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作为曹操最信任的武将 夏侯惇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网 2024-10-19用户投稿

  对夏侯惇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常败将军夏侯惇,为什么是曹操最信任的武将?他到底有多厉害?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什么他最敬重、最信任夏侯惇?

  其实,不管在演义中,还是在历史上,夏侯惇永远都是曹营第一大将!

  本文将分别从演义和历史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夏侯惇到底有多厉害?他为什么是曹营第一武将?

  第一部分,我们先讨论演义中的夏侯惇。

  在演义中,夏侯惇是一个猛人,因为他曾经单挑吕布、死磕关羽;夏侯惇是一个狠人,因为他拔矢啖睛惊世骇俗;夏侯惇是一个狂人,因为他扬言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但夏侯惇似乎还是一个常败将军,因为他被一把火烧了个灰头土脸焦头烂额。

  夏侯惇的综合能力似乎并不突出,论武力不如典韦、许褚,论统帅不如曹仁、夏侯渊,论名声和战绩又不如五子中的张辽、徐晃、张郃等人。

  “似乎”一词,被连用了两次。其实,这都是大众读者对于夏侯惇的普遍的浅显印象。

  然而,如果我们深读演义并且进行详细的归纳分析,得到的结果恐怕会令人大吃一惊,夏侯惇的能力、功勋、地位等,恐怕是曹营任何武将都难以相比的!

  第一点,武力表现。

  在曹操革命初期,每当临阵斗将,都是夏侯惇第一个冲出来,而夏侯渊、曹仁几乎没什么表现。

  我们先看夏侯惇二战吕布的表现。

  荥阳之战,吕布大骂曹操,夏侯惇当即冲了上去,“挺枪跃马,直取吕布”,大概单挑了十余个回合,不敌而退。败在巅峰状态的吕布手下,没什么好丢人的,毕竟吕布太强大了,需要关羽、张飞联手围攻才能战平。

  在濮阳之战的夺寨之争中,曹操四面受敌,幸亏被典韦救出,刚杀出了血路,吕布骤马提戟赶来,“诸将面面相觑,各欲逃生”,夏侯惇忽然赶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因天降大雨才各自收兵。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夏侯惇都是曹营头号战将(典韦加入之前),尤其是他单挑吕布所表现出来的生猛和血性,似乎比典韦还要出彩。

  曹操被骂,夏侯惇就要强出头,曹操遇险,夏侯惇就要拼命,这种人最值得信任。

  我们再看夏侯惇二战关羽的表现。

  下邳城门口,夏侯惇左眼已盲,但是丝毫不惧关羽,在诈败诱敌的情况下,与关羽厮打纠缠了二十余里。此时的关羽,武力值处于巅峰状态,能够奋力杀退许褚、徐晃(不久后还三刀砍死了文丑),但是关羽赶到城门口之后又被夏侯惇缠住,难以突破缺口,最终被三人逼到了土山上。

  正是因为这次厮杀,让夏侯惇信心爆棚,到了关羽过五关的最后关头,他还要死磕到底,扬言要生擒关羽回去。这一战,夏侯惇与关羽斗了十余个回合,就命令手下骑兵将关羽团团围住,看来是没有信心继续单挑了。这也好理解,毕竟少了一只眼睛,时间久了,武艺肯定会严重荒废。

  综合来看,演义中最不服关羽的,恐怕就是夏侯惇了!

  夏侯惇还有几项武力表现。

  荥阳之战,酣战吕布之后,搜救曹操,一枪刺死徐荣;讨伐袁术,出阵单挑,一合刺死了大将桥蕤;拔矢啖睛之后,一枪刺死了曹性;单挑高顺,四十回合之后把高顺打到“绕阵而逃”,而高顺的武力恐怕不比张辽差多少。

  从酣战吕布、关羽以及暴虐高顺的表现来看,巅峰期的夏侯惇,应该比张辽、徐晃等人都要强,似乎不弱于后期的庞德了。

  第二点,能力表现。

  在军事层面上,夏侯惇和曹仁是曹操的左右手(夏侯渊还在其次),只要曹操分兵,那么独当一面的基本就是这两位。

  相对来说,曹仁的戏份较少,在中前期几乎没什么突出表现(仅限于演义),他的长处是善于镇守一方,譬如死守南郡,以一座孤城力抗东吴全明星阵容,坚挺了近一年之久,还把周瑜射翻落马,再譬如死守樊城,在水漫滔天的逆境下咬牙坚挺了下来,还把关羽射翻落马。

  相比于曹仁,夏侯惇则更加骁勇,他作为先锋的次数是最多的!

