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盛赞左宗棠:完成我未竟之志的就是你
历史网 2023-06-16用户投稿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置省尚烦它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左宗棠《燕台杂感八首》之三
置身于清代乱世,与曾国藩、胡林翼等同被称为“中兴名臣”的左宗棠,晚年有收复新疆的不世之功。他少有大志,为人豪爽,极富个性。他在居室里曾书写一联以自励:“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并常以“卧龙”自比,正如诸葛亮年轻时也曾自比管仲、乐毅一样,左宗棠对自己的才干极为自信,然而科举之途却十分不顺,三次入京赴试都名落孙山。
林则徐赞赏左宗棠:
完成我未竟之志的就是你了
但左宗棠又是非常幸运的。他曾被当时朝廷的重臣陶澍、林则徐所欣赏,被他们视为“奇才”;后又先后被两任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看重,聘为幕僚,言听计从。与林则徐会面论及新疆事,左宗棠“援古证今,风发泉涌”,林则徐大为赞赏,手拍其肩说:“将来建奇功于天山南北,完成我未竟之志的,肯定是你了。”后来果如所言。左宗棠晚年也把当年会见林则徐作为一生中最为荣幸之事。
《燕台杂感八首》作于其22岁之年,那时左宗棠还是一介未出家门的书生,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此时已胸怀抱负,对国事具有真知灼见。譬如在《杂感》第一首中“国无苛政贫犹赖,民有饥心抚易难”,指出治国之要在于保民生、除苛政;在第四首中有“试思表饵终何意,五岭关防未要疏”之句,提出要加强南疆防卫。
我们这里选取的第三首,则是左宗棠以经略西域为主题,提出了很有见地的长久固边之策。几十年后,终于经他自己之手实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佳话。为此,后来曾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在《晚晴簃诗汇诗话》中说:“‘西域’一首,卒践其言。方诸充国屯田之疏,武侯隆中之对,殆相伯仲。”西汉名将赵充国是最早提出在西部边疆屯田固边的有识之士,并不顾反对,始终坚持不移。武侯诸葛亮的《隆中对》,被认为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奇策。把左宗棠的《西域》诗与赵充国的屯田之议、诸葛亮的隆中之对相提并论,这无疑是一个相当高也十分中肯的评价。
徐世昌高度评价左宗棠:
《西域》诗与《隆中对》不相伯仲
首联“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不计年”,意为年代久远,这里指的是汉武帝之后的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汉朝国力日渐充实,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匈奴、开疆拓土的战争。颔联“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橐驼”,即骆驼,远征西域,大军供应靠骆驼迢迢万里往来运输,因为遍地沙漠无法就地供应粮草。颈联“置省尚烦它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有清一朝,新疆长期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军府制度,“治兵之官多,治民之官少”,以至疏于民政管理和发展经济,难以实现长治久安。因此龚自珍、魏源等早就提出应建立行省,以加强对西域的治理,对此左宗棠是赞成的。值得指出的是,左宗棠认为龚的学问博而不精,不如魏源“切实而有条理”,尽管如此,龚氏能提出西域建省的主张,其贡献“固不磨矣”。其后,左宗棠平定新疆,又多次提出建省之议,直到1884年,新疆终于设省。“兴屯”,就是实行军垦,从而为国家节省大量的筹粮和运输费用。尾联“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为将一方应从全国大局着眼,有忧患意识,因为内地人民的生计也艰难啊!
左宗棠诗作不多,“本不以诗名”,但偶一为之,却如“扶风豪士,气韵沉雄”,“如龙城飞将,豪气凌云”,显示出将军诗人的魄力和情怀。