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何灭亡的?(明朝的开始和灭亡)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有些奇葩,朱元璋是苦出身,深知老百姓生活的不易,所以自己当上皇帝以后就玩命的工作,还把丞相给废了,为的就是不让下面的人忽悠自己,但也有个明显的问题,就是他的子孙没他那么精力旺盛,而且兴趣也比较广泛,比如撸大猫的,玩修仙的,干木匠的,还有旷工几十年的,明朝在很多时候都是内阁和阉党在把控朝政,皇帝只是一个王权的象征,和祭祀时需要的吉祥物。

明朝原本可以就这么吊儿郎当的混下去,可是大的历史潮流不可逆,明朝的灭亡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究其灭亡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没钱。任何朝代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钱。明朝自建立以来,200多年的时间里税收一直变化不大。朱元璋吃过元朝横征暴敛的苦,在户部立了个类似“用不加赋”的牌子,明确写明了各项税收的具体数字,但是200多年的通货膨胀,再加上公务员和藩王的繁殖能力,财政开支必然会不断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大明1546》里嘉靖天天琢磨着搞银子。而且吧,明朝的收税能力很差,每年能收上来的不足80%。200多年里,明朝一直就是3000多万两银子在那撑着。
  2.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财富和权利向某个阶级集中。最明显的就是东林党的崛起。明朝中后期,南方沿海出现了商业大繁荣,南方的地主,士绅有钱了,肯定就会给自己的孩子请牛逼的家教,或者打通公务员晋升的通道。大量的南方新贵通过科举进入朝廷,进而形成了东林党。这部分人每天的工作就是骂街,看谁不顺眼就骂谁,这就造成了朝廷根本没人敢提向江南大户收钱,东林党就更不会提了。所以,明朝末期整个社会是非常有钱的,但是国家收不上来,因为财富集中一部分人的手里,而东林党代表的就是这部分人的利益。
  3. 崇祯想要搞钱,就只能向底层农民要钱。不巧的是,明朝遇到了几百年才一遇的小冰河时期。粮食大面积减产,农民为了活命,跟着马夫李自成去吃大户。因为没钱赈济灾民,也没钱发放军饷,李自成的队伍是越缴越多。最后直接把北京城给破了。
  4. 万历年间,张居正曾试图通过改革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但封建体制下的官僚集团关心的不是国家发展,而是怎么干掉政敌。随着张的突然去世,反对势力开始疯狂反扑,万历不仅发配张的儿子,还彻底推翻了张的改革,明朝的灭亡变得不可逆。

纵观历史,王朝的兴衰基本上都在300年左右,这不光是个巧合,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一个政权一定会经历出生时的躁动,青年时的蓬勃,中年的猥琐以及老年的萎靡。这其实不光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也存在于世界历史,其原因就在于,财富和权利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又能想法设法的不交税,国家收不上来钱就把重担压在底层人民身上,大家可以看看现在的美国,每天都在有人喊美国破产,而且吧,美国也已经200多年的历史了。

首先,导致明朝灭亡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非常严重,权贵阶层仗着自己的权势,从底层农民手中巧取豪夺,强占土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可怕的后果。首先是权贵阶层可以通过各种特权,免于向国家缴税,而农民失地之后又无税可缴,所以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为了弥补财政上的漏洞,朝廷只好通过强硬手段给下面增派收税任务,可是权贵阶层依然有办法通过各种手段偷税漏税,结果就是朝廷的收税任务全部摊派到了无权无势的普通农民身上,原本已不堪重负的普通农民,生活又变得更加困苦。这就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演变成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军。

第二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烧钱的就是战争。历史上许多盛极一时的王朝最终都是被战争给拖垮的。仅仅是一场大型战争就足以掏空一个国家的家底,可是倒霉的明朝却偏偏要应对两线作战,即北方的满清和国内各地的农民起义军。

