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的宋朝怎么灭亡的(宋朝被谁灭亡的)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谢小蜜邀



简单说,北宋亡于贫弱无能



北宋末年有多穷呢,举几个例子


朱胜非曾任南宋初期宰相,他在《秀水闲居录》中写道:内地所遣戍兵初亦数万人,衣食既为常胜所先,皆饥寒失所,或逃或死,不能久驻

郭药师的常胜军吃光了河北诸郡,朝廷竭力应付也仅能勉强满足常胜军所需,从内地派遣去燕山府戍守的宋军饥寒交迫,或死或逃

钱粮金帛率以供常胜军,牙兵皆骨立,戍兵饥死者十七八~《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



作为老抗辽前线,山西、河北一带宋军境遇会不会好一点呢?

至汾州,才入城,即见官军枕籍於路者,不可胜计,问之,皆起云是重伤人、轻伤人、疾患人。重伤、轻伤皆不被赏给迁补,疾患皆无粥药……是时官中己不使铁钱,但以此充数耳,或攒聚数日阙乏,止支钱会子,一纸钱会子止得三、四百。今九月霜寒,诸军赐衣不至,有赤露披坚执锐者~《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七》

缺粮、无药、无冬衣,拿已经作废的铁钱和飞速贬值的纸币发军饷,汾州城内犹如人间炼狱,戍卒饱受伤病饥寒折磨,死伤枕籍于路



再例如驻防回牛岭的宋军

国用乏竭,仓廪不足,士之守回牛岭者,日给豌豆二升或陈麦而已。士笑曰:“军食如此,而使我战乎”!~《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九》

回牛岭宋军说出了北宋末年绝大多数宋军士兵的心声,就连拿去喂牲口都不好意思的饭都不给吃饱,还想让我卖命,门都没有



所以就有了北宋末年宋军各种奇葩战例

十三万宋军防守黄河,被河对面金军一夜战鼓吓得全部溃散

十七万宋军被三千金军打得大败,尸满沟谷

一万勤王宋军路遇一百金军,扔下主帅,撒腿就跑

五千防守汴京陈州门的保甲被六、七个金兵一冲就散

……





刚以割地赔款为代价从第一次金军围城死里逃生,北宋朝廷却保持着一贯的作风,大臣们仍然在从容不迫地搞着党争

不管太原,却管太学;不管防秋,却管《春秋》;不管炮石,却管安石;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地界,却管举人免解;不管河东,却管陈东;不管二太子,却管立太子

怎样调派兵马完善守备以防金军再次南下这事却根本没人关心





题外

主战派主和派同在朝堂,为了强调议和路线向正确性,主和派不惜走漏军情,使宋军战败,例如

靖康元年春汴京第一次被围,二月一日姚平仲夜劫金营,消息却在一月二十八便搞得汴京城里的老百姓人尽皆知,“植三大旗于开宝寺旁,皆书为御前报捷字”~《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中兴遗史》

辄有红灯笼置诸城上,又城西北隅易建独角皂旗,其中饰以雁,非本朝军中物。人骇观之,京师居民震恐,虑有不测~《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靖康遗录》

主战派想出城劫营,主和派生怕金军不知道会被劫,提前几天就在城里大做动作,出师当天傍晚更点燃红灯笼。毫无意外,姚平仲劫了座空营,落入陷阱,损失惨重



金军退走后,北宋又在遣散勤王军队和义军敢战士的基础上匆匆忙忙撕毁了和议,引来金军很快再次南侵

本朝全盛之时,如庆历、元祐间,只是相共扶持这个天下,不敢做事,不敢动。被夷狄侮,也只忍受,不敢与较,亦不敢设施一事,方得天下稍宁。积而至靖康,一旦所为如此,安得天下不乱!~《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七.本朝一.钦宗朝》

