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与羌族的战争:三场大战稳定东汉西北边疆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战争概述:
东汉王朝在中后期政治上日益腐化,对边塞少数民族采取高压政策,引发了与羌人三次大规模的战争,最后在“屠夫”段颎的镇压下,第三次大规模羌人抗汉战争结束。羌患是东汉帝国最大的边患。
将帅星数:零章马贤段颎皇甫规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4
战争类型:好战–一场原本不用“赢”的战争。
战争深度解析:
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东汉民谣
汉安帝二年(143年)九月,东汉帝国的西北部,陇西、汉阳、张掖、北地、武威、武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一百八十多场地震。
对于长期处在战争泥潭中的汉、羌百姓来说,人祸之后,又迎来了无情的天灾。在天灾面前,双方或许都感觉到了人力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建康元年(144年)元月,汉顺帝刘保下诏,将汉廷对羌的策略由战改为抚。
羌人对东汉帝国的第二次大规模反抗战争也渐渐趋于平息。
但汉、羌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此而解决。四年后,汉、羌之间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又拉开了序幕,而这一次来得比前两次更加猛烈。
羌患,成为了东汉帝国最深的政治泥潭,陷入而不能自拔。
羌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北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关于他们的先祖,有的史料记载为三苗(也有一说为炎帝),而在我国目前发现的甲骨文资料中,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就是“羌”字,证明了这个民族历史的悠久。
夏商时期,羌人大致活在甘肃省大部和陕西西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一带,是商王朝时期比较兴旺的方国。武王伐纣,部分羌人就参加了武王姬发的联军。
秦汉时,羌人已经发展成众多大小不一的部落,有先零、烧当、卑湳、卑禾、婼、参狼、钟等。在西汉时期,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定、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并逐步内迁,成为西北最具影响的少数民族。
羌人在东汉时分为西羌与东羌,西羌是指居住于陇西、汉阳、金城的羌部,东羌指居于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的羌部。
羌人作风彪悍,民兵一体,擅长山地作战,性格坚定勇猛,打仗玩命。在羌人没有建立集中和统一的政权前,羌兵成为中原争夺天下各个豪杰最想得到的雇佣兵种。
东汉初年,割据西北的三个主要割据势力–卢芳、窦融、隗嚣,手下的羌人雇佣军都是他们的王牌。
刘秀的大军在中原很威风,但平定西北却花了不少的力气,这其中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羌人在东汉王朝的印象分很差。
平定陇右后,刘秀在建武十年到十三年(34-37年)发动了对西羌的战争,取得了胜利。在陇右推行了郡县制,并将大量羌民内迁。又设置了护羌校尉一职,驻扎金城,监视管理羌人。羌人接受了放弃游牧生活,乖乖地内迁,安分守己,靠种地为生。内迁后,他们和当地的汉人相处得还不错,慢慢接受了汉化的进程。
可惜东汉帝国的统治者们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个民族。他们对羌人百般欺凌压榨,从官吏到地方豪强,都把羌民当成了下等民族。你不是有力量吗?有徭役先征你。你不是能打仗么?打匈奴人、打西域,先征你入伍,为国家义务献身。

有压迫的地方就会有反抗,羌人当然无法容忍这种压迫。永初元年(107年),年幼的汉安帝即位,邓太后专权,刚刚得以平定的西域各国纷纷反叛东汉。当时汉廷也没想过对西域动武,这么远的地方,不认我这个老大就不认吧。邓太后女流之辈,也没什么抱负,西域丢了也就丢了。她决定暂罢西域都护,派骑都尉王弘去西域,接西域各国使馆的兵士回国。

这个王弘,也不知道脑袋哪根筋搭错线了,到了陇右,非得让金城、陇西、汉阳三羌抽几千人马随他去西域,不仅没工资,还得自备马匹、武器。

这样差的条件,当然征不到兵,被强征的羌兵到了酒泉也差不多跑光了。王弘很生气,发文到各地官府抓逃兵。一时官府到羌人部落村寨,以抓逃兵为名,抄家劫寨,把各地羌部弄得鸡飞狗跳。