  打仗要花钱,没钱就只好多征税,税赋加重又导致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要镇压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对明朝而言,当时最佳选择其实应该先与满清和解。割地也好,赔款也罢,能平息东北的战事才是关键。只要东北战事结束,明朝就能腾出手来彻底剿灭起义军势力,从而结束战争。然后再让国家休养生息,以明朝那么大的体量,只要不发生战争,恢复起来也是非常迅速的。待到兵精粮足时,收复东北也就指日可待了。不过,这种有损天朝威严的事情,作为明朝著名“键盘侠”的东林党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在东林党一次次阻挠之下,明朝和满清最后的和解希望也破灭了。

第三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万历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仅一个月就去世了。下一任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比他爷爷万历帝还要奇葩,他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却热衷于做木匠活,还以自己是“鲁班再世”自居。明熹宗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在这七年时间里,大明王朝从破落走向了更加破落。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弟弟朱由检,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几乎没过上一天好日子,“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这是对崇祯帝在位期间生活的最贴切的评价。不过,崇祯帝虽然拼尽了全力,明朝最终还是在他手中被灭亡了。后世许多人认为崇祯皇帝能力有限,但客观地说,当时崇祯帝手中的“底牌”实在太烂,即便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世,在那种情况下都未必能力挽狂澜。

第四个原因小冰期”造成的粮食减产,这只能算是非常次要的原因。事实上小冰期影响最大的时候,是明朝灭亡后的1650年(清顺治七年)至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可这也是清朝国力蒸蒸日上,统治基础不断稳固的阶段。

第五个原因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明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可以从明初的靖难之役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夺得皇位后猜忌功臣,赋予镇守各地的藩王节制将帅的权利,造成了“尾大不掉”的隐患。洪武末期朱元璋立已故太子朱标之子朱允文为皇太孙。1398年朱允文(建文帝)继承皇位。因感其皇位受到个藩王的威胁,在大臣齐泰 黄子澄的帮助下,着手削藩,在一年之内连削周 齐代湘 岷五王,致使皇族内部矛盾激化。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京以诛齐黄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建文帝内无良相,外无良将,举措一再失当,先后败于普沱河沟河 郑林坝 白沟河 夹河.1402年燕兵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踪。靖难之役是在明朝统治阶级皇族内部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的一个历史事件。因在靖难之役中得到宦官的帮助,更加信任宦官,其即位后给与宦官出使 出征 监军 侦缉等权利,这些宦官利用与皇帝亲近的机会博得皇帝的欢欣,加之明中后期皇帝昏庸,往往让宦官代自己处理朝政,宦官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拉邦结党,陷害异己更加激化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而这个原因直接引起了明朝中后期的党争。 明朝末年的党争始于明神宗万历中期,终于南明朝灭亡,一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这半个多世纪的党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神宗万历中期至明熹宗天启初年,这一阶段是党争的起始时期,主要是代表中小地主机商人阶级的东林党与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齐、楚、浙等党之争。因为这些党派斗争与宦官专权产生矛盾,所以引发了一些列宫廷事件。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定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笔者经过整理分析如下: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具体灭亡过程如下:

永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夺取君权,迁都北京,从此开始“天之守国门”。然而蒙古帝国虽然被摧毁,但是北元依然是一个强大的威胁。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开始了北伐战争,十四年间,明军五次北伐,朱棣也多次御驾亲征。到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时,明朝国土面积达到历史新高,共计约1100万平方千米。

然而,盛极必反。虽然两百年间明朝不断地有外敌入侵(蒙古、倭乱等),也经常发生农民起义,但是总体来说,版图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是到了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建州发生了一场不起眼的叛乱,却导致了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由于不满明朝的不公平待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了造反之心。经过二十年的努力,他统一了女真诸部。

明朝末年,腐朽的国家机器渐渐无法正常运转,国内农民起义蜂拥而起,李自成逐渐成为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经历了长年的征战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闯王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吊死,明朝基本灭亡。

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兵两万进攻台湾,台湾请求向琉球、朝鲜一样只称臣纳贡而不剃发易服,这遭到了清朝的反对。在一番争论之后,郑克塽向清朝投降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明朝旗号正式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