  1.曹操为报父仇而东征陶谦,“令夏侯惇携于禁、典韦为先锋。”

  2.曹操为了奉迎汉献帝,“先差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这十员上将包括曹仁、曹洪、许褚、典韦、李典、乐进等人。夏侯惇又领曹洪等人逆击李傕、郭汜,斩首万余,然后请天子还洛阳,“夏侯惇屯兵于城外”。

  这一波操作,是否令人刮目相看?奉迎天子是世纪大战略,也是曹操的立足之本,如果说谋划者是荀彧,那么执行者就是夏侯惇。

  3.曹操征讨张绣,“分军三路而行,以夏侯惇为先锋。”

  4.曹操联合吕布、刘备共同征讨袁术,“自统大军居中,令夏侯惇、于禁为先锋”。

  5.曹操听从了郭嘉之计,出兵攻击吕布,“即命夏侯惇引于禁、李典领兵五万先行”。

  6.穰山之战,曹操坚守不出,刘备疑惑不定,“忽报夏侯惇引军抄背后径取汝南”,刘备大惊失色,急忙派关羽前去营救,“不数日飞马来报,夏侯惇已打破汝南,云长现今被围”。

  这一波操作,是否再次令人相顾愕然?看来,夏侯惇真是关羽的死对头啊!

  从上述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赤壁之战前的群雄逐鹿时代,夏侯惇几乎就是曹操的冲锋枪。

  其实,除了开路先锋,夏侯惇还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到了后期则直接负责京师治安和行宫安全,我们来看下面两点。

  1.曹操做大做强之前,依从了荀彧的根深固本之略,东略汝南、颍川,“乃留夏侯惇守鄄城等处”,鄄城是曹操的根据地。

  2.汉中之战前,曹操听信了神卜管辂的预测,许都或有火灾,“差夏侯惇领兵三万,于许都来往巡警,以备不虞”。如果说许褚是曹操的贴身保镖,那么夏侯惇就是安保局长。

  数日后,就发生了耿纪、韦晃等五人的叛乱事件,王必被射中左臂而逃,曹休抵抗不利,而夏侯惇在黑夜中望见许都城中火光冲天,率一枝军飞马赶到,杀死金祎、吉邈兄弟,活捉耿纪、韦晃,然后缉拿了五家宗族的老小家丁,等到曹操赶到后,夏侯惇已经彻底荡平这次反叛,之后又当了背锅侠,把参与反叛者尽皆斩首。

  此后不久,曹操听闻夏侯渊战死,就火速支援汉中,“前部先锋夏侯惇,操自领中军”。看到了吧,西线军事统帅战死后,曹操第一个就想到了夏侯惇!

  第三点,夏侯惇的其他优点和表现。

  1.人品卓越,重情义,能够举荐贤能。

  夏侯惇对于曹操的忠诚,就不必再说了。

  他尊敬师长,在年仅14岁的时候为了维护老师的名誉尊严而杀人逃难,正因如此,他才非常赏识为友报仇而流落山林的典韦,然后把典韦极力引荐到曹操面前。正是典韦的加入,后来才收降了许褚,这也算是夏侯惇的间接功劳吧。

  蔡阳镇守汝南,正是夏侯惇向曹操保举的。此外,蔡阳将外甥秦琪托付给他,他就将秦琪安排在重要岗位,当秦琪被关羽斩杀后,夏侯惇就不死不休地追杀关羽。

  2.资历老、位置高,但不端架子,与诸将和谐共处。

  曹氏宗亲中,曹仁曾经差点斩了李典,曹洪曾经谩骂过徐晃、张郃,夏侯渊、夏侯尚也拿张郃撒过气,唯独夏侯惇没有与外姓将领翻过脸!

  宛城之战期间的青州兵变,夏侯惇受到斥责,而于禁受到重赏,但夏侯惇心中并无任何嫉妒和芥蒂,还和于禁多次合作愉快,到了火烧博望坡的时候,他一人揽下全部责任,还在曹操面前为于禁邀功,说于禁提醒过对方很可能火攻。

  3.夏侯惇也有几次严重过错。

  青州兵乱,那些出身于黄巾贼的士兵本就无组织无纪律,你不可能整天盯着他们;

  博望遭火,对手是刚出茅庐的诸葛亮,那可是演义中智多近妖的存在;

  夜传军令,只能说被文化人杨修的小聪明给坑了。

  曹洪失潼关,夏侯渊战死,张郃被杀成了光杆司令;张飞失徐州,关羽失荆州,老兵油子刘备把一生的基业几乎全都葬送了!相对来说,夏侯惇的败绩或过错,真的算不上什么!

  总之,瑕不掩瑜吧。

  第四点,夏侯惇在曹操心中的位置。

  论资历、论功劳、论地位,夏侯惇几乎都是最高的!

  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虽然少了一只眼睛,但冲锋陷阵的次数却是最多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毫不含糊,荥阳刺徐荣,濮阳斗吕布,许都平乱党,三次救了曹操,而且重情义、任贤能,围着曹操转,还为曹操背锅了刽子手的罪名。

  曹操深入北方作战,曹仁负责留守许都,而夏侯惇则镇守汝南,战略目的就是防范孙策、刘表等人;曹操从赤壁惨败后,曹仁守南郡,而夏侯惇则镇守襄阳;这些位置都是曹操的根本所在!