太欺负人了!羌人的怨气到了顶点,不让老子们安生过日子就反了他娘的。

羌人的暴动蔓延到整个陇右部落。羌人第一次大规模反抗东汉统治者的战争爆发了。

东汉的地方政权已经不能镇压暴动,邓太后派出了自己的亲哥哥、开国名将邓禹之孙车骑将军邓骘为主帅,率北军五校尉营合三河、三辅等地兵,共五万人西征。

邓大将军刚到陇右,就被冀西(今甘肃武山东)的钟羌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兵千余。倒是从西域赶过来的梁慬率部在张掖打败了羌人,一路击杀了羌人近万,打击了凉州河西四郡的起义势头。

但各地羌人的起义势头依然难以压制。永初二年(108年),邓骘的副将任尚、司马钧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与先零羌的头领滇零展开激战,被先零羌人大败,损失八千余人。

平襄之战,这是东汉开国来对少数民族反抗势力用兵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汉廷从此由派兵镇压到分兵应付,从进攻转为防守,极为被动。

滇零一度建立了政权,自称天子,成为了第一次反汉战争的中坚力量。诸羌进犯到陕西山西河南一带,声势浩大,并威胁到了汉都洛阳的安全。羌人的强势让汉廷内部不少人主张放弃凉州,直接送给羌人,以使他们消停下来。在太尉郎中虞诩等重臣的极力反对下,才放弃这一目光短浅的想法。

虽然凉州没有放弃,但是羌人已占据了陇右凉州郡县外的大部分地区,汉廷也不得不将安定、陇西、北地、上郡四郡内迁。

漫长的拉锯战在进行着。先零羌领袖滇零逝世(其子零昌继任),而汉军统帅也由邓骘换为庞参,由庞参再换为马贤。马贤上任后,组建了一支颇有实力的骑兵队伍,同时又请来南匈奴人当雇佣军,战事渐渐向有利于汉军方向发展。

元初三年(116年)夏,汉军在北地大破先零羌,斩首七千余,零昌的妻子及家属均被杀死,极大打击了先零羌部。在正面进攻的同时,马贤还使出了斩首行动,派武艺高超的刺客暗杀羌人主要首领,零昌及另外一汉族起义军首领均被暗杀。

永宁元年(120年),马贤、任尚合军集结,在富平上河与最后一支实力派羌军狼莫羌军展开决战,大破羌军,之后诸羌皆降。第一次羌人抗汉斗争基本被镇压。

安定、陇西、北地、上郡四郡又迁回原地,汉廷增加了在陇右的屯军数量,而对陇右羌人的政策依然没有本质的改变,新一轮大规模的冲突又在酝酿中。

汉顺帝永和四年(139年),东汉派来机、刘秉为并、凉二州刺史。二人皆是酷吏,尽管上任前时执掌大权的大将军梁商一再叮嘱二人不要惹羌人,但二人到任依然肆无忌惮地对羌人进行压榨,终于又逼迫羌人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抗汉战争。

永和五年,金城郡(甘肃兰州西北)的且冻、傅难两个部落起动起义,对此汉廷并没有做好准备。各羌部纷纷响应起事,杀各地官吏,陇右大乱。

汉廷罢免了来、刘二人,任马贤为征西将军,率十万军出征,屯于阳汉,阻止羌人东进。

此时的汉室内部却极不统一,顺帝刘保与大将军梁商的矛盾也日益加剧。马贤是顺帝的人,处处行军受梁商的掣肘,朝廷换帅的风声从一开始就没停过(主要是觉得马贤老矣,不能战也)。

马贤一肚子憋屈,抛下十万大军,带着五千精锐追击羌人,在射姑山(今甘肃庆阳以北)与羌人大战。马贤及其两个儿子均战死在射姑山下。

此时不仅西羌人闹,东羌人也开始反抗。东西羌人合兵一处,实力大增,战火蔓延到大半个凉州。

就在汉廷面对羌人的“二进宫”不知所措无以应对的时候,汉安帝二年(143年),凉州地区发生了频繁的强烈地震,民众死伤甚众。汉廷乘机采取了招抚政策,在巨大的天灾面前,羌人很快放弃军事行动,从而结束了羌人的第二次大规模反抗。 之后的十多年,汉、羌之间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期。东汉王朝任命种暠为凉州刺史,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第五访为护羌校尉,三人在凉州等地采取了缓和汉羌百姓的安抚政策,受到了羌人的信赖。

