为何不上交弹劾状?而乾隆去世第二天,他就跳出来了呢?年纪轻轻的王念孙怎么会知道嘉庆皇帝不待见和珅?

其五一点最为关键,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是刘墉等人奉旨具体核查办理的。

也就是说,和珅的二十条大罪,都是刘墉和诸王大臣在嘉庆的授意下给梳理出来的,至于乾隆遗诏啥的,只是托词罢了,有皇帝的授意,莫须有都能杀头。

纪晓岚这个时候在干吗?筹办高宗(乾隆)实录馆,就是在忙着找地方、选择写手,准备帮乾隆皇帝写回忆录,他可没工夫参与侦办和珅案。

“铁齿铜牙”是摆设吗?

既然纪晓岚没有跟和珅死磕过,也谈不上是笑到最后的那个人,那他的“铁齿铜牙”不就成摆设了吗?也不尽然,只不过咬的对象跟电视剧所演绎的情节有着天壤之别而已。

什么叫“铁齿铜牙”?有两个意思。一是口齿伶俐、学识渊博,辩才一流;二是指意志层面的,这种人认准了一件事,就得办成。

显然,纪晓岚的“铁齿铜牙”属于前者,他没有咬人,一辈子尽咬书本了;而刘墉则属于后者,尽管他的标签是“罗锅”。

纪晓岚晚年曾自作挽联云:“浮沉宦海同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蠹鱼”用得再形象不过,书虫子嘛,不咬书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