  相比于曹仁,夏侯惇承担了更多更重要的任务。

  洛阳救驾,鄄城留守,许都平乱,这都是曹操的命根子!只有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你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整条命都交给他!

  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到底是什么位置呢?

  1.曹操的直接评价,“夏侯惇天下奇才”!

  2.曹操病危之际,气冲上焦、目不见物,他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夏侯惇,“急召夏侯惇入宫商议”!

  曹营第一武将、曹魏二号人物,非夏侯惇莫属!

  第二部分,我们再简略看一下历史上的夏侯惇。

  史料浩繁,我们不能极尽详实地引用,限于篇幅,只罗列一些《三国志》、《魏略》等史书中的主要记载,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一下吧。

  1.夏侯惇是曹魏政权的主要开拓者。

  曹操革命之初,夏侯兄弟、曹仁兄弟是第一批响应的,这些人组成了最早的曹家军,让曹操在诸侯之中有了一席之地。而在诸夏侯曹之中,夏侯惇永远都是领头羊。

  “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

  汴水之战(演义中的荥阳之战)后,曹操的部队遭遇毁灭性打击,回到老家谯郡,后来因为曹洪在扬州有人脉,于是就到扬州招募兵马,“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此后,曹操、夏侯惇与曹洪汇合一处,本打算重新创业,但是又遭遇了龙亢兵变,新招的士兵全都叛逃了,夏侯惇与曹洪又参与了突发平叛。

  可以说,在曹操创业初期最困顿的关口,正是夏侯惇、曹洪等人为他卖命杀出了一条血路。

  曹操东征的时候,被吕布偷袭了兖州,自己的家眷都在鄄城,危在旦夕,夏侯惇赶去营救,&"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但是在这次战斗中,夏侯惇曾经中计被挟持,险些丢了性命。

  徐州风云期间,在与吕布、高顺等人的拉锯战中,夏侯惇损失一目,“为流矢所中,伤左目”。

  跟着曹操吃糠咽菜,还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然后拼命工作,负重前行,这就是夏侯惇对于曹操的态度。

  2.夏侯惇镇守大后方。

  在曹操加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当重大军事行动,他一般都是亲征,而留守后方的基本就是荀彧、夏侯惇,如果说荀彧是战略层面的主心骨,那么夏侯惇就是大后方的定心丸。

  “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太祖平河北,为大将军后拒”;这些都是例证。

  后方失守,则前线立即崩溃,军事根基一旦瘫痪,则政治根基立即化为泡影,可以说,后方的稳定性,决定了前线的战局走向,也决定了曹魏集团的命运走向。

  此外,夏侯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曹魏军事防线的东路统帅,“从征孙权还,惇都督二十六军,留居巢”,“拜前将军,督诸军还寿春,徙屯召陵”。

  3.夏侯惇开田屯粮。

  曹魏的主要国策之一就是“屯田制”,它能够缓解多年战乱带来的主要社会矛盾,而夏侯惇正是积极响应者和身体力行者!

  在征讨吕布期间,发生了旱灾、蝗灾,大军难以为继,夏侯惇此时为陈留太守,“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也就是说,夏侯惇在后方屯兵之余,还在积极屯田种粮,而且亲自下地干活当表率,不仅解决了军需,还让百姓明显受益,稳定了社会基础。

  其实,战争的根本就是人,而人的根本就是粮食,没有粮食,一切军事行动都是空谈,譬如诸葛亮北伐而屡次铩羽而归,好几次都是因为运粮不济,后勤跟不上,难道让士兵喝西北风吗?

  4.夏侯惇的出身。

  曹嵩是曹操的父亲,也是夏侯惇的叔叔。裴松之在《三国志》的注解中记载为“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而且进一步点明了曹操与夏侯惇的关系,“操予惇为从兄弟”,这哥俩就是堂兄弟。

  至于夏侯渊,还要远了一步,他只是夏侯惇的族弟,而曹仁、曹洪都是曹氏宗族中的兄弟,与曹操没有直系血缘,那就更远了。

  5.曹家对于夏侯惇的恩宠礼遇。

  众所周知,夏侯惇虽然没有太多前线上的赫赫战功,但却是升官最频最快的,谁让他是曹操的兄弟呢!

  此外,曹操还请他乘坐自己的专车,以示荣宠,还让他随意出入自己的卧室,以抬高他的地位,“召惇常与同载,特见亲重,出入卧内,诸将莫得比也。”此外,曹操还将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

  综合来讲,在曹操时代,夏侯惇就是曹魏的二号人物!

  曹丕登基后,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两个月之后,夏侯惇病逝。曹丕追封谥号为忠侯,并且以天子之尊,行孝子之礼,亲自披麻戴孝为夏侯惇发丧。

  试问在整个三国期间,又有哪个人物获得如此殊荣呢?

  最后的最后,我们看一下罗贯中的赞诗吧:

  开疆展土夏侯惇,枪戟丛中敌万军。

  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

  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

  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