可惜好景不长,延熹二年(159年)第五访逝世后,段颎成为新的护羌校尉,改变了汉、羌之间的命运。

段颎是武威姑臧人,其高祖段会宗曾任西域都护,到段颎时已经没落。最初段颎只是一个小小的宪陵园丞,后来迁任辽东属国都尉,因平定山东农民起义有功,一战封侯。

战争,是段颎获取地位和功名的资本。来到陇右后,他不满张奂等人和羌人相处得如此平和,主张用屠杀来解决困扰东汉王朝已久的羌患。

对段颎的强硬政策,羌人反应立竿见影,当年就有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个部落发动了反抗朝廷的战争。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挥起屠刀,尽显自己的军事才能。

段颎虽勇,但羌人起事此起彼伏,段颎来回征战,反是火上浇油,连他的军中一部分小月氏胡也搞起了兵变。段颎因此获罪下狱。

新换的护羌校尉胡闳指挥能力极差,对汹涌的羌事完全无招。汉廷只好又启用皇甫规为中郎将,指挥关西各路军马。

皇甫规到任后一改段颎的强硬政策,采取剿抚结合,一时降者十万余人,羌事又趋于缓和。

但东汉末期的政治已腐败至极,皇甫规很快被政敌诬陷收受羌人贿赂下狱。取代他的是之前坐牢的段颎。

再度出山的段颎动作凶猛,连破西羌,穷追猛打,心狠手辣,与西羌连连大战,最终全面击溃西羌各部,屠杀羌人二万余人。

在西羌平定后,朝廷又让他带兵协助张奂平定东羌。

此时的东羌在张奂的平定剿抚下,只剩三万余人,已无招架之力。段颎的想法很简单,杀光!杀光羌人就不会再反了。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二月,段颎带着一万余人,带上了十五日粮食,长途奔袭,在逢义山大败东羌人,斩首八千,东羌人基本被击溃。段颎没有停下手中的刀,继续追击,在射虎谷,段颎对东羌人进行了最后的屠杀。一万九千名羌人死于射虎谷。

至此,东汉镇压了羌人的第三次反抗。但长达近百年的汉、羌战争,耗资之巨,影响之深,直接拖垮了东汉这个巨人。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段颎:

段颎应该说是东汉平定羌乱的最大功臣,但后世对其评价却并不太高,原因之一是段颎平羌的战略思想很暴力,就是以杀止乱;二是段颎本身的高压政策是引起第三次羌乱的主要原因。司马光就在《资治通鉴》里严肃地批判了段颎这种种族屠杀政策。

段颎因平定羌乱有功,封新丰县侯,采邑万户。之后他又投靠宦官集团,逮捕太学生,成为党锢之祸的帮凶。

段颎用很多人的血成就了他政治晋升路上的铺垫,最后终于坐上了三公的位置(太尉)。

辛辛苦苦几十年换来的三公位置,却因为当时的一次日食而遭到下课。在东汉,天有异相就要拿三公轮流开刀,段颎不幸被吃月亮的天狗拖累。

下课后不久,段颎被政敌参了一本。下狱后,他选择了自杀。

战争猜想:

汉、羌战争不同于汉、匈战争,羌人其时已经内迁。从三次反汉战争来看,羌人当时并没有建立政权与汉廷对抗的政治目标,反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东汉的民族高压政策。尤其第三次抗汉高潮,完全是在当时羌事趋于平缓的情况下,段颎为获一己之功,主动挑起事端,企图用屠杀来解决汉、羌矛盾,可以说是东汉王朝的自大加上大汉族主义造成了这场漫长而血腥的战争。

羌患是东汉帝国最大的边患,对东汉帝国的影响深远。被长期拖入战争泥潭的东汉帝国不仅仅花费了巨额的军费,而且为了平定羌事,不得不迁就坐镇凉、并的边将,致其坐大。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董卓以平羌而崛起,成了东汉帝国的掘墓人。当时,东汉帝国的有识之士如虞诩就曾上书,说可怕的并不是羌人,而是那些想通过羌患获得巨大政治利益的投机分子。

从段颎到董卓,都见证了虞诩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