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说说你所知道的“腊八节”与佛教的渊源。吃腊八粥外,还知道什么饮食风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腊八节是跟佛教有关。

下面是上善若水本人在自己的头条号上发表的关于腊八节渊源

每年农十二月,俗称腊月,腊月里有个腊八节,也叫腊日节,腊八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先秦时,腊月腊日是不固定的。汉代开始以腊月的第一个戍日为腊日。南朝梁代将腊日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日,主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所以也叫“腊祭”。它来源于丰收之后的祭神活动,《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也”。郑玄注解:“腊祭是用狩猎得来的禽类做祭品,祭祀先祖以及另外五种对象;门、户、中留(天窗)、灶、行(门外之地)。先秦时,腊祭是“一岁大祀”。汉代,蔡邕《独断》(《太平御览》卷三十引):“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民间的祭祀活动往往夹杂狂欢,所以,当时腊日走一很盛大的节日。

南朝时,人们在腊日驱疫行傩。南北朝梁代的宗懔(500一563),《荆楚岁时记》记载,村民在腊日敲起细腰鼓,戴上面具,“作金刚力士从逐疫”。通过鼓声和面具表演驱逐疫病和邪气。现代河南濮阳、汝州等地农村依然保存着在腊月初八晚上擂大鼓的风俗,有些地方甚至每天傍晚击鼓,直到除夕。在安徽、福建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发未表演傩舞、傩戏的风俗。

腊八节又是佛教纪念日。宋代腊月初八的民俗活动中引入佛教因素,传说佛祖因为牧女煮的乳糜粥而得救,终于腊月初八成道。为纪念此事,人们于此日煮粥献佛。宋吴自牧《梦梁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利等寺俱设五味粥”。其原料是五种豆子。宋祝穆《事文类聚前集》:“皇朝东京十二月初八,部城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南宋时代腊八粥是胡桃、松子、乳覃、柿子、粟子等。明清时代,连皇宫也煮腊八粥,而且赐百官。

当代最普遍的腊八风俗就是喝腊八粥,原料是大米、小米、豆子、蜜枣等。由于佛教的影响淡化,普通人一般把腊八粥当做一种富于营养的特殊食物。




腊八节除了吃粥外还有的地方吃冰。中国传统的佛成道节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

佛成道日,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于是,他来到尼连禅河,洗了一个澡,因体力极度虚弱,洗完后竟无力上岸幸得天神放树枝相助,才拉着树枝上了岸。上岸后又得到一位牧牛女供献的乳糜,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标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觉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就称为“成道节”、“成道会”。

关于这一天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有说二月初八的,有说三月初八的,有说三月十五的,有说二月初八的,这些差别主要由于不同的传说、记载,和不同地区间历法换算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佛成道节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宋代时有的地方以腊月初八日作为佛诞节,如〈大宋僧史略》记载:“今东京以腊月八日浴佛,言佛生日也”。有的地方则以腊月初八作为佛成道日,如《丹霞子淳禅师语录》载,丹霞子淳师腊八上堂,曰:“屈指欣逢腊月八,释迦成道是斯辰;二千年后追先师,重把香汤浴佛身。”宋代北方多以腊月八日作浴佛节,南方以四月八日作浴佛节。元代《幻住庵清规》及《敕修百丈清规制定以四月八日为佛诞辰日,其后南北统一以四月八日过浴佛节这样腊月八日便专属佛成道节。

因为宋代时腊月八日被同时当成佛诞节和佛成道节,所以有浴佛的仪式,又有煮腊八粥的习俗。《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元代时佛诞节与成道节分开后,浴佛成为佛诞节的内容,煮腊八粥而食则成为成道节的内容,民间尤其如此。

腊八粥通常是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烂,别具风味。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析津志》记载,京师诸寺在节煮红糟粥”供僧,宫廷中及民间作“朱砂粥”食用。《日下归闻考卷一百四十八记载,明清时期,朝廷向百官赐用腊八粥,“民间亦作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民间腊八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喝,以防冻掉下巴。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有很多种,其中与佛教有关的传说是这样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修道之前,曾是古印度北部一个小国的王子。因心系苍生,又看不惯婆罗门教的神权,就离家出走,希望能够找到拯救苍生的方法。一天,奔波苦修的释迦牟尼又饿又累而晕倒路边。一位牧牛女看见后,便挤了些牛奶让他喝。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恩人,便盘腿坐在路旁的菩提树旁,继续思考。在腊月初八这天,释迦牟尼终悟透了世间的一切,修道成佛。

后来,弟子们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也为了感谢救助佛祖的牧牛女,便就将腊八这天定为佛教日。所以,在每年腊月初八前几天,龙口南山禅寺都要准备红枣、小豆、桂圆、核桃仁等干果和五谷杂米,连夜温火熬制腊八粥,供游人免费喝粥。因为包含了佛象寓意,人们又称腊八粥为佛粥。

腊八节,民间除了喝腊八粥外,还要在这一天用醋来淹制腊八蒜。为啥要叫腊八蒜?据说过去各家商号都要在腊月初八这天,对一年的来往账目进行结算,欠债的要开始还钱。为了避忌“算”字,商家便就在腊八这天派人给欠债人家送蒜,因为“蒜”和“算”同音,意思就是提醒人家该还钱了。后来,腊月初八淹蒜便就成了民间的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