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明朝的原因(明朝灭亡和清朝有关系吗)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我国拥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最后两个王朝是明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现在经常被人们拿来讨论,毕竟一个是汉人王朝,一个是满人王朝,两者可以比较的点太多了。如今这两个王朝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么这两个王朝的灭亡都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两者灭亡的原因不同,明末虽然边境有后金威胁,但以后金的实力想击败明朝还是挺难的。明朝是亡于李自成的顺军,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清朝打败的是李自成的顺朝,并不是明朝。所以明朝是亡于内忧。

而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遇到了世界大变革,西方人的思想、制度、科技等等都超过了东方,世界的重心也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的统治者依旧故步自封。拼武力清朝不如西方列强,拼思想清朝也不如西方列强,最重要的是清朝的制度不如西方列强。这才导致中国在清末落后于西方几百年,而中国又是这么大一块肥肉,各国列强都来中国夺取权益,赚取钱财。最终清朝的腐败被国人看的一清二楚,人们都不再拥护这样的政府,革命党只是点了一把火清朝就灭亡了。所以清朝应该算是亡于外患。

再来说说两者灭亡后的结局。明朝灭亡后可谓是凄惨无比,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在煤山自己上吊而亡,而他自杀前杀了自己的妃子和公主,只把儿子送出了城。清朝入住中原后碰到朱明后人就杀,明朝皇室被杀了十万多人,朱元璋的子孙被杀了一大半。而整个中国的人口也因为战乱急剧下降,本来一亿多的人口到了顺治年间只剩七千万了,无数人因为战火颠沛流离,家破人亡,而清朝颁布剃发令后又杀了很多汉人。可见明朝灭亡后的场景是多么的凄惨。

而清朝灭亡相当于不流血的政变,这得得益于袁世凯在革命党和清廷皇室之间游说,让末代皇帝溥仪和平退位,政权平稳交接给中华民国。清朝灭亡后没有成千上百万人死,也没有发生很大的战争,这对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好的结果了。

虽然政权是和平交接的,但是中华民国时期也是一个乱世,但好歹人人有了民主的思想,想再复辟帝制是不可能了,中华民国也是我国颇为重要的一个过渡期。

我的回答是:明朝灭亡在懵懂之中,知道自己该改变但没来得及改变,眼看着自己死去而无能为力;清朝灭亡在昏聩之中,连自己需要改变都不知道,糊里糊涂的死掉,甚至自己死了都不知道。

之前我已经分别答过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灭亡,把主因都归结于历史周期律。王朝发展到末期,正面力量已经枯竭,负面力量也就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积累已经显现,负面力量超过了正面力量。因此,王朝灭亡是必然的,但具体情况各有不同。

我不想描述明王朝和清王朝灭亡的具体区别,只是从思想根源上对两个王朝进行一些对比和剖析:

统治者考虑问题的重点不同。

无论是崇祯还是光绪都不懂科学发展观,因此,别难为他们,只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明朝几乎任何一个统治者,包括历史评价极低的万历、天启、崇祯,都是想解决国家出现的问题,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们有一个朴素的认识:有了老百姓支持,大明天下将万世永存。这是从当年朱元璋开始就打下的底子,当然,他们没有做到;

而清朝的任何一个统治者,哪怕是历史评价很高的康熙、乾隆,都把维持满洲人统治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雍正,客观上确实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他们的本意还是为了自己一小撮人利益而奋斗。这种思想一直贯穿了满清二百七十六年,哪怕到最后的宣统和满洲国的溥仪,都是这种思想的积极拥护者。这也是满清最后结局的原因,如果不能主动的融入中华民族,就只能接受被动革命的结果。

于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不完全是贬义的。虽然两个朝代的末期,都已经被整体腐败的官僚利益集团所绑架,但统治者思想的不同,也给官僚集团中的有识之士一些不同的感觉:明王朝的有识之士哪怕是为了迎合皇帝,也在考虑如何解决国家出现的问题;而清朝的知识分子的思维被不能触动满洲人统治这个框架所束缚,只能考虑如何成为道德楷模、千古完人。

思想上明王朝是相对开放的,而清王朝是保守封闭的。

明朝中后期,在思想方面出现的最伟大的人物是王阳明,之后是李贽,还有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虽然他们的思想在今人看来尚不完备,且互相矛盾,但明显已经有了引领时代发展的基础。再完善发展数十年,已经被宗教化的儒家治国学说必将被推下神坛,那时能否彻底解决历史周期律千古难题尚未可知,但至少从思想体系上要比即将产生的资产阶级革命高出一个数量级。而且这算是儒家思想的一种自我改良,不是外来文化,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起来难度也会小得多。可惜的是,明王朝没有存在足够长的时间,这些思想失去了国家的保护,只能逐渐萎缩;