朱熹认为,两宋所谓文人治国,不过是撅着屁股任人踢,突然有一天想直起身来,结果就是被人摁在地上摩擦

还是那句,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干,“文武二途,不可偏废







不请自来,谈点浅见。宋代在人们心里有三个方面印象比较深刻:一是宋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宋代书画、瓷器等书写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篇章,一幅《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再现了宋代繁华的都市景象。二是宋代军队战斗力比较薄弱。宋朝对外作战中败绩比较多,有点饱受欺凌的感觉,最终北宋为金所灭、南宋为元所亡。三是宋代政权比较得民心。老百姓对宋朝比较拥护,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南下建立南宋,并且能够立足站稳实属不易。南宋灭亡于涯山之时,大批大臣和军民自杀殉国,十分悲壮。

宋朝灭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治国方略上有短板。宋朝政权得自后周,宋太祖原为后周重臣,在周世宗逝世后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夺了后周江山。上位后,宋太祖担心军队将领效仿,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之后,重文抑武成了宋朝一条基本的治国方略。武将地位下降、军队建设滞后,这种政策延续日久的后果必然是社会优秀人才不愿流向军事领域,整个社会缺少崇军尚武的精神。在北方的辽、金、西夏等政权看来,富裕的宋朝那就是一块肥肉,谁都想吃一口。由于军事上打不过这些政权,宋朝只能年年向这些政权进贡,这其实是一种饮鸠止备的短视行为,因为大流地输出利益,势必加重老百姓负担,也更加无力强军卫国。是故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频发,加上强敌大军压镜,政权岌岌可危。

二是安全战略上有失误。面对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政权,宋朝在无力剪灭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策略是保持平衡、相机削弱,与他们共存周旋。但在北宋的时候,却与金联合消来了辽,然后自己为金所灭。在南宋的时候,又联合蒙古灭金,终于让蒙古的势力坐大,最终为其所灭。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朝代!也是争议性较大的朝代之一,喜欢它的人说″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造极于赵宋之世。”讨厌它的人说”宋朝文强武弱、文恬武嬉,血性全无而导致亡国、亡天下。”那么宋朝是如何走向败亡的呢?粗略分析大约以下几点原因(个人见解,欢迎指正。)

1,宋朝是在”残唐五代″的基础上建立的。而那个时代是武人专权、军人当道的时代!频繁的战乱造成的遍地哀鸿、民不聊生,给了新生的宋王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从根本上掐断军人威胁朝政的可能性,宋朝统治者使用抬高文臣、压低武将地位的策略。对军人多方防备并打压,久而久之军队的战斗力便不可避免的下滑了。以致于在北宋未年,面对衰竭的辽、崛起的金,都己无能力与之对抗了。

2,宋朝统治者过于崇文抑武的恶果便是”血性丧失,柔弱文风盛行”。经过北宋百余年的刻意引导,宋朝民间己经不复勇武之气了(指整体上),民间都向往皇帝宣扬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的美好景像!于是,文风大盛,科举制度大行其道,百姓趋之若鹜。习武从军的志向成了”非主流″选项。而民间百姓的认同,是王朝统治的基础!百姓被引导得喜文不喜武了,那宋朝又怎能拥有一支能战、善战的强悍武装力量呢?又怎能有雄汉盛唐时的“犯远必诛”的气魄呢?宋朝在四周全是强敌的情况下,又怎能指望可以长期“以银帛换和平”(岁币)呢?

3,宋朝处于四周强敌辈出的时代:建国末久,西夏独立,西北难安…辽国方倒,金国又起…金夏大理被蒙古人吞并后,南宋自己也羊落虎口,以灭国而告终!这是宋朝灭亡的外因。

4,宋朝冗官、冗兵过多,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因循守旧。朝廷上下苟安心理一直占据主流地位。各级官僚腐败,害民者多,恤民者少。使宋朝虽然比较富裕,且国內相对比较安定(与唐朝的军阀们长期混战相比),却也积累下许多弊政;冗兵过多则导致战力低下,空有数量而无质量,大而无当,多而不精。根本无法与敌人的整体力量对比!(而少数精锐也只有南渡之后由岳飞等人组建的精兵)因此北宋被金国一鼓而灭,而南宋虽利用地形地势,艰难的抵挡了蒙古军队几十年,最终也因力竭而亡国…

总结说,宋朝的灭亡是由內因与外因共同造成的!与內部政策方针偏颇和当时的“国际局势″影响都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