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祯不死明朝会灭亡吗(明朝最终什么时候灭亡)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我是無古無今,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天启皇帝就是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在他死后,他的弟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至于说如果天启不死,明朝是否会在1644年灭亡的问题,我对此的看法是不会,还有可能会更早,或者晚几年灭亡。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由朱元璋一手打造的大明已经到了崩溃的地步,多年以来的党争,宦官干政,特别是来自北方的外患,让这个偌大的王朝雪上加霜。

此时的大明岌岌可危,陕西年年大旱,各项开支用度再加上北方打仗所需军饷。即使朱由检上任不久就将魏忠贤治罪,但国库里依然没有钱。此时的崇祯为了节省开支而做了一个决定,那便是“裁驿”,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一举措居然让大明三百年江山就此毁于一旦。

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朱由检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他也想做大明的中兴之主,但是他没有办法。

崇祯在位17年,换了50个内阁大学士,杀了两个首辅,督师或总督被杀的达到了11人,巡抚更多,达到12人,关在监狱的官员多达145人。

这个数字是很触目惊心的,因此后世评价其刻薄寡恩,多疑猜忌,刚愎自用。但朱由检也曾讲过一句话:“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所以到底是臣子无能,还是君王薄情寡义?

崇祯元年,中国北方大旱。

崇祯三年,陕西蝗虫肆虐、大闹饥荒。

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和大名府爆发瘟疫。

崇祯十三年,江南地区遭受大水。

崇祯十四年,江南地区同时爆发大旱和蝗灾。

崇祯十五年,江南地区持续发生旱灾和流行大疫。

崇祯十六年,天津爆发肺鼠疫。

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明代万历和崇祯年间两次鼠疫大流行中,华北陕、晋、冀3省死亡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鼠疫的流行与旱灾、蝗灾及战乱的接踵而至,明王朝抵不住清兵南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令人惊奇的是,蔓延多年的鼠疫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后就消散得无影无踪,华北各地风调雨顺,社会经济开始复苏。

而这多灾多难的一段时期,被叫做“小冰河时期”,无法避免,在这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出来这个,实在是天要亡大明。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歪脖树下自缢身亡。

“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这便是朱由检自缢前所说的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正是如此。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可能让张居正来做崇祯的首辅,或者让谁来做皇帝,灭亡也是无可避免的,我们无法评说太多,唯有一句。

他是一个好皇帝。

我是楼石山人,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我个人认为,如果天启皇帝不死,明朝不会在1644年被满清代替!

明王朝的灭亡很大部分原因是朝廷财政奔溃了,导致无法赈灾安民,抗辽前线军费不足,军心涣散!天启如果不死,魏忠贤的宦官集团也不会崩塌,朝中除了清流官员和宦官集团的争斗外,不会出现崇祯年间的那种各派互斗,什么东林党,浙派,楚派,晋派混战一团,明朝末年不多的一点资源都被这些人自己内耗了!魏忠贤集团再不怎么样,起码在他们掌权的那些年,我们没发现明朝廷缺钱,有灾能赈,抗辽前线的将士不会没有军费!而且有魏忠贤集团掌权,东林党人基本很难上台。明朝灭亡的最大责任应该在东林党人身上!东林党人是“外斗外行,内斗内行”,而且很多人都是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伪君子!明王朝的整个财政税收体系和海贸利益,都是这些人整垮掉的,嘴里喊着“片板不下海”,自己家族的海上走私比谁都厉害!而且收那些农民的田地挂靠,导致国家财政一年比一年少。国家财政不足怎么办?又是这些人在提议“加饷”,加在谁身上?只能加在那些自由民身上,导致有田地的农民越种越穷,再遇到个天灾人祸,也就只能变成流民了!所以明末的农民起义一个比一个人多,因为那个时候,最不缺的就是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流民!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所发生的事件有偶然的!但结果却是必然的!天启在位时的明朝早已经被榨干了!而明末农民起义并不是从崇祯朝开始的,在万历末年就已经开始了,到天启末年已经是越演越烈了!而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却有很多!

明万历后期政治腐败!对外又频繁用兵,致使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朝内党争不断,朝外贪官污吏压榨百姓民不聊生!土地高度集中使得百姓耕地日益减少使得百姓或依附地主成为佃户或举家四处流亡!

而明中后期的皇帝挥金如土,帝国财政早已破产!入不敷出。而皇帝却不肯出内努,为了应付日益增多的军费开支,朝廷只能不断地加派赋税,这就无异于饮鸩止渴。加之政治腐败造成的水利失修加之天灾不断!大明王朝在天启年间已经摇摇欲坠了!

然而此时的天启皇帝从其继位一来的所做所为来看是根本没有能力力挽狂澜于既倒的!比之崇祯都不如的!如果天启再多在位几年或许大明连1644都撑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