清朝中后期,最伟大的人物无非是曾胡左李,我个人毫不怀疑这些人在道德上的境界和为国为民方面的功绩,但他们的层次比王阳明等人要低一级,他们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只是传统儒家治国理念的深化,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问题没有提出任何有远见的思想。清末,魏源、严复、梁启超、杨度,包括向西方学习的一批人,很难说存在有独立思想体系的真正大家。

这就是明王朝和满清最大的区别,明王朝能孕育出引领时代的思想家,虽然刚刚出现萌芽就夭折了;而清王朝只能培养出奴隶,为维持满清统治奋斗终生的奴隶,当然从客观上曾胡左李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而这种思想上的土壤贫瘠,让中华民族继续走了不少弯路,只能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在中国资产阶级尚未发展到足以引领国家发展的时候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北洋政府和民国的先天不足,只能用无产阶级革命来后天弥补。

总之,我确实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且是在用现代的观点评价古人。明王朝在努力解决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的问题,但只回答了一半;而满清面对同样的问题彻彻底底交了白卷。一个是能力不足,一个是态度不对,这种思想上的差别,才是两个王朝灭亡原因上的最大差别。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明朝(1368年-1644年)和清朝(1644年-1911年),中国历史上紧邻的,也是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它们都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但明朝是朱元璋建立的汉族政权,而清朝是努尔哈赤建立的满族政权。明朝主要是亡于内部矛盾,而清朝的灭亡是内部的阶级矛盾和外部的列强侵略综合作用的结果。


明朝,令人惋惜的时代

明朝,由祖上世代都是农民的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共历16帝,享国276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最贴切地概括明朝,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意思是说明朝的皇帝不顾个人安危,常年驻守在与北方草原民族对抗的最前线。以这种姿态告诉举国臣民,大明朝要与蒙古军队对抗到底,决不妥协。天子驻守的这个地方就是明朝的都城北京,也称燕云十六州。“君王死社稷”,这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崇祯帝朱由检。的确,他也是这么做的,北京城破之后,朱由检没有躲躲藏藏,而是自缢于煤山,自杀前还是留下血书,上面写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这位亡国之君在亡国之时,想到的还是江山社稷和百姓,深刻的诠释了“君王死社稷”这句话的含义。除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明朝还有许多的伟大成就和伟大人物,如郑和七下西洋和思想家王阳明等。

那么,明朝是因为哪些原因灭亡的呢?首要的是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的极度扩大化,以致广大人民无法继续生存,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最终的结果是以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并于1644年攻破北京城。


除此之外,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还包括:极端化的皇族优待政策、辽东战场的拖累、万历怠政造成的党争和朝政混乱。优待皇族政策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大致内容是:每一个新出生的皇室成员在十岁以后,都能不工作且可以领到一份比最高级官员还高出几十倍的俸禄,直到死去。明朝末年,皇族数量达到100万之多,帝国一年的税收甚至都不足以供养他们。另外,辽东战场上与满清的战争也是旷日持久,耗费巨大。这造成明朝崇祯年间财政极端困难。而在位时间长达48年的万历皇帝朱翊钧,20余年不上朝也不理朝政,致使大部分衙门官员空缺却得不到补充,也使得朝廷出现东林党和浙东党等小团体你争我夺,明朝内部四分五裂,内耗严重。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我在另一篇悟空回答“明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中有更加详细的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主页找到相应的标题阅读文章。


清朝:亡于内部阶级矛盾、列强入侵和外来新思潮

清朝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灭亡有其特殊性,不应与其他的封建王朝混为一谈。与以往任何一个传统王朝的覆亡都不一样,清朝之亡是由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外来的新思潮,以及外在的国际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新思潮的涌入、巨额的战争赔款、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致使大清政府的财政举步维艰,加之极其严重的贫富分化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清朝的灭亡,用“千年未有之变局”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下面,我将分条目地分析清朝灭亡的几个原因。



清朝灭亡最主要原因还是贫富分化带来的阶级矛盾激化

清朝末年主要的矛盾仍然是农民阶级和地主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但因为遇上了曾国藩和强悍的湘军而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清朝得以在太平天国运动平息后续命半个世纪。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彻底埋葬清王朝,却严重动摇了其统治根基。压死清王朝这头大象,还需要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这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