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有哪几种布局
历史网 2024-10-19用户投稿
白族民居常以“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形式为单元,根据不同地势,作纵向或横向的深入,以二至三单元组成重院。
其体形规整、对称、严谨、宏敞、是富裕之家常采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便于弟兄分居,满足长幼有序、等级分明的白族传统居住要求。
区分这两种传统的建筑布局的关键在于——房屋是否有照壁。两种建筑布局皆有其优点,相比下来,“三坊一照壁”的布局因照壁结构会稍矮一些,所以阳光更加充足、气流也更加通畅,因此在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中阴阳更加协调。
三坊一照壁
“三坊一照壁”是指三坊每坊皆三间二层,正房一坊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房二坊由下辈居住。正房三间的两侧,各有“漏角屋”两间,也是二层,但进深与高度皆比正房稍小,前面形成一个小天井或“一线天”以利采光、通风及排雨水。通常,一边的漏角屋楼上楼下作卧室或书房,也有作杂物储藏室的;另一漏角屋常作厨房,高为二层但不设楼层,以便排烟。漏角屋的入口一般在厢房厦子的端墙上,设门控制。
三坊一照壁是由三间两层组成一个建筑单元,即由三栋带厦的房屋和照壁围成一个院落,所以又称“三合院”。这类民居在白族地区最普遍,给人以舒适华丽、绰约多姿的印象。院内各处装修都用木料,极其丰富华丽,千姿百态,互相争妍,其雕工技巧十分精湛。
大型民居的格子门要根据堂屋的高矮宽窄专门制作,为镂空精制木雕。一般选用果松、批木或者青皮树做板材,分二至四层,甚至是五层进行镂空透雕,雕刀有四、五十种。雕好后,用油漆彩色,局都贴金,栩栩如生。古老的房屋的梁柱的梁头多雕成回纹、云纹、鳌鱼、蛟龙、彩凤等, 往后演变成较为生动的龙、凤、象、麒麟等。近期雕成奔跑的兔子、麒麟等。还有的用拼贴的方法加厚梁头的左右两面,使其更加圆浑饱满,增强雕刻物的形象感。
四合五天井
“四合五天井”则是将“三坊一照壁”样式中的照壁替换为含有三间下房的一坊,形成类似于北京传统四合院的造型,其整体由四栋带厦房屋组成,有四个院落,其中四栋房屋中间的院落最大,每两房子相交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共四个,较小,加上中间的大天井,故称“四合五天井”。
房子都为三间两层楼房(部分地区厢房、下房也有一层的),但正房一坊的进深与高度皆大于其他各坊,其地坪也略高,多朝东、南,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确一个用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朝东、南。天井是其建筑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院落,是四合院的中心,结合院落内的植物可以改善室内的气候,粮食、衣服的晾晒,请客甚至婚丧嫁娶都在院落中进行。
除大门外,有的人家习惯用一个漏角天井做人口小院,再在厢房山墙上开二门通达厢廓。在洱源、邓川等地区,还将正房漏角的楼房作铺子,面向街道,大小门可出入。在剑川、鹤庆等地区,有的将大门开在厢房次间上,以便安排宽敞的门廓。其他各地除无照壁外,与“三房一照壁”相同,注重内部装修,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