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的区系(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感谢邀请。
不好意思,这个题目,大概很有代表性,就是说,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唯一来源”与“中心论”的长期影响。
大约从汉代开始,就逐渐形成了“中原中心论”的历史观,各种帝王世系的古籍,都把丰富的历史材料,用一条帝王血缘的纽带,串联成一个紧密不可分的系统。
连《史记》也不例外。
比如讲述五帝到夏商周,结果都是黄帝的子孙。
这样不是不可以,而是极可能并不符合历史的真相。
中国考古界有两个牛人,一个是李济,实为中国考古第一人;另一个是苏秉琦,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山之人。
苏先生积60多年的考古实践,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中原文化不是中国文化唯一来源”。
他的见解是,远古中国,呈现“满天星斗”的局面。这个观点非常重要。现在,已被几乎所有中国的考古界和历史界学者所认同。同时,也被世界所认可。
苏先生说,中国远古史有两大课题——从猿到人;从氏族到国家。 第二个课题,也就是本题目所问到的“中国文化地域起源”问题。
他的观点是,从氏族公社到国家——
中国经历的典型道路是——古文化-古城-古国;
国家发展的三部曲是——古国-方国-帝国;
国家形成的三模式是——北方原生型、中原次生型、北方草原续生型。
旧石器时代,也可以称为文化,所有人类活动的遗迹都可以称作文化,但那个时期毕竟还想当粗放。可以略去不谈。
从新石器时代说起。 中国,在距今一万年前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发生了农业革命。
因为中国地域广大,此后逐渐形成了三大经济文化区——华南水田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华北和东北南部旱地粟作农业经济文化区;东北北部、内蒙古高原、新疆、青海高原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这是中国远古文化的第一次组合。
约在距今8500-7000年间,三大经济区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若干区域性的考古学文化。 如黄河流域的老官台-大地湾文化;磁山-裴李岗文化;后李-北辛文化;内蒙古东南、辽西的查海-兴隆洼文化;长江中游的彭头山-城背溪文化,等等。
距今7000年开始,由于农业进一步发展和人口增殖,一些地区形成了殖民垦荒浪潮。导致了考古学文化的大传播,不同文化接触、影响、融合。 由此,庙底沟类型大举西迁至甘清一带,向北涌入河套地区;大汶口文化通过胶东半岛渡海移民到辽东半岛,等等。
这是中国远古文化的第二次组合。
距今5000年前后,原有的各种文化,先后进入“早期龙山”、“龙山”文化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分别出现快轮制陶、养蚕巢丝、专业治玉、漆器制造、烧制石灰、夯筑技术、冶金铸造等等生产形式。匠人流动、文化传播加快;交换、贸易增加;掠夺、战争经常化;武器大大改进,等等。
这是中国远古文化的第三次组合。
这次组合,标志着社会大动荡、大改组,进入了“古国阶段”。
通过这次组合,导致了考古学文化分布的大变化;是中华民族里的汉民族形成之前的最重要一次重组。 在这次组合之后,中国远古文化,由“满天星斗”转变为“多源一统”。
前述这个过程,按照南北两大农耕区域,具体表现为——
北方: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南方: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
第三个是狩猎采集区域,相对发展较慢,与农耕区不同步,不再详述。
以上,均已有充足的考古学证据证明。
就是说,中国古代文化地域起源,并不存在“核心区域”这种真实的历史情况。
中国古代文化地域起源,学术界概括为满天星斗,也就是说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华大地文明起源各地都有发展,如同满天星斗。
但真正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至今的是西周的周文化。周文化的核心是“民为邦本”、“敬德保民”的人文思想,礼乐宗法制度,周易阴阳观念。周文王周武王三千年前,就提出了民为邦本,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成为历代王朝治国理政的宗旨,得民心者得天下。周公制礼作乐,中国称为礼仪之邦,而宗法宗族观念,忠孝思想渗透到了我们的血液里。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
周文化被称为“文化中国”的源头,三千年来,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王朝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文化中国千年不倒。
文化中国也是中华大一统的理论基础,从乱到治,中国总能走向大一统,这是文化基因的功劳。
周文化的发源地在陕西,周文化的核心地在陕西。
题主问的是“中国古代文化”。首先搞清中国古代文化,它是“周礼”,也就是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基础。三千年中国文化的基础就是周礼。这些可以查阅证实。
周礼是周武王的弟弟(名字我记不太清了)创立的一整套文化礼仪制度,是在镐京(西安)创立的。这个也可以去查证。
其实,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社会形态和文明标志的部落遗址是西安半坡遗址,6300—6700年前。原因是发现了祭祀用的文物,比如人面鱼纹盆,现在在国博,国博官网可以查到它是第一镇馆之宝。
都是中国古代文化是系统文明,是周礼。
当然,发源地是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