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大帝(三)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第三章 耕读生活(一)
刘钦去世后,作为家中的长子,按当代人的眼光来看,刘演真不算一个合格的家长。他“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常常自比为刘邦;而对于爱种田的小兄弟刘秀,则有点“恨铁不成钢”,把他比作刘邦二哥刘仲,批评其胸无大志。
刘演自比为刘邦,我认为他小看了自己。刘邦不事田业,结交一些“狐朋狗友”,那更多的是性格使然;当他看到秦始皇车队、说出“大丈夫当如是”那句话时,更多是一般男人的“羡慕嫉妒恨”罢了;他起兵反秦,也是因为对“役徒多逃亡”的恐惧和无奈!刘邦当时并没有起兵反秦、救百姓于水火的远大志向,更没有想到自己将来会当皇帝!刘演则不然,自小便胸怀大志:自王莽篡汉之后,“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要“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主动的行为,并且立即“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从这方面来说,刘演的志向和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开国帝王所能比的,他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刘演把刘秀比作爱种田的刘仲,他更小看了刘秀。如果说刘演是“烈火”,那么刘秀就是“弱水”,他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变换出不同的形状,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变态”级别的。在学校,他是彬彬有礼的书生;在战场他是能征善战的勇士和统帅;在乡间,他立马又变成了种田能手。在刘秀的心里,从来没有怀才不遇的苦恼,从来没有是先扫一屋还是先扫天下的困扰,干一行爱一行,随遇而安,行行都能做成状元!如果被他嗅到一丝的机会,便借此一飞冲天!这时的刘秀应该还不允许他考虑“复高祖之业”的远大志向,他当下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存:母亲年迈,妹妹年幼,哥哥不靠谱:卖房卖地、不事田业,要填饱肚子,只能努力种田了!
刘演可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家长,“吃饭问题”从来不在人家的考虑范围之内。一个大男人怎能整天忙于财米油盐,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兄弟再这么“堕落”下去!在和自己的母亲及叔叔“商量”之后,决定让刘秀去长安求学。刘演就是这么“豪横”,在家里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能在大哥的庇护下生活,对刘秀来说也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
公元十四年,刘秀进入长安太学,在中大夫庐江许子威门下学习《尚书》。太学设立于汉武帝时期,最初只有五十名学生,是全国最高学府。汉成帝时期,为了效仿孔子门徒三千,学员增加至三千人。王莽执政时期,为了收买、笼络全国士子之心并为其所用,王莽对太学进行大规模扩招,太学生猛增至一万余人。刘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太学。王莽也挺可悲的,本想招揽忠于自己的人才,没想到却培养出了自己的掘墓人。如果太学不扩招,像刘秀这种“成分”不好,经济条件也一般的孤儿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进入太学的!但王莽也是有贡献的:因其太学经历,刘秀成为我国学历最高的开国皇帝。在最高学府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与洗礼下,刘秀对“精神文明建设”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其影响和大力倡导之下,当时人们的文化与道德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使我国进入到一个“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时代。
公元五年,王莽在全国征召精通经学、谶纬、天文、历算、医药、兵法等方面的专家到长安讲学。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太学就是一个以文(经学)为主,包含理工农医军事的综合性大学。那里的教师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比如“校长”刘歆,就是经学家兼数学家,在对圆周率的研究方面,为当时世界第一人。那里的学生勤奋好学,德智体全面发展,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刘秀的大将有数人曾上过太学,比如邓禹、朱祐、冯异、王霸、耿纯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能力出众且不爱掳掠。
