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为何未称帝:从小不受努尔哈赤待见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想当却当不成皇帝的多尔衮

  多尔衮是自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可他却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那么,是他不想当皇帝呢?还是根本就当不成皇帝?

  年少时被弟弟压了一头

  明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天还没亮,在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的汗房里,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多尔衮。多尔衮有个大他七岁的哥哥,叫阿济格。两年后,母亲又生下弟弟多铎。由于母亲阿巴亥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多尔衮兄弟三人又是努尔哈赤的幼子,所以他们应该获得父汗努尔哈赤的特别宠爱。

  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多尔衮年少时并没得到努尔哈赤的特别宠爱,至少不及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自幼好学、聪明机智、喜善骑射的多尔衮,怎么不能如哥哥、弟弟那般获得宠爱,这很令人费解,也是一个相当有趣、比较神秘的谜。

  天命五年(1620)九月二十八日,努尔哈赤“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八贝勒为和硕额真”。细心人一看,这不是9人吗,怎么称为“八贝勒”呢?查看《旧满洲档》原件,发现多铎和多尔衮之间没有隔点,原来努尔哈赤是把多铎、多尔衮作为一个人来计算的,并且弟弟多铎排在哥哥多尔衮的前面。当时,多尔衮8岁,而多铎仅6岁,可以看出,多铎在父汗心里的地位,要高于多尔衮。

  天命九年(1624)正月初一的朝贺仪式,也显示了多尔衮与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身份、地位的不同。“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硕托阿哥,第十抚顺额驸、石乌礼额驸率众朝鲜官员及汉官叩头,第十一吴讷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官员叩头。 ”多尔衮不仅不能像阿济格、多铎那样单独叩贺,甚至连随弟之后,并列叩首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份叩贺名单中,还可以发现,当时只有身为旗主的贝勒才可以单独叩贺。而不是旗主只拥有若干牛录的“执政贝勒”,则排在旗主贝勒之后并列叩拜。在当时,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与努尔哈赤同在两黄旗,阿济格已是旗主贝勒,多铎虽然只有9岁多,也是旗主贝勒,而多尔衮甚至连“执政贝勒”都不是。在牛录(满族的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每牛录三百人)的分配上,两黄旗六十牛录,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各十五牛录,努尔哈赤自辖十五牛录,死后给予多铎。因此,多尔衮的政治地位要低于其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拥有十五牛录的“闲散贝勒”。这种待遇,让多尔衮自小就缺少“唯我独尊”的底气,少了些狂傲。至于为什么不受宠爱,大概也只有努尔哈赤自己知道了。

  多尔衮继位的遗命不可信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病逝。十二日黎明,“诸王以帝遗言告后”,令多尔衮生母阿巴亥殉葬。阿巴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丧夫之日就是自己的死亡之期。

  诸王令阿巴亥殉葬,理由是阿巴亥“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 ’”谁都知道,阿巴亥贵为大妃,是努尔哈赤之最爱,何来不悦一说?而且此时,多尔衮不足14岁,而多铎仅12岁,努尔哈赤就不顾念幼子了吗,怎能留遗诏让他最爱的大妃殉葬呢?

  诸王必欲置阿巴亥于死地的真正原因有二。

  一是嫉妒。多尔衮三兄弟作为嫡出幼子,理应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但诸贝勒对阿巴亥的得宠及由此导致她三个儿子迅速崛起权势显赫而十分不满。多尔衮三兄弟,除阿济格略有战功外,多尔衮、多铎皆未成年,既无军功,又无政绩。仅仅因为母亲的得宠,他们年纪虽幼却拥有和兄长一样的权力与地位。阿济格和多铎握有全旗,努尔哈赤还曾许诺再赐一旗,让多尔衮也成为“全旗之主”。这样的宠爱和罕有的殊恩,难免让其他贝勒和阿哥们无法忍受。

  二是忌惮。多尔衮三兄弟拥有两黄旗六十牛录,实力已超过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不相上下。再加上阿巴亥位居大妃,很有心机,又是努尔哈赤死前召见的唯一一人。在推举继承人时,她很有可能力挺自己的儿子。即使她的儿子当不上新汗,无论谁继承汗位后都会受到她的牵制,甚至有被取代的危险。所以,诸王达成共识,为了免除立汗的后患,阿巴亥必死。

  众口一词,失去了汗王这座靠山的阿巴亥只有服从了。在得到诸王保证她死后善待多尔衮和多铎后,37岁的阿巴亥含怨自缢。随后,代善等贝勒议立皇太极为汗位继承人。

  有人认为,努尔哈赤去世前夕,曾遗命多尔衮继位。如朝鲜史料《春坡堂日月录》言,努尔哈赤临终“谓代善曰:九王(多尔衮)当立而年幼,汝可摄位,后传于九王”。崇德九年议定皇位继承人时,多尔衮曾说过多铎等名在“遗诏”,顺治年间,多尔衮更说过“太宗(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的话。那么,果真有遗命或遗诏吗?

