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与《青藤书屋图》

历史网 2024-11-13用户投稿

《青藤书屋图》是明代徐渭创作的绘画作品,画的是自己的住宅,此以水墨一气呵成,用笔用墨如疾风电驰。

画作内容

该图画的是自己的住宅,画中心部位,画有几间茅屋草亭,柴门敞开,陈设简陋,屋内空五一人,显得十分幽静寂寞,屋后有假山一座,形状奇特,踞于画幅右侧中部,山石前后有疏竹、芭蕉、葡萄架相掩,院中池水曲栏,意境甚为清寂萧索。

款识:青藤书屋图。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天池徐渭自遣。

钤印:「青藤」、「天池老人」、「田水月」、「赏敝庵」、「湘菅斋」

艺术鉴赏

整个画面主要集中在中下部,中景为此画的主题,画面左侧宁旷一片,但作者以题词来弥补其阙,使此画构图较得当。题词:“几间东倒丙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正是他怀才不遇,潦倒一生的真实写照。此画皆以水墨一气呵成,用笔用墨如疾风电驰,纵横挥洒,不拘成法,水墨淋漓,更多注重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画家在这幅画中,有意用较为浑沌的墨块构成假山石,来掩拦煞住那些相对来说较为细碎而见笔的芭蕉、疏竹、葡萄,一方面使景物时露时藏,意境更为深邃,同时更能衬托主人翁住宅一种萧索的气氛。

徐渭晚年悲苦凄凉,形影相吊,他将自己的悲愤和怀才不遇之感融注于笔端,笔下的墨竹,枝淡叶浓,逸笔草草,竹枝气势劲健,竹叶俯垂含情,虽属竹枝而高洁清爽之气不减。这正是画家身处下层,怀才不遇,品格高洁,绝世独立人格的光辉写照。他的泼墨牡丹,不拘于牡丹的富贵高雅特征,色彩绚烂,他却常常以水墨绘之,有意改其本性,其目的是有赋予牡丹清雅脱俗的格调和神韵,所谓“从来国色无装点,空染胭脂媚俗人。”

创作背景

徐渭年轻时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屡屡落榜,中年又为统治阶级内部倾轧怕受牵连而精神失常,致使误杀妻子被捕入狱,后虽经友人相救出狱,却贫病交加,生活潦倒,终于不得志而死:所以,他的艺术作品往往都强烈地反映了愤世疾俗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此《青藤书屋图》,足可反映他当时的思想情绪,可以说是他一生坎坷遭遇的写照。

作者简介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宁文清,改宁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漱老人、天池渔隐,金垒、金门山人、川凋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年二十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中年为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幕僚,抗倭军事,有所筹策,性通脱,常与群少饮于酒店,督府有急需相召,或因醉不赴。晚年病发归里,穷闲潦倒,原有书数千卷,变卖殆尽。传世作品有《什廾蕉石图》轴、《黄甲图》轴、《梧桐芭蕉图》卷、《蔬果鱼蟹图》卷、《人物册》(四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