刘秀高才好学,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在知识的海洋里恣意遨游。有人说刘秀运气特别好,哪有什么好运,运气从来不会垂青毫无准备之人,这一切都是他努力学习、厚积而薄发的结果!他读书时从不皓首穷经,寻章摘句,每篇文章只是略其大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像诸葛亮、陶渊明一样,好像历史上名人读书都是这样:不求甚解。
像现在很多大学一样,学校附近往往有一些专门为学生服务的“超级市场”。学生放学后可以去那里买卖一些书籍或生活用品,以满足日常之需;当然对有些学生来说,可能买卖物品并不是主要目的,他们去那里就是为了唠嗑聊天、交流思想、看帅哥美女,借此打发无聊的时光。两千年前也不例外,当时太学附近的槐树林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超级市场,人们称之为槐市。不过里面可没有美女,都是身着汉服,文质彬彬的太学生。放学后,刘秀与一帮好友们悠闲地逛着槐市。他们一会挑选着各种喜欢的书籍或生活用品,一会儿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畅谈国家政策与吏治得失,挥洒着青春的激情。
作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从来不缺娱乐的地方。斗鸡场与赛马场就是长安人民最主要的娱乐场所。自古以来,斗鸡和赛马都深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的喜爱。汉宣帝和李白就经常出入这些场所,甚至唐玄宗在封禅泰山的时候还带着几百只“战无不胜”的大公鸡!刘秀爱学习,但绝对评不上“三好学生”,因为他经常出入于此类娱乐场所。有些人就因为刘秀喜爱“斗鸡走马”,说他是“学渣”、“小混混”,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真正优秀的学生都是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省重点高中,里面的学生都是当地拔尖的,我以为这些学生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等到学校举行元旦晚会时我才发现,原来很多学生唱歌、跳舞、武术样样精通,甚至很多还是“电子游戏”的高手!
“斗鸡走马”具有赌博性质,这种场所人员非常复杂:达官贵人、平民百姓、士人游侠、地痞无赖、甚至亡命之徒充斥其间。但它也是各种“内部消息”的集散地,在这里你能了解各种国家政令、黎民疾苦、贪污受贿、杀人放火、男盗女娼、逸闻趣事等有关消息。但刘秀来这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赌博,他喜欢与游侠等“三教九流”们交往,并打探各种“闾里奸邪,吏治得失”的消息。
史书读到这里,我甚至不敢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竟有如此多重性格、角色转换如此之快的人:在家乡,他是一个仁厚柔弱的庄稼汉,甚至称帝之后,那些“叔叔阿姨们”还不拿他当回事;在学校,他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书生,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而在这里,他又成了与那些游侠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社会人”!不过这也正好能够解释刘秀开国创业团队的特点:第一,文人最多。刘秀的开国大将大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这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刘邦、朱元璋等团队的将领大多出身草莽。第二,狠人最多。如吴汉、来歙等。第三,亦文亦狠的人最多。如贾复、李忠、耿纯等。这些人有的个性十足,有的好勇斗狠,而且经常发生矛盾,而刘秀却能够从容驾驭,并让他们都得到了善终,应该与刘秀这种多重且多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为了解决师生住宿问题,王莽又在太学附近建了上万间教师公寓和学生宿舍。由于交友广泛、消息灵通,每当朝廷发布最新的政令,刘秀总是第一个知道,并来到寝室为室友们详细的讲解。如果没有最新的政令,我想刘秀肯定会来一段从游侠那里听到的逸闻趣事或八卦消息。这时邓禹和朱祐一定在睁着好奇的眼睛、竖起耳朵、津津有味地听着,同时心里在想:这小子怎么懂那么多,并由此成为追随刘秀的第一批“粉丝”。
由于刘秀人缘好、热心肠,其宿舍甚至成为了舂陵或南阳人的“驻京办事处”和“驻京招待所”。那些老乡们来长安有旅游购物的、有走亲访友的、有公务出差的,甚至还有诉讼上访的。由于人生地不熟,刘秀的宿舍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站,刘秀则立马变成了“活地图”或“诉讼代理人”。舂陵侯刘敞曾经因为与租户之间的借贷纠纷去长安找刘秀,刘秀就全权代表刘敞去大司马府反映情况。
刘秀在太学有很多朋友,如朱祐、邓禹、严光、彊华、朱岑、韩子等。很多人喜欢与刘秀交往,这与刘秀的品德和性格有很大关系。刘秀的这些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刘秀与他们关系如何?请看下一章:耕读生活(二)。
- 上一篇:武庙岳飞(岳飞为什么进不了武庙)
- 下一篇:光武大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