  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实际上,努尔哈赤在代善之后并没有设立太子,生前他已建立八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新汗要由八贝勒集议决定。努尔哈赤病危之时也只急召阿巴亥一人前往,如果要决定汗位继承人,他不可能只召大妃一人。可见努尔哈赤召见阿巴亥,也就是托付身后幼子之事,应该没有指定汗位继承人的遗诏。至于多尔衮,他既未被父赐予全旗,成为旗主贝勒,也不如其弟多铎那样为父异常宠爱。因此,他不可能被指定为汗位继承人,所谓努尔哈赤特别宠爱多尔衮,欲将汗位传给他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跟随杀母仇人建功立业

  按道理讲,多尔衮有足够的理由将皇太极作为最大的仇人,逼死母亲,剥夺父汗承诺给予自己的旗主资格。但是,当时只有13岁零10个月的多尔衮,却显示了成年人的冷静和老练。他知道,不能像哥哥阿济格那样鲁莽,瞎打、硬拼、蛮干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老实、顺从,才能去掉皇太极的戒心。所以,对皇太极的继位,他装出很高兴的样子,史书记载,多尔衮喜曰:“善”。

  多尔衮把仇恨记在心里,采取了紧跟皇太极的策略,不断博取皇太极的欢心和信任,一步步向上攀登。而皇太极也想借重多尔衮兄弟手里的两白旗,以与其他权势人物抗衡,所以,两股政治力量走到了一起。

  天聪二年(1628)二月初八,多尔衮、多铎两兄弟随天聪汗皇太极往攻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这是多尔衮第一次披挂上阵,虽然只有15岁半,但他表现得很英勇,立下了战功。三月初七日,皇太极以多尔衮有功,赐名“墨尔根戴青”,“墨尔根”即满语聪明机警多智之意。

  同年三月二十九日,多尔衮迎来了他人生的一次重大机遇。这一天,皇太极革去阿济格的固山贝勒,换之以多尔衮。这样,多尔衮就掌管了镶白旗,成为一旗之主。

  天聪三年(1629)十月和天聪五年(1631)八月,多尔衮又两次随皇太极征明。多尔衮奋勇冲杀,多次败敌,俘获甚巨,不仅立了战功,而且声望大增。天聪五年(1631)七月,皇太极“建立六部衙门”,以多尔衮统摄吏部,位列六部贝勒之首,此时多尔衮还不到19岁。

  天聪六年(1632)四月,皇太极统军往征蒙古察哈尔部,以多尔衮、岳托领右翼。是役,林丹汗死在青海大草原。

  天聪九年(1635)二月二十六日,皇太极以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为统兵元帅,往收林丹汗之子额哲。这是多尔衮第一次作为主帅,多尔衮不仅降服了额哲,收取了林丹汗之妻囊囊太后、苏泰太后,还获取了元帝的传国玉玺。这为断绝额哲复国为帝,统一漠南蒙古,巩固和扩大满蒙联盟,切断明朝的右臂,增强后金军力,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又为皇太极登上“宽温仁圣皇帝”的宝座,建立大清帝国,提供了政治上的有利条件。多尔衮建立这样的奇功殊勋,自然让皇太极欣喜若狂,他亲率众贝勒、众福晋、大臣等,迎接多尔衮凯旋。

  有了皇太极这个后台以及他的支持和提拔,多尔衮凭借自己的军功政绩,势力迅速增长,威望不断提高。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权小势弱的幼小台吉,一跃而为名列第三的显赫权贵,成为皇太极的左右臂。天聪十年(1636)正月初一的庆贺大礼,可以看出多尔衮地位的变化。这一天辰时,皇太极升殿,多尔衮先率多铎、岳托、阿巴泰、阿济格等贝勒行庆贺礼,然后领外藩蒙古诸贝勒和八旗官将叩贺。此时,多尔衮已成为率领诸贝勒叩拜的第一贝勒